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吴继芸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房215000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到我院就诊的230例产妇,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对照组115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出现产后出血的有3例,发生率为2.61%,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的有12例,发生率为10.4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的实施,能够减少产后出血,保证产妇预后良好,因此值得在临床阴道分娩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产后出血;应用效果

产后出血主要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的失血量达500ml,这是分娩期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也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此并发症,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够降低产妇的死亡率,但要想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就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将对产妇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1]。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护理方式,通过应用到产妇分娩中,大大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了产妇的预后。对此,本文通过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对产后出血的影响,以分析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间到我院就诊的230例产妇,排除产前检查中出现异常者,且均通过阴道分娩,将其按照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5例,年龄19-43岁,平均年龄(28.15±2.24)岁,孕周32-41周,平均孕周(38.54±1.21)周。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措施,主要针对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实施对应护理,包括心理指导、助产等。

1.2.2观察组本组产妇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①确定护理服务,明确产妇的期望。②描述当前过程。③测评和分析。④确定根本原因。⑤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⑥监控改进措施执行。⑦评价效果。⑧得出结论。⑨修订标准。⑩巩固改进结果。按照上述流程,对产妇围产期进行实施[2]。

1.3统计学分析对于本文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均可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当P<0.05时,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出现产后出血的有3例,表现为宫缩乏力3例,发生率为2.61%,对照组出现产后出血的有12例,表现为宫缩乏力7例,产程时间延长4例,宫颈裂伤1例,发生率为10.43%。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后出血对于产妇的生命安全有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产妇围产期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保证产妇的安全生产[3]。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产妇分娩中的实施,对于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内容包括:1)给予产妇产前健康教育,根据研究显示,大部分的产后出血都发生在剖宫产产妇身上,这主要是由于手术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提升,由此也使得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所提升,这对于产妇是十分不利的[4]。对此,护理人员可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开展健康教育,例如举办孕妇学校、张贴相关的宣传画等,并且要支持产妇选择自然分娩方式,尽量降低剖宫产率,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2)心理指导。在分娩期,应当加强对产妇的心理指导,这主要是由于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较强,容易对其心理产生影响,导致产妇较为烦躁,反而容易出现产程延长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应嘱咐实施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前多进食,并及时的排空膀胱,以确保有力气进行后续的产程[5]。对于剖宫产产妇,则应当对其做好心理建设,消除产妇的恐惧心理,确保其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手术。此外还应当提高剖宫产技术,尽量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患者的产后出血。3)建立静脉通道。对于可能出现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例如合并宫缩乏力、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巨大儿、双胎等,在分娩时应当为产妇建立静脉通道,如采用套管针等,一方面可以防止产妇由于宫缩躁动而导致血管破裂,另一方面能够在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给药和补液输血处理。此外还应当注意胎盘娩出后是否完整,或者是否存在胎膜残留的情况。4)产后2小时是发生产后出血的危险期,因此应当重视对产妇的产后观察,注意帮助产妇排出宫内积血,并多对产妇按摩子宫,促进子宫收缩,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5)对于有出血倾向或者是发生大出血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护理,立刻建立双管静脉通道,并迅速查明出血原因,配合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果产妇是由于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则应当立刻进行子宫按摩,并给予产妇宫缩剂治疗,如果产妇出现产道裂伤,则要及时进行缝合并结扎血管,如果出现血肿,则要及时将血肿切开并缝合止血,如果胎盘或胎膜残留,则要立刻徒手剥离胎盘,并进行清宫处理。在采取上述处理措施后,还要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液处理,确保血容量充足,同时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注意做好保温措施,及时吸氧,以减少休克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愿意是多样的,而要想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就必须对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的防治措施,以改善产妇的妊娠结局。通过对产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大大降低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这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因此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锡红,孙素丽,赵雪佳,胡志红,何静,杨威威.对孕妇产后大出血相关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9,40(03):357-359.

[2]王晓梅,纪画眉.孕产妇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及关键环节控制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5):196-198.

[3]郑红霞,李静.初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改良出血评分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04):101-103.

[4]黄碧芳.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出血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01):81-82.

[5]赵静.循环改进护理模式对孕产妇产后出血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2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