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施护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中医辩证施护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的影响

李霞霞吉梦艳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胆内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胆囊炎病人在使用中医辨证施护后的效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8-2016.8收入140例急性胆囊炎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70例采用中医辩证施护干预作为观察组,另70例采用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实施不同护理后的影响。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看出,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x2=5.933,P<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急性胆囊炎展开干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辩证施护;急性胆囊炎;疗效

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提高,急性胆囊炎随着暴饮暴食及饮食结构发生改变等因素导致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上急性胆囊炎具有进展快、起病急等特点,是中老年人群一种常见急腹症。其临床症状为上腹阵发性剧烈疼痛加重,恶心,呕吐伴有右肩背部疼痛等,严重时会出现全身黄疸,对病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我院展开研究,现将2014.8-2016.8收入140例急性胆囊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辩证施护干预对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报道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8-2016.8收入140例急性胆囊炎病人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70例观察组病人男女比例为41/29例,年龄22-76岁,平均(51.27±4.32)岁;7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38/32例,年龄23-77岁,平均(49.58±4.56)岁。组间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辩证施护干预展开护理,其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肝胆气郁结

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加剧腹部右上方出现钝痛或胀痛,无黄疽或轻度黄疽,痛引肩背,右上腹轻度压痛,无明显寒热,小便稍黄。护理要点:①严密观察病人进一步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腹痛规律变化和性质,检测局部体征的变化。②适当休息,对病人进行安慰使其放松,避免出现情绪激动或情志刺激。③饮食上忌辛辣、生冷、海鲜、酒、油腻、煎炸食物,应给予清淡的食物,④服用中药煎剂时宜温服,待服药后密切观察发热、腹痛是否加重或减轻,服药后注意排便情况,当病人出现严重腹泻时应减量或停服。⑤配合电针。对阳陵泉、胆俞、足三里、合谷、肝俞等穴进行针刺,均有较好的止痛作用[2]。

1.2.2肝胆湿热型

临床症状为腹部右上方出现持续性绞痛或疼痛,随后向肩部放射,触及有包块,伴恶心呕吐、口干口苦,黄疽便秘,往来寒热。护理要点:①对病人的腹痛性质、程度、部位、腹肌紧张度进行密切观察,密切注意腹痛与黄疽的联系及全身情况,对右上腹是否出现包块做好记录。②对恶心伴高热病人采取暂禁食处理,必要时展开胃肠减压治疗。③做好病人的情志护理和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思想顾虑,注意卧床休息。④配合电针,针刺胆俞、肝俞。若出现绞痛时配合合谷、足三里穴,出现高热时针刺加曲池穴,宜进行强刺激治疗[3]。⑤湿热型病人可在采取非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做好手术准备,若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则能尽早进手术治疗。

1.2.3肝胆热毒型

临床症状为腹部右上方持续性剧痛,触碰能发现有包块产生,痛处拒按,恶心呕吐、寒热往来或寒战高热。口苦、小便短黄、身目发黄或有出血、口渴、烦躁,甚至神昏澹言。护理要点:①对病人生命体征和腹部情况展开密切观察。②对病人有无澹语或躁动不安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血压下降、四肢变冷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③出现危重情况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尽快展开手术治疗。

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措施,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时巡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胆囊穿孔、胆囊积脓、气肿性胆囊炎等并发症产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统计软件展开统计分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9%、14.29%,P<0.05,参考表1。

3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病,本病好发年龄为30-50岁,其中以女性偏多,常因发生胆囊结石而引发此病,疼痛部位通常为腹部右上方出现疼痛,且疼痛逐渐向肩部放射[4]。

临床上对急性胆囊炎病人通常采用常规护理,此种护理方法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只是简单执行任务和做好常规性工作,无法使人满意。有研究表明,对急性胆囊炎病人使用中医辩证施护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并发症发生率一般维持在3.82%左右[5]。本次研究表明,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表明使用中医辩证施护干预确实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护理期间在展开中医治疗,通过情志、心理护理缓解病人出现的不良情绪。本次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胆囊炎病人展开中医辩证施护干预能够有效降低胆囊穿孔、胆囊积脓、气肿性胆囊炎等并发症的产生,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柳勇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10):1834-1835.

[2]赵卫兵,郑丽,车慧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4,42(2):70-71.

[3]张立光,刘加升,张广鹏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46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4,40(23):2941-2942.

[4]郭海燕.老年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的护理体会[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7):101-102.

[5]王存生,刘长春,周树理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420例[J].山东医药,2014,54(4):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