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血管瘤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婴幼儿血管瘤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孙双燕

(山西省儿童医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介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科以介入治疗(手术方法是经皮穿刺介入治疗)方法治疗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0例的婴幼儿患者,对其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婴幼儿顺利完成治疗过程,且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安全进行婴幼儿介入治疗血管瘤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术前宣教与使用物品的准备、治疗中严密观察病情并加强术后护理。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226-02

血管瘤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所导致,血管瘤好多发于儿童时期,可以出现在人体的任何的部位,其中多出现在颌面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其次见于肌肉及口腔粘膜,少数可出现在骨骼、内脏及大脑等器官与组织。血管瘤不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但其对患儿的生理功能,尤其是对患儿的面貌可以带来不同程度上的损害,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的面容急性及功能障碍,从而影响患儿的心理及心态[1]。瘤内注射平阳霉素可有效的治疗血管瘤,且创伤小、操作简单,不易损坏患儿的面部外形及周围器官组织的功能。分析体会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各种类型血管瘤50例的婴幼儿患者的介入治疗护理,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共50例婴幼儿患有血管瘤并来我科进行介入治疗。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1~10岁之间,主要发病部位为脸部(20例)、唇部(9例)、背部(15例)、四肢(4例)及脚趾处(2例)。瘤栓大小在0.5cm*1.0cm~8cm*9cm之间。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患有血管瘤的婴幼儿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全身状态良好,无其他严重器官性疾病。取4ml利多卡因对平阳霉素进行稀释,取量0.2mg/kg,与碘海醇混合,需要注意的是1岁内的小儿不得超过2ml[2]。依据瘤体的直径大小、患儿的体重大小来抽取适量的已做好稀释的药液,在麻醉后,采用心内注射针头向血管瘤内注射调配好的药液,具体的注射方法示瘤体的部位而定。通常,位于颜面部的血管瘤瘤体比较表浅,要严格地掌握进针得角度及药液的用量,一般在瘤体的边缘外的正常皮肤进针(0.5cm),将药液通过针筒注入血管瘤内,直到血管瘤表面变得苍白即可。若瘤体位于四肢或是躯干背部,则需对瘤体分层、分次的注射,并在注射后对其进行局部压迫满3~5min,阻止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使得药物可以留置与流体腔内。患儿需要每隔一个月进行复查,复查时观察瘤体的情况考虑是否再进行药物注射,直至患儿完全恢复痊愈。

1.2.2护理方法

1.2.2.1介入治疗前宣教及准备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儿的病历资料,熟悉患儿的病情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是否存在异常,向患儿的家属嘱明患儿在进行介入治疗前8h不得饮食、饮水,并讲解禁止饮食饮水的原因及重要性。在介入术前,对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凝血功能,普鲁卡因、碘试剂过敏试验。护理人员需要常规准备好各种急救用品及药品,吸氧及吸痰的设备要处于完好备用的状态。

1.2.2.2介入治疗前心理护理因为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的化疗性药品,,当大多数的患儿家属在了解了平阳霉素是一种抗肿瘤的药物后,多少会产生一些恐惧的心理,担心这种抗肿瘤的化疗药物会对孩子的免疫功能及骨髓等产生不良的药物反应。但其实,平阳霉素虽是一种抗肿瘤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少,且对骨髓及免疫功能并没有抑制作用。护理人员需向患儿的家属解释说明平阳霉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并说明药物注入瘤体内后,在局部汇聚呈高浓度,作用时间较长,见效快且疗程短,对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果不会造成伤害,同时,向家属分发同种疾病的宣传资料及介入手术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加家属的信心,消除家属的顾虑。

1.2.2.3介入治疗中的护理在注射过程中,对患儿采用基础麻醉,注射是经皮肤穿刺到瘤体时,患儿会产生痛觉,护理人员需要固定好患儿,固定时可现在患儿的颞部贴放海绵,之后在利用黏胶从患儿的头顶部向下缠到双膝黏胶上,若在四肢注射,则先将双手用绷带束缚好,然后双膝用黏胶缠住。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当患儿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50%)、口唇发紺时,应立即吸痰处理。注射药物后,在针眼出需用消毒棉球按压5分钟后再贴上止血贴。

1.2.2.4介入治疗后护理患儿在基础麻醉未恢复前,需要有专人进行护理观察,保证患儿平卧位,将双肩下垫付一个肩垫,使得其头部向后微仰,下颌抬高,气道保证开放,防止窒息。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要注意患儿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在患儿麻醉清醒后,去除肩垫,观察注射位置是否有严重的渗出血的情况,并注意防止患儿抓挠。

平阳霉素不良反应少,但仍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角化增厚等,其中以发热及胃肠道反应最为常见,因此,在介入术后需密切关注患儿的体温变化,及其肠道反应。

1.2.2.5出院护理指导患儿在介入治疗后的1周左右就可出院。护理人员需对患儿的家属做相应指导,告知家属观察注意并保护患儿的注射部位。一般情况下,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4~5日后会在表面逐渐形成黄色痂,注意防止患儿对其抓挠,要等待其自然脱落。1个月后,家属协同患儿来院复诊,观察评估血管瘤治疗后的恢复情况。

2.结果

本文中选取的50例患有血管瘤的婴幼儿,均已经确定为疗程结束。其中,痊愈有18例(36.0%)、好转31例(62.0%)、无效1例(2.0%),总有效率为98.0%。1例无效的原因为患儿的左下肢有弥漫性的静脉型毛细血管畸形。

3.讨论

血管瘤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增值为基础特征的真性肿瘤,其主要特点是在婴儿出生后,肿块快速增生期肥大细胞的数目增多。血管瘤作为婴幼儿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大概为3%~8%,其发生部位可在人体的任意部位,其中多发于颌面部。临床表现为,在婴儿生后2~8周出现并快速生长,半年后开始生长速度减慢,1岁左右,血管瘤开始有退化的现象。约有半数以上患儿在2~5岁是,血管瘤会完全退化,但血管瘤会导致发病位置的溃烂、出血、感染,影响患儿的面貌,甚至可以威胁生命。因此,需选用见效快、疗程短的方式治疗。经皮穿刺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的治愈小儿血管瘤,其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治疗彻底、止血快、恢复迅速等特点。通过准确定位后,向瘤体内注射与超液化碘油混合并用利多卡因进行稀释的平阳霉素药液,药液在腔内局部高浓度,作用时间较长。平阳霉素是一种细胞周期性非特异性的药物,是国产新型的抗肿瘤抗生素,是平阳链霉素所产生的多种博来霉素A组,是一种对免疫功能影响小、对凝血功能及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的新型的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活性强、毒性低,药物原理为:药物进入瘤体内后,通过与细胞内的DNA发生特异性的结合,促进二价铁转化成三价铁[3],并产生游离基作用于DNA,抑制DNA的合成,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向患儿的家属强调平阳霉素虽作为一种抗肿瘤药物,但其毒副作用小,不良反应多以胃肠道反应及发热的形式发生,降低患儿家属对平阳霉素是抗肿瘤药物的恐惧焦虑的心理。再者,由于患儿的年龄小,对自身感觉不能够完全准确的主述,给护理的工作带去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介入治疗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宣教;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治疗医师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在治疗完成后。密切观察患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并做好定期的随访。

【参考文献】

[1]郑家伟,张凌,陈正岗.婴幼儿血管瘤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13(4):289-296.

[2]朱珠,罗佳静,陈夏.综合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2):13-13.

[3]陈冬,唐新华,王世知,等.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介入硬化治疗的效果观察[J].广东医学,2016,37(s1):197-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