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伤护理特点及防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战伤护理特点及防护探讨

杨丹1付丽丽2辛丽莉(通讯作者)

(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战救护理工作与平时工作相比,最明显的差别就是工作环境、条件的差异。救治往往是在一个陌生的、不稳定的、条件有限甚至十分困难的环境下,对大量流动伤员实施救治,护理工作突击性强,随机性大,不能照常规程序开展工作,要改进工作方法,只有充分了解战伤护理特点,加强防护措施,才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减少致伤、致残率,提高归队率。

关键词:战伤;护理;特点;防护

战伤是灾害急救医学的一部分,也是军事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中战伤外科学是研究作战时伤员在战区及作战后方区救护、治疗、护理、康复的全过程。战伤护理是军事医学、急救医学、护理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特殊的护理。

1战伤护理特点

1.1伤员广布,伤型伤情复杂

1.1.1伤员流向不规则:现代战场将是陆、海、空、天、电、磁,多维一体化的广泛分布,作战持续时间缩短,部队机动性增强,伤员分布、流向不规则,既有前沿阵地伤员,又有战役、战略后方的伤员;既有空中作战伤员,又有海战和地面作战的伤员,伤员呈现全方位和时空分布不规律的特点。

1.1.2伤型感染特点:从单因素、单途径、单处杀伤向多因素、多途径、多处杀伤发展;从表面杀伤向加重内脏器官损伤方向发展,造成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更加难防难治;从硬杀伤向软杀伤发展,造成心理创伤和生理失能。因此损伤广泛,伤类更复杂。

1.1.3伤情、伤势尤为严重:表现为特种伤多、炸伤多、多处伤多、危重伤员多,感染性强,机体损伤和精神创伤同时存在等特点。如轻武器伤具有高速的特点,使伤道周围组织损伤更复杂,空腔效应、远达效应和全身效应更显著,感染更严重;微波炸弹除引起内脏器官损伤外,爆炸瞬间产生的无限电脉冲能扰乱大脑神经系统,使人处于昏迷状态,使救治、护理难度大;粒子束武器爆炸时热能和电磁波的合成冲击不仅直接引起人体损伤,而且兼有丁线的辐射损伤,造成人体蛋白质分子、遗传基因和造血系统的改变,随着休克、感染、出血、多器官衰竭、冲击伤、烧伤和多发伤增多,重伤比例也相应增加[1]。

1.2战地艰苦,护理任务繁重

1.2.1交通不便,伤病员抢救和后送十分困难。

1.2.2突发性伤病和地方病(如高山病)发生率高,防治任务重。

1.2.3药品器材管理困难,消耗量大,易损坏,又不易补充。

1.2.4地理条件受限,战场可能形成敌我双方相互交错状,前后分界线不清,分级救治不易实施。

1.3工作扩展,要求一专多能

战时护理工作扩大了范围,除完成治疗任务和生活护理外,还要参加检伤分类、登记统计、前接伤员、后送伤员,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或独立完成。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穿刺引流、导尿、鼻饲、补液及各种管道护理,掌握自体输血,心、肺、脑复苏等多种技术,还要掌握常用战救技术、外科专科护理技能,善于观察各类伤情的变化,及时了解掌握各种伤类、伤部、伤因、伤势及伤情。对战时新伤类、伤型的出现,要尽快识别分类,使护理工作更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

1.4战材高耗,品种数量要充足

救治伤员时,药品器材消耗量很大,特别是大输液、血液、抗生素、纱布和绷带等消耗量更大,基础护理常规需要的品种和数量也比平时加大,如换药碗、镊子、注射器、储槽,各类夹板、拐杖、大便器、小便器等。由于耗材剧增,后方补给线长,紧急补给有困难。管理要做好战时护理器材的及时供应:除加大药材储备,准备足够的数量外,还应加强战时护理器材多功能化、轻便化的超前研究,保证战时供得快、用得上;还应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因材施护[2]。

2战伤防护措施

2.1心理疏导

2.1.1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战时环境特殊,高原、高温、高寒、山岳丛林的地理环境,炮火、空袭、爆音、气浪的战争环境,均可使体内环境失调。

(2)心理因素:在艰苦环境下的临战状态,精神长期过度紧张,处于兴奋、紧张、焦虑、恐惧、不安的警觉状态,均是致病的心理因素。参战人员性格特征为多虑、自卑、胆小、敏感等也与精神疾病的发生相关。应及时了解与疏导。

(3)生物因素:躯体疲惫、睡眠不足、极端消耗、营养失调、胃肠障碍、衰竭、缺氧、失血、休克、感染等,也是心理致病因素。

2.1.2护理方法

(1)战前加强对部队官兵各种应激源的适应能力的训练。通过心理调整,了解不同的心理状态,加强疏导、教育,提高参战人员自信心和荣誉感,进行机体抗疲劳能力的训练,及时编印适宜的宣传资料发放,让参战人员学会和掌握对应措施。

(2)收治的伤病员应尽快脱离危险地带,安排好休息和睡眠,做好生活护理,使伤病员身心得到放松。

(3)进行心理咨询治疗。鼓励伤病员倾诉内心的痛楚和疑虑,排遣焦虑和恐惧心理。

(4)及时提供部队战况和战友情况。传递有利疾病恢复的信息,以缓解紧张情绪,让伤员恢复自信心和重返前线的信心。

2.2感染控制管理

战时所有火器伤的伤道均是污染的,污染的泥土碎屑带入伤口,往往以厌氧梭状芽孢菌为主,导致发生各种感染。战时外科手术中,若管理不善或无菌操作不严格,伤口还可能发生继发污染,以致造成交叉感染,因此,战时感染控制管理十分重要。

2.3特殊武器损伤防护管理

2.3.1普及“三防”医学防护训练。了解特殊武器损伤特性,学会使用各种个人防护和救治器材。包括防毒面具、防毒衣、防毒斗篷、防毒靴套、个人消毒急救盒等。在缺乏防护器材时,要学会因地制宜做好个人防护。

2.3.2染毒人员及时洗消。个人洗消用纱布、棉花等吸取可见毒剂液滴,再用皮肤消毒剂或其他代用品洗消染毒部分,然后用净水冲洗。眼接触毒剂后,应即用水和2%碳酸氢钠或0.01%高锰酸钾水溶液反复冲洗。

2.3.3生物战剂污染区的隔离。发现生物战剂所致疾病时,为防止扩散,一般要求就地治疗,不后送。封锁污染区,插明标记,禁止人员进入和通行。对受污染的人员、装备与物品进行重点洗消。洗消顺序:先重点后一般;先人员后装备;先室内后室外;先近后远;先中心区后外围区的顺序。消毒药选用,按不同细菌和病毒选用常用的消毒药物和方法,芽孢和真菌则选用高效消毒药物和方法[3]。在战剂未查明前,原则上按芽孢菌处理。

3小结

战时由于环境特殊,救护机构机动性强,伤员众多而骤增,救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护理管理也有其特殊性。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军事素质和热区、寒区、高寒、高原、沙漠、海岛等地环境适应能力。大量伤员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发扬吃苦精神,夜以继日、超负荷运转,做好各项突击性护理工作。护理措施要方案化,即根据大批伤员的伤情需要,制定可行的护理措施并形成方案。在接收大批伤员时,简化医嘱和繁琐的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

综上所述,了解战伤护理特点,加强战伤防护管理,对保证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战伤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残废率、提高治愈率和归队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蒋静,崔文敬,刘利华,薛剑.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军事战伤后致严重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8,(7).

[2]张涛.军队护理人员战伤救护技能应急培训预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

[3]黎红梅,韩海静,谭隽.护理士官战伤救护技能培训方法、效果及建议[J].武警医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