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类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中职类后进生成因分析及对策

刘思军

刘思军山东威海机械工程高级技工学校264500

目前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迟到,早退;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毫无兴趣,具有强烈的厌学情绪;言谈举止不文明,沾染不良习气,和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吸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等等。上述现象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学校的班级管理和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也会带来严重的危害。故对职校生的厌学情况作了调查、分析、探讨。

一、环境因素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环境因素涵盖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主要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不当是造成当前中职类学校后进生特殊心理状况的重要原因。当前,由于许多家长文化素质低下,家庭教育能力薄弱,教育方法不当等导致对子女过分溺爱或专制,养成了他们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行为习惯。同时,由于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因素,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地伤害,从而失去自信心,自暴自弃,甘心落后。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影响中职类学生品德的直接原因。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仍有不少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进入中职类学校的学生成绩普遍不高,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在学习和各项活动中备受歧视和排斥,他们在失去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追求。进入中职类学校后,由于教学手段和模式未得到改进,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教育措施不力,部分学生对学校教育和家庭要求产生厌恶感,进而引起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处事鲁莽粗野,理智难以驾驭情绪,性格反常,形成不良品德。

3.社会因素。当前,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主流上来说是积极的,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市场经济对人们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无不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还有不良文化的腐蚀,西方生活方式的诱惑等,严重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

二、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所导致的种种矛盾是中职类学生形成“后进”的内在原因

1.明确培养目标。中职类学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学生具有更高的劳动质量、工作效率、法制观念、竞争意识、开拓进取和艰苦创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四有”为目标,培养能迎接时代挑战的一代新人。

2.强化管理制度。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的教育。而德育管理制度则是规范受教育者思想表现和道德行为的具体准则,因此,制订管理制度要严格、详细、可行,应从学生的养成教育出发,从校园文明到校外规章都要提出相应的要求;学校要经常开展规范、科学的检查评比,形成制度,并将评比成绩列入班级考核之中。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文明学生”、“进步学生”、“文明宿舍”、“优秀班集体”等评比活动,促进后进生转化,进而扭转整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形成良好的校风。

3.加强心理疏导。现阶段不仅是长知识、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心理偏差,甚至不健康状况,而心理健康乃是健全人格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状况出发,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用心理学的观点来分析后进生的言行,用心理学的手段,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利用心理咨询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心理帮助,排除心理障碍,使之尽快调整自己,以乐观的情绪,良好的心境,自信的态度投入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改进教育方法。对后进生要深入了解,细致沟通,发现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自身价值。曾经有学生是有名的“调皮大王”,态度油滑,表现散漫,学习马虎,时常违纪违规,甚至于跟老师唱“对台戏”,暗暗地对着干。班主任老师经过多次接触发现该生爱面子,爱清洁,表现欲强,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应势利导,委之以卫生委员职务,让其每天管理班级卫生工作,每周组织学生大扫除,并及时检查督促。该生在班主任的信任和鼓励下,把班级卫生工作做得井井有条。班主任老师在班内及时肯定他的工作成绩,鼓励他各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全面发展,这一着果然有效,一学期来该生换了个模样,遵守纪律、学习勤奋、关心集体。

5.丰富活动形式。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中职类学校学生的特点,寓教于乐,开展活动时,要体现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逐步达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学校、班级要经常组织安排各项活动,如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球类比赛、技能比武等系列活动,把不同爱好、不同兴趣的学生吸引到不同的活动中去,让每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让他们看到自身的“闪光点”。

6.构建育人网络。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外部环境,这三方面的教育影响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只有将这几股教育力量揉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互相协助,共同教育,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立体化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学校要以社会为依托,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外德育力量和社区德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学校要强化家庭教育的优势功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负面影响,认真家访、开好家长会、建立家校联系制,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意义的认识,传授科学系统的家教理论,提高家长的家教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