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病人控烟宣教干预后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2

门诊病人控烟宣教干预后效果分析

张英

张英(湖北省中山医院门诊办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在控烟宣教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干预前、后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控烟知识的宣教,病人对烟草危害性认识提高,戒烟行为增加。讨论:医务人员的健康宣教对患者的健康生活理念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医务人员;健康宣教;控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2-0267-01Theanalyseoftobaccocontrolforoutpatientintervenedbyhealtheducation

ZhangYing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oleofmedicalprofessionalsintobaccocontrol.Methods:Theresultsofwereanalyzedbyquestionnairepaper.Results:Thepatientswereawareofdangersofsmokingthroughtobaccocontroleducationandgiveupsmoking.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ofmedicalprofessionalshaveasignificantimpacttopatients.

【Keywords】medicalprofessionals;healtheducation;tobaccocontrol

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烟雾中所含有毒物质达400余种。随着《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全球各国生效,烟草控制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1]。医务人员是健康行为的倡导者,在医疗活动中积极开展控烟宣教,对提高社会人群的控烟意识和建立健康生活理念有着重大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随机选择2010年6月-8月门诊就诊病人作为调查对象。

1.2方法: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对象在医生接诊前后分别作同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年龄、性别、吸烟史、烟草导致疾病、戒烟意愿等。要求调查对象接受医生的控烟宣教。

1.3计算公式:单一知识知晓率=正确答案某一知识的被调查对象人数/调查人数×100%。总知晓率=∑每个调查对象正确回答问题数目/(问卷数×总条目数)×100%。

1.4资料分析:干预前后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Excel建立数据库,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本次调查对象328人,干预前后均填写同一份问卷。干预前发放问卷328份,回收328份,回收率100%;干预后发放问卷328份,回收298份,回收率90.85%。本次调查男性216人,占66%;女性112人,占34%;平均年龄干预前48.2±7.5,干预后49.3±8.0。表1

2.2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干预后对烟草危害知晓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有害健康和吸烟有损他人健康知晓率达到100%;烟草可导致癌症、龋齿、心脏病、肺部疾病、胎儿畸形等知晓率均在85%以上。表2

2.3调查对象吸烟率为16%,其中干预前吸烟率为16%,干预后吸烟率为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吸烟率39.8%,女性吸烟率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4调查表明干预前后戒烟意愿91±3.5/136±4.5,P值均<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医务人员进行控烟宣教有助于改变患者的知、情、意、行,引导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有效的[2]。

3讨论

本调查显示,干预前后患者的吸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效果不太明显,再一次印证对吸烟者进行控烟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5]。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与本次干预的时间较短、干预措施落实不到位及向吸烟者提供的戒烟服务欠个性化等有关。

本次调查表明,患者对烟草危害认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活习惯及疾病预防的意识。烟草可导致多种疾病,患者对吸烟和被动吸烟与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明显提高,这与其接受的宣教程度有关。但是,对烟草可导致听力丧失、胃溃疡、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认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因此,医务人员的控烟宣教对患者健康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医务人员的戒烟建议是病人戒烟的最重要的策动力。医务人员应加强控烟知识的学习,掌握控烟技能,指导戒烟行为,应将控烟宣教作为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17-38

[2]石建辉,刘秀荣,韩梅.北京市医务人员吸烟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7):792-793

[3]张联,周刚,王卫峰.河南省医务人员吸烟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1):30

[4]郭艳梅,韩汾,张福全,等.北京市房山区医务人员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8,24(3):198-200

[5]王彦.北京市海淀区医务人员吸烟行为与控烟能力干预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7):1298-1300,1304

作者简介:张英(1969-),女,本科,主管护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区卫生与卫生事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