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7-12-22
/ 1

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孙爱琴朱儒臣

赤峰市元宝山区妇幼保健所(内蒙古赤峰024076)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结核病防治所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加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379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63例和治疗组216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推上七节骨加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疗程3天,并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推上七节骨加穴位加穴位注射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对症治疗。

【关键词】推上七节骨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腹泻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07)12-0098-01

小儿秋季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综合症,治疗颇为棘手。我所儿科采用推上七节骨和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腹泻37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所1999年10月—2005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379例秋季患儿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①年龄。

表1两组病例治疗效果比较

分组例数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组216174(80.55)25(11.57)17(7.87)

对照组16380(49.08)28(17.7)55(33.74)

注:两组比较,X2=27.94,P<0.01

表2两组病例治疗后止泻时间(天)及总病程(天)

项目例数止泻时间总病程P

对照组1082.51±0.835.34±0.570.89<0.01

治疗组1991.58±0.763.89±0.6120.03<0.01

注:总病程为用药前病程加止泻时间

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更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从中医观点看,婴儿腹泻绝大部分是由寒邪伏于大肠所致,且小儿脾常不足,肠胃虚弱,治疗理应温中散寒为主。推七节骨有温肾助阳、固涩止泻之功效[1]。针刺足三里是中医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四总穴歌》曾说;“肚腹三里留”。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入体本身,针刺此穴有强壮、增强免疫力作用。同时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剌胃病及健康人此穴发现胃弛缓时使收缩加强,胃紧张时变为弛缓,并可解除幽门及胃肠平滑肌痉挛。可使原本低下的胃游离酸、总酸度、胃蛋白酶和胃脂肪酶活性迅速升高[2],654—2能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尤其是微血6mo—3a;②大便镜检白细胞数<5个/HP,大便培养无致病苗生长:①诊断符合单纯性小儿季节性腹泻标准。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将入组的379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63例和治疗组216例,其中对照组男83例,女80例;年龄<6mo33例,~1a62例,~2a43例,~3a25例:治疗组男125例,女91例;年龄<6mo58例,~1a96例,~2a32例,~3a30例。

1.2.2治疗方法;两组患人,均给予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七节骨[1]加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推上七节骨方法:七节骨(在第4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患儿俯卧,暴露腰骶部。医者用右手拇指桡侧或示、中二指指面,自下而上做直推,200次/天,每天一次。注射方法:取双侧足三壁穴(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1横指之交点处),654—2针0.25-0.5mg/kg•次,平均双侧足三里穴封闭,进针约1—2cm,抽无回血后即可缓慢推注,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1.2.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24小时后:腹泻减至≤2次/日,72小时大便成形,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48小时时内腹泻减至<4次/日,72小时后大便成形。临床症状改善,但末完全消失,无效:治疗72小时后。腹泻未见好转或加重,

2治疗结果:见表1和表2

管痉挛。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灌流量。本组资料表明;治疗组经推上七节骨加654—2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后,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极有显著性(P<0.01)。除少数患儿有轻微口干、面红、轻度散瞳及心动过速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给予口服补液即可消除上述症状。此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是一个中西医结合的好办法。值得同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泓,李亚明.编著.0-14岁小儿推拿.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贺志光中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