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实施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实施意义

寸丽菊

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脑梗塞患者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为脑梗塞患者行循证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关键词:脑梗塞;循证护理;并发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梗塞为神经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在国内人口老龄化趋势日渐突出背景下,脑梗死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脑梗塞患者需长期卧床,易发生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再加上疾病造成的后遗症(语言、肢体功能方面),极易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需积极处理[2]。护理干预是重要的辅助治疗的手段,我科近年来尝试为患者行循证护理,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脑梗塞患者78例,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52~74岁,平均(69.42±3.2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51~75岁,平均(69.50±3.31)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入院,遵医嘱用药的基础上,为患者讲解脑梗塞疾病知识、发病诱因、治疗方法、预期效果、可能残留后遗症等,让患者与家属对疾病有清晰认知。此外,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指导患者保持积极平稳的心态,勇敢面对疾病与治疗。给予饮食指导,保证饮食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禁食刺激、辛辣食物。

观察组行循证护理:(1)提出护理问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由小组成员在全科室护理人员中,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积极反馈法等方式,收集护士关于目前脑梗塞护理中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仔细整理。经总结,目前脑梗塞主要的护理问题是“并发症”、“生活能力的恢复”两大内容。(2)循证支持:循证小组成员借助网络、工具书、先进研究成果等资料,搜集脑梗塞护理中的优秀护理方法。在网络中,输入“脑梗塞”“并发症”、“生活能力”等并发症,获取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由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带领全体成员,共同筛选其中可靠的研究结果。(3)临床实施:①用药护理:患者就诊后,护士辅助患者立刻完善各项检查,为溶栓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及时开通静脉通道,在30min内输注溶栓药物,强化心电监护;应用甘露醇期间,若患者血压偏高,需对滴速适当控制,先慢滴,之后快滴。②并发症预防:首先加强肺部感染预防:密切查看痰液量、颜色、黏稠度,查看是否存在肺部感染。若患者无法自主咳痰,及时将呼吸道中分泌物清除干净,并定时为患者扣背,协助翻身。若患者需切开气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注意插管中用具均应无菌,避免带菌造成感染。长期卧床患者易出现褥疮,每2h协助其翻身1次,对受压部位适当按摩,对容易受压部位,轻柔按摩,如有必要可将之悬空,嘱咐家属帮患者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患者尿路感染发生风险较高,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出入量,鼓励患者不可憋尿,一旦出现尿意及时排尿,并加强泌尿系统清洁与护理工作。③早期康复锻炼:在疾病早期实施被动运动训练,主要指肢体摆放(先大关节,之后小关节),促使关节功能恢复。病情稳定后,尽早给予坐姿、站姿、步行、吞咽功能、语言功能训练,并尽早让患者尝试自主完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如进食、梳头、洗脸、刷牙、穿衣等。④家属支持:对家属加强健康教育,鼓励家属让患者尝试力所能及的事务,不可事事帮患者做,以免患者形成依赖而不愿自主活动。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尿路感染、肺部感染、褥疮。(2)在护理前后,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调查量表(ADL)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3],总分100分,活动能力和分值成正比。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分别实施t检验与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照组(14.25±1.36)d、观察组(10.14±1.08)d,两组差异显著(t=14.779,P=0.000)。两组患者均有并发症发生,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见表1。

表1:并发症发生情况(n)

近年来,在临床护理观念逐渐发展背景下,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工作进步较大,各种护理方法层出不穷。在选择护理方法时,护士不仅应考虑自身经验,同时还应重视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以此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4],这就是循证护理的意义所在。

循证护理也即实证护理,是指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将科研结论与自身临床经验结合起来,同时考虑患者具体护理需求,通过循证分析来获取理论依据,并由此指导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的护理方法。常规护理工作理论基础并不完善,或是凭借护士的工作经验实施的护理干预,缺少针对性[5],循证护理是遵从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为制定护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6]。本研究中,我科为观察组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可见,循证护理能够切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寻找患者生活能力差的原因,让护士采取有效针对性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另外,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这是并发症减少、患者生活能力提高共同实现的结果。

综上所述,为脑梗塞患者行循证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三妮,任云霞.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4-25.

[2]白雪.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07-208.

[3]黄丽君.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95-196.

[4]李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7):127-128.

[5]王晓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42-242.

[6]闫婷婷.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8):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