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色彩构成教学中主题性课题训练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3

关于色彩构成教学中主题性课题训练的思考

王峡

王峡(合肥学院艺术设计系,合肥230022)

摘要: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时代发展、观念的更新、色彩需要的变化,需要我们对传统色彩构成课题训练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试从概念入手,分析主题性课题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提出主题性课题训练是培养学生色彩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的观点。

关键词:色彩构成;教学;创造性;主题训练

中图分类号:J20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

作者简介:王峡(1968-),女,安徽金寨人,讲师,硕士,从事包装设计、公共导向符号设计、图形设计研究。

色彩构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认识色彩理论,掌握色彩形式法则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共同性基础课程,它横跨了自然与人文两大科学的内容,所涵盖的知识领域极为广泛,对于视觉艺术的创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色彩构成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意识;如何运用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原理去发现、把握和创造尽可能美的色彩效果,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主题性课题训练是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背景

色彩构成是探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特征,并通过调整色彩关系以获得良好色彩组合的学说。色彩构成的教学最早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包豪斯设计学院,后来日本人在包豪斯的基础上将其发展为独立的“色彩构成”的专门课程。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引进色彩构成的课,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其体系逐渐成熟和完善。不过,我们仍然要认识到这样一种情况:色彩构成的概念是随着现代科技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需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科特色不断地调整充实其课程体系。在以往的色彩构成教学中,课题训练往往多是偏重已有理论成果的再现,而忽略了创新表现能力和色彩运用的感性分析,这些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艺术设计发展对色彩设计的需要。构成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能力为基本原则的,重点在于构成方法的教学[1]。所以色彩构成教学内容必须引入切实可行的、能够引导学生实践与思考的、启迪创新意识的新的课题训练——主题性课题训练。

主题性课题训练是通过色彩构成要素、构成原理及表现手段等创造性地实现主题概念的表达,是实践性的教学环节,也是探索创造性地运用色彩的有效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在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和掌握配色原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和手段,超越限制,激发潜能,创造性地运用色彩,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主题性课题训练也是包豪斯取得巨大成功并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至今在德国和法国的色彩构成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训练项目。

二、主题性课题训练内容

如何灵活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色彩,重点应该放在主题性课题训练内容的多元化上,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训练的同时,培养广泛兴趣、开拓视野,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意象性内容构成训练

色彩创意的来源,是以语言词汇的意象含义为构思的出发点,以隐喻性心理分析来启示对形态与色彩的选择。这与艺术大师康定斯基所研究的隐性结构一样,选择抽象的形与色,并非任意择取,而是为表达某种含义与意念而有目的的设定。当你在心中确立表达某种意念的愿望时,如何选择形与色,全由所确立的意念所支配。这是一种对色彩构成综合性的思考和组织能力的训练。

意象性色彩构成练习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以人的性格为主题设置题目:《沉默孤傲》、《开朗乐观》、《沉稳冷静》等;也可以以一种人的状态为主题来设置题目:如《幸福的》、《悲伤的》、《焦急的》、《悠闲的》等。训练时的具体做法是,以形设色、以色赋形。因为特定的色彩与相应的形状之间包含着某种内在的共同的因素,并且同样具有某种性格特征。如正方形象征静止、庄重,与红色的重量一致;三角形产生一种好斗与进取的精神,与象征思想和明澈的黄色相适应;而圆形代表永远运动的状态、与象征希望的蓝色相符合[2]。这一课题的训练,可以使学生通过色彩与形态的组合构成,创造性地运用色彩来传达自己的情趣、情感、意象与感受,获得对自己天赋才华的自信心。

2.大自然色彩的启示

启示是从其他事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来自大自然色彩的启示即“师从自然”,是人类一种提高自身审美修养的自发和有效的途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就曾经说过“艺术模仿自然”。历来许多色彩艺术家们长期致力于大自然色彩的研究,探索着自然色彩美的规律,从大自然色彩中捕捉艺术灵感,吸收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思路。在自然界千变万化的色彩组合中,许多的色彩表现出了极其和谐、统一及秩序的美感,一些绚烂物象本身就映衬着色彩构成理论中的各种对比与调和关系。所以,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去探索发现自然界独特的色彩规则,通过解构和重构,彰显大自然的色彩美,并从中吸取养料,积累配色经验。

大自然的色彩不能直接用于配色练习,必须通过相应的采集重新构成才有意义,所以对自然色彩,一方面先要分析其色彩组织的成分和构成持征,即先进行明暗对比度的分析、色相对比度分析、纯度对比度分析、色彩面积及比例关系的分析等,提取最本质特征的色彩组合,并保持原有色彩的主色调和主意象的精神特征及整体风格;另一方面分解原有色彩的组织结构,逐条分析形成此色彩意象的各个组成部分,这就如同一块美丽的花布必须通过剪裁,才能构成一件新衣一样,在寻找多个为什么的基础上,获得组织色彩的经验;最后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与逻辑并加入自己的表现意念,重新构建组合成一个新的色彩画面,以达到重构新作品的目的。

3.传统艺术色彩的解构与重构

中国的传统艺术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手工艺美术到绘画艺术,从民间工艺美术到宫廷绘画、从石窟艺术到古典园林、从民族服饰到戏曲脸谱等等,这些艺术的“形”和“色”均带着各时代的科学文化烙印,各有其典型的艺术风格。传统艺术各具特色的色彩主调显示出了不同品味的艺术特征,凝聚着古人对色彩规律探索的经验与智慧,是具有鲜明艺术代表性的色彩。以传统艺术色彩作为主题训练,通过对色彩的解构、提炼、分析等手段,研究其套色、比例、位置、意境等的相互关系,借鉴其方法,从而获取创作灵感。借鉴这一课题的训练,可以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色彩构成理念融会起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色彩搭配,唤起他们对传统色彩的意识,认识中国传统色彩的美学特征,以提升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

以中国戏剧脸谱为例,如中国京剧中人物脸谱造型是非写实的,色彩则主要强调装饰性特征及角色所具有的意义。因此在分解京剧脸谱和构成图形的训练时应侧重在形态的分析上,形态上首先要“离形”,抓住脸谱的一些局部特征,运用“离形”手段并加以强对比色进行夸张变化,从而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装饰性的、象征国粹精髓的色彩画面。

4.音乐感的视觉化表现

音乐感的视觉化表现,是把音乐通过联想与想象综合地用形与色表现出来,音乐与色彩存在某种必然的联系,这是人的通感在起作用。艺术大师康定斯基强调音乐与色彩表现均是一种精神的传达、心灵的感染,源于内在需要,他认为,音乐表达情绪是通过音乐的旋律、音阶、节奏、和声等音乐法则展开的,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形式[2]。抽象绘画作品表达也是这样,通过形状与色彩和相应的形式去构筑、演奏不同风格的色彩“乐章”,以传达内在心声与精神,两者均有异曲同工的表现追求。历史上有许多色彩学家企图从音乐原理中去探索配色美的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是可以彼此打通的,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那么听音乐通感到色彩和图形对我们来说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审美主体有了感受,客观上可以有多种表达,课题训练可以用抽象的形态与色彩去表现一首乐曲、一段音乐的综合感受,让音乐中所传达的情绪、意境、意念、精神成为作品构思的创意源泉。具体做法是,可以先将演奏音乐的各种乐器色彩化及形态化,抓住各种乐器的音质和音色,结合该乐器的材质和色彩;其次捕捉音乐的整体感受,忧郁的、悲伤的、轻快的、抒情的、激昂的、欢快的、神秘的等,抓住主旋律的高低快慢,从而确定乐曲的整体色调;最后把色彩、形状、形式法则等结合起来构成理想的画面,学生必须通过审美的感觉经验、知觉的客观理解和综合的造型表现三个方面去理解和运用。

5.与艺术大师的对话

西方的色彩艺术流派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再到抽象主义,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大师。与艺术大师的对话这一主题训练,是借助一些在色彩方面有辉煌成就的艺术大师,分析其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符号与色彩组合,以学习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态与色彩综合表现为训练目的。这个课题的训练过程是一个解构与重组的过程,解构主义的方法是从批判对象的理论当中,抽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对它进行解剖、批判、分析,通过自己的意识而建立对于事物真理的认识[3]。换句话说,是通过对对象的分解、评析、批判,再加入自己的主观意念,重新构筑新的认识。作为主题性再创作的切入点,使色彩的解构研究超越了色彩技术层面而进入审美的境界。

此课题训练的具体做法是学习、分析、解剖现代艺术大师作品中的形象符号和色彩表现的构成因素,启发学生新的构想思路,在与艺术大师的对话中以自己的情感来认识艺术大师创作的心路,并加入自己的体验、创意。或者以另一表现主题,去重新构筑、再创、建立自己作品的形象与色彩组合,去发现新的构成表现的方法,这是一条开发创意的新途径。作品中既有艺术大师的影子,又有学生个人的性格表达,共同构成新的联合体。

以上内容是对艺术设计专业,色彩构成实践教学环节中关于主题性色彩方面的思考和总结,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以创造性思维开发为目的所作的训练研究。在训练中学生可以把设计观念引入课题的设计中,这是设计领域惯用的手法之一。它的好处在于能够界定一个有文化属性和经济价值的课题,通过大量的背景资料的搜索和调研,创作和整合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成果,通过课题训练,使学生在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上得到锻炼,体现出了色彩构成作为专业基础课的特征,为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

色彩是现代设计艺术的主要构成要素。人们在用色彩改变生存空间的同时,也在改变自身的审美观念,对色彩设计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包豪斯也曾明确强调,色彩认识是“感知的教育”,强调一切从零开始[4]。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和研究色彩规律,并创造性加以运用,其理念给世界现代设计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设计观念的发展、电脑辅助设计的日益普及、数字化色彩的建立、人们对于色彩需求的变化等,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色彩构成的教学体系和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明白,色彩构成不是终结,而是设计创造的开始,应以色彩研究为手段并不断拓展学科的新内涵,并通过有效的实践训练来培养未来设计师的色彩艺术素质,所以在色彩构成教学上,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更能实现创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陈小清.色彩构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

[2]康定斯基.文论与作品[M].查立,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瑞士]约翰•伊顿.造型与形式构成[M].曾雪梅,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