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临床应用研究

/ 2

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临床应用研究

于学军宫化芬

1.寿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62700;2.寿光市人民医院儿科262700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过去单孔胸腔镜应用情况,并与传统胸腔镜进行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利弊,总结手术经验。方法:2013年2月~2016年3月,医院胸外科采用单孔胸腔镜诊治患者94例,纳入单孔组,同期采用传统三孔手术、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患者(包括中转者)391例纳入传统组,对比相关资料。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高于传统组,单孔组术后24h疼痛水平对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单孔组与传统组术后1周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11.72%,传统组11.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胸腔镜小切口辅助、三孔手术还有许多缺点,但美容效果好,24h后疼痛更轻,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好的发展潜力,今后需积极积累经验。

【关键词】胸腔镜;单孔腔镜;胸外科

微创是现代手术的发展趋势,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当前最先进的胸腔镜技术,相较于传统的三孔手术,仅一个创口,切口短,美观效果更好[1]。但目前单孔胸腔镜技术并不成熟,对医师技术要求较高。本次研究试回顾性分析过去单孔胸腔镜应用情况,并与传统胸腔镜进行对比,分析单孔胸腔镜利弊,总结手术经验。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6年3月,医院胸外科采用单孔胸腔镜诊治患者94例,纳入单孔组,其中男54例、女40例,年龄24~82岁、平均(57.1±14.4)岁。自发性气胸30例、胸外伤21例、胸腔积液17例、纵隔肿瘤11例、癌前病变与恶性肿瘤15例。双侧手术12例。剔除除以上几种疾病外的其它胸外科疾病,选择同期采用传统三孔手术、辅助小切口手术诊治患者(包括中转者)391例(其中中转34例)纳入传统组,其中男215例、女176例,年龄22~88岁、平均(56.3±12.9)岁。自发性气胸131例、胸外伤90例、胸腔积液73例、纵隔肿瘤52例、癌前病变与恶性肿瘤45例。双侧手术38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初次手术;②符合胸腔镜手术适应证;③临床资料完整。

1.2方法

1.2.1传统组

气管插管单侧通气,据伤情选择合适的切口入路,一般选择第6、7肋腋中线,置入观察器械,探查胸腔,置入电凝或超声刀,处理粘连等周围病变,切除病变组织,或完整切除肺叶,或结扎,以钛夹夹闭出血血管,细小血管出血电凝止血。术毕,生理盐水注入,检查有无漏气,出现漏气,则采用补片处理,恶性肿瘤患者还扩大清扫淋巴结,术中联合冰冻病理检查。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

1.2.2单孔组

麻醉方法与传统组同,部分配合静脉复合麻醉,据手术的需求、病灶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选择取健侧90°卧位,外展上肢固定,双侧手术者标准侧卧位,术毕一侧手术后更换体位,对于食管良性病变,还往往选择截石位等。手术操作基本与传统组同。切口一般选择第6-7肋间腋中线4-5cm切口,据靶区调整切口入路,置入一次性切口保护器,采用30°胸腔镜探查胸腔,了解目标区域解剖情况。

1.3观察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疼痛水平、术后1周疼痛水平、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例。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统计,采用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Kolmogorov-Sminmov)检验法进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若不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统计Mann-Whitney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描述统计,组间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单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高于传统组,单孔组术后24h疼痛水平对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系意义(P<0.05),单孔组与传统组术后1周疼痛水平、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单孔组出现并发症11例(11.72%),肺部感染3例、漏气4例、慢性疼痛4例,传统组出现并发症45例(11.51%),漏气12例、肺炎14例、慢性疼痛13例、肺功能减退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单孔组相比,*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相较于传统的三孔或小切口辅助胸腔镜手术,单孔胸腔镜手术并无明显的技术优势,甚至单孔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高于传统组,这可能与单孔手术操作难度更大,更易造成医源性损伤有关。这是单孔手术本身的固有缺陷,操作空间有限,为获得更理想的术野,往往更多的分离、牵拉操作。单孔胸腔镜手术技术仍原未成熟。一项Meta分析对比了单孔与三孔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结果显示单孔手术时间更短、输注出血量更少、引流时间更短、24后疼痛评分更低,与本次研究存在较大的差异[2]。另有报道显示单孔与三孔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量无明显差异(P>0.05)[3]。影响单孔手术获益的主要因素为医师的熟练程度、手术难易度,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难以发挥单孔手术微创优势,需先易后难,积累经验。研究中,单孔组术后24h疼痛水平低于传统组(P<0.05),单孔手术切口更小,创伤小,疼痛更轻,有助于早期物理康复治疗,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分风险,切口小、疼痛轻可能是单孔胸腔镜的突出优势,不受医师技术水平影响,是固有优势[4]。

综上所述:单孔胸腔镜手术相较于传统手术还有许多缺点,但美容效果好,24h后疼痛更轻,有较好的发展潜力,需积极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艳娇,高禹舜.胸腔镜手术治疗肺癌的现状及趋势[J].肿瘤学杂志,2014,20(10):800-805.

[2]由兆磊,李德生,居来提?艾尼瓦尔,等.单孔胸腔镜与传统三孔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8):945-950.

[3]程坤鹏.单孔胸腔镜技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D].长春:吉林大学,2015:1-2.

[4]张强,林风武,赵岩,等.微小单操作孔胸腔镜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2):367-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