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2

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曾令军

曾令军(湖北省来凤县中心医院445700)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401-02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3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注射液,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近期治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

【关键词】心力衰竭参附注射液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仍然是心血管病临床的重要课题,虽然近年来心脏起搏、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因价格昂贵、临床使用范围小等多种因素制约,未能在临床广泛应用,药物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06年10月一2008年10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919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60.2岁18.5岁;病程3.5年-13年;心功能2级48例,3级100例4级52列;其中风湿性心脏病20例,冠心病6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28例,肺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对照组184例,男104例,女80例,年龄60.7岁18.6岁;病程3.2年-12.7年;心功能2级80例,3级82例,4级有2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6例,冠心病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0例,老年退行心瓣膜病44例,肺心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8例。排除标准:并发严重感染、肢体活动障碍、恶性肿瘤以及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以及心功能状态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实用内科学》中关于CHF的标准[1],并按美国心脏病协会标准进行心功能分级(即NYHA分级)。

1.3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按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休息、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以及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一次60ml,用5%~1葡萄糖注射液250m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

1.4疗效观察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心功能分级,随诊1年,记录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人院例(次)数和心力衰竭恶化所致死亡人数。

1.5疗效判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订。临床近期治愈:心功能纠正至工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各项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显效:心功能进步2级以上,而未达到1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明显;有效:心功能进步1级以上,而未达工级,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心功能无明显变化,加重或死亡。

1.6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spss13软件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近期治愈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n临床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2006282441294.0

对照组1842680443481.52

2.2随访情况随访一年后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人院32例(次),占16.0%,心力衰竭恶化致死亡4例;对照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56例(次),占28.3%,心力衰竭恶化致死亡8例。

3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它是各种病因导致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常恶化迅速,预后极差,严重损害了广大病人的身心健康,目前仍是内科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现代治疗重点在于防止和延缓CHF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降低病死率。慢性心力衰竭按常规治疗,多数能达到治疗目的。但本病多数为老年人,因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肝肾血流量减少,对洋地黄药物反应性和耐受性差,利尿剂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血管扩张剂容易引起低血压等,很难达到理想效果。采用参附注射液与西药配合有协同的作用,可弥补其不足,增加疗效。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黑附片中药组成,其富含人参皂贰、糖、多糖、有机酸、水溶性生物碱,微量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这些有效成分能增强机体器官活动能力,调节和促进新陈代谢[3]。现代药理实验证明,该注射液能抑制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Ca2+内流增加,提高心肌收缩力,有类强心贰作用,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且有明显抗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防止心肌缺血和再灌注心肌损伤闭[2]。本临床疗效观察证实,治疗组的临床治愈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并可降低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广平主编.实用临床心脏病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68.

[2]姚睦.心肌细胞再给氧损伤的机制及生脉散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2,68(6):313-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