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结核10例病例分析

/ 1

气管结核10例病例分析

常婷婷

山东省胸科医院250101

气管、支气管结核(endobronchialtuberculosis,EBTB)是指发生在气管、支气管粘膜、粘膜下层及外膜(软骨和纤维组织)的结核病,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大约10%~40%伴有EBTB。我国学者根据EBTB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转归将其分为5型,Ⅰ型:炎症浸润型;Ⅱ型:溃疡坏死型;Ⅲ型:肉芽增殖型;Ⅳ型:瘢痕狭窄型;Ⅴ型:管壁软化型[1-2]。此类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往往不能完全治愈,很多病人发展到支气管破坏至不可逆阶段,出现气管、支气管狭窄,远端肺部反复感染、肺不张或肺毁损等。

本文收集了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肺结核菌阳病房的,分别以左右主支气管部分伴有中间段支气管为主的气管结核炎症病变期的住院患者10例,在常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雾化吸入抗结核、化痰、解痉平喘等药物,并经电子气管镜(简称气管镜)介入进行黏膜下注药、灌洗、激光或微波烧灼、电刀切除、高压球囊扩张术等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文收集了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肺结核菌阳病房的,分别以左右主支气管部分伴有中间段支气管为主的气管结核炎症病变期的住院患者10例,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19~46岁,平均26.5±2.4岁。全部病例均为菌阳患者并在我院行气管镜细菌学证实为气管结核。其中炎症浸润型1例,溃疡坏死型2例,肉芽增殖型3例,瘢痕狭窄型2例,管壁软化型2例。

1.2方法

确诊病例均在常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依据患者病情,经纤支镜治疗每周1~2次,主要方法包括:黏膜下注药、灌洗、激光或微波烧灼、电刀切除、高压球囊扩张术等综合治疗,同时辅以雾化吸入抗结核、化痰、解痉平喘等药物。

2结果

患者经纤支镜局部治疗后症状好转,将纤支镜下糜烂、坏死、溃疡、息肉病灶消散作为局部治疗停止的指征。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结果见表1。

3讨论

EBTB是肺结核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其发生于气管、支气管内,易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和软骨的破坏,继发性引起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和肺毁损,所以单纯的化学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目前有效治疗EBTB的方法,归纳下来大概有以下4种方法[3]:全身化疗,方案同肺结核;激素治疗;雾化吸入,通常应用异烟肼、阿米卡星等雾化吸入;经气管镜局部介入治疗,主要方法包括:黏膜下注药、灌洗、激光或微波烧灼、电刀切除、高压球囊扩张术等[2]。

利用纤支镜局部治疗,可消除支气管内分泌物、干酪样坏死和增生的肿块样病变,减轻气管黏膜的充血水肿、糜烂,使增生的肉芽组织逐渐消散。对我科的10例确诊为气管结核患者在常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雾化吸入抗结核、化痰、解痉平喘等药物,并经气管镜介入进行黏膜下注药、灌洗、激光或微波烧灼、电刀切除、高压球囊扩张术等综合治疗,疗效确切,有效率高达90%,和普通治疗方法比较,明显提高了治愈率和减少了肺损害[4-6]。同时在治疗和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综上所述,EBTB出现气道狭窄致肺不张、反复肺部感染和肺毁损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应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在常规抗结核的同时应积极地进行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可迅速缓解临床症状,避免形成气道狭窄及其相关的外科手术治疗,经济实用,并发症少,病人易接收,值得推广应用。

由于多数患者为肺结核并伴支气管结核为主,单纯以气管结核发病的患者鲜少,但气管结核病情不宜在短期内确诊,无特定的临床体征,单靠影像学资料不易确诊,但气管结核若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威胁到患者生命,故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支气管结核的几点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8):568-571.

[2]张广宇.支气管结核介入诊治的认识和思考[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2):97-99.

[3]贾育红,王宁,阮祥林,等.经纤维支气管镜综合治疗支气管结核180例疗效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2,19(1):57-59.

[4]金发光,刘同刚,谢永宏,等.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在各型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9):904-906.

[5]王巍,王安生,庄玉辉,等.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近况[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5):306-307.

[6]罗百灵,屈满英,胡成平,等.支气管镜下联合介入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798-801.

[7]胡继华,黄锦丽,王桂秀.气管镜下球囊扩张联合局部注射药物治疗中心气道结核炎性狭窄[J].广东医学,2011,32(6):

作者简介:常婷婷,女,1984-,山东省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