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环境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新课标环境下初中音乐欣赏课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王剑雄

福建省晋江市子江中学362261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中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各学科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慢慢得到普及,同样在初中音乐课程中也得到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对于经典音乐作品的领悟与理解,并且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颇有益处。文章围绕着“新课标”提出的要求,通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具体运用,提出相应策略,旨在为广大的初中音乐教学同仁提供有价值的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课;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营造教学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所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符合音乐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情感思绪投入到整个音乐课堂气氛中,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通过真实的语言表述出来。音乐情境的创设我认为应该包含“制作精美的课件”、“丰富的音像资料”、“直观展示的图片”等,通过这些组成多媒体的“软件”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下来对优秀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通过耳朵听、眼睛观看、发挥思维等多种感知官的共同参与,使学生可以直观的鉴赏音乐,让学生从心灵中走进音乐,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音乐情境的设定可以在我们教学中使用具体的案例来阐述。我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银屏之歌》时候,就使用了我前面提到的在音乐课堂中创造音乐情境的教学策略。在第一课时的备课过程中我通过各种的渠道收集了相关的音频、图片、视频(美国队长3)等素材,并通过剪辑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营造了影视作品与音乐的相互融合,将学生带入到影视作品的现场气氛中去,紧扣“影视音乐的作用”这条主线,使学生了解相关音乐作品知识。第二课时通过之前学生了解的影视作品与影视音乐相互影响的作用,导入歌颂周恩来总理的曲目《你是这样的人》的MV素材。通过这样的情景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电影音乐魅力,同时抒发了学生爱国的情感,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通过发达的网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新课标的提出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的理念。在音乐欣赏课程的设计编排上,我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运用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中设置一定量的网络互动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的时间自主搜索自己喜欢的音乐文化资料,在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己的搜索的内容与老师进行交流,更加的可以体会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

音乐课堂的教学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大家都知道中学的音乐欣赏课程是多学科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它涉及到音乐基本要素、乐器与人的声音的类别(男女高、男女低)、西方与东方音乐研究史等。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融洽的适应发展的潮流,所以网络的课外延伸是音乐欣赏课堂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要遵循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具体我会从以下两点践行:

1.通过网络平台,课堂教学的补充

现代的初中学生对于网络已经不再陌生,网络平台有很强大的功能,能够提供图表、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这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我会运用互联网这个平台让学生去一些网站欣赏课上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比如民族音乐我会让学生去(http://music.guqu.net/中国民族音乐网),外国相关音乐(http://musicology.cn/中国音乐学网)。

2.合适引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我会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或者明确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去寻找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可以自主的研究实践学习。只有通过学生的真正的自主探究实践学习,才会让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产生兴趣,同时也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一种过程。

三、通过多媒体技术丰富的内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知道初中的音乐教学需要师生互动的情节,只有让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对课堂有了兴趣,才会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丰富多媒体技术内容重点在于“视频”与“音频”的有机结合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分成多个小组,运用自己学过的计算机技术,比如PPT编辑技术、音频或者视频的剪辑技术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作品,在实践操作中熟悉对音乐作品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与情感理解,并且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以“视频”与“音频”相互结合的题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在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春江花月夜》的教学中,我在前一节课布置学生课后准备相关素材,例如自己喜欢的音乐片段(需要剪辑)、自己喜欢的视频演奏内容、PPT演示稿等,我一共分了4个大组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内容,要求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相应的模块中,合作完成。上课的过程中,学生有通过舞蹈的形式表演了“江楼钟鼓”乐段、用视频场景与真人表演的方式演绎了船夫划船摇橹的“渔歌唱晚”乐段等。由此可见,通过音视频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师口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组织各种音乐欣赏活动,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空间延伸到广阔的空间中去,实现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外提倡学生自己组织各种兴趣小组或者参与到教师开设的有针对性的第二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的个别才能的更加完善的发展。在班级的小舞台上通过实践的方式获得成就感,调动学生继续学习音乐课程内容的热情,在课堂的学习中有收获、有认识有提高,这不就是新课标所要求的“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四、通过多媒体演示技术引导课堂,扩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会根据具体的欣赏作品内容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音乐、录像等方式中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扩宽了学生思维空间,并对学生正确理解音乐作品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所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提出相关问题并引导学生从音乐作品中去寻找适宜的答案,能帮助学生构架起本节课的音乐欣赏课程的全部框架,提高学生欣赏的水平与能力。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典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欣赏课中,如果只让学生听录音,初一的学生很容易注意力分散,估计没听一会就会出现走神、打闹、讲话等情况,但是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后,将作者所处年代的相关图片、电影剪辑、相关历史片相结合,在教学的演示过程中,还原了当时在社会底层生活的华彦钧(阿炳)历尽了人世的艰辛磨难,但才艺出众的华彦钧(阿炳),通过拉二胡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方式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所以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独特的音乐情境中思考历史,从视听觉上体会旧社会的人所受的苦。在聆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适当讲解与提问,让学生累积相关音乐常识,思考有关问题,扩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五、结论与思考

1.结论

本文主要围绕《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对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多媒体的多样演示功能、自主探究性学习、第二课堂的个性辅导等学习形式,体现了新课标所遵循的“注重个性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各方面艺术才能得到发挥,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思考

本次的研究范围为我校的初中学生,得到的结论带有片面性与地域性,同时研究的内容还会受学生的自身艺术素质与兴趣的共同影响,再加上我自身的科研水平的差异,对有些策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全面,特别是策略方法方面也值得进行反复斟酌。最后,敬请各位同仁老师给予批评指导,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为初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策略研究方面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2]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4]张奕峥.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科教资讯.2009(1)

[5]刘靖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艺术评论.2013(3)

[6]徐梦.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