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救治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救治分析

覃雁

覃雁(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546100)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272-02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7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时间以及临床类型确定治疗方案。结果经过积极的救治,78例患者中显效50例、占64.1%;进步17例、占21.79%;无变化6例、占7.69%;恶化3例、占3.85%;死亡2例、占2.56%。结论因脑卒中患者致残率高、病死率高,而急性期合理的治疗,可以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治疗方法

脑血管疾病(CVD)是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是脑中风的学名;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以缺血性脑卒中多见。脑卒中发病,男:女比为1.3―1.7:1。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45岁后增长明显,其发病与环境、饮食习惯和气候等因素相关。脑卒中按病程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急性期的合理治疗,对预后起关键性作用。本文对我院收治的7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恰当合理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7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其中脑梗死65例、脑出血13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9例、糖尿病13例、冠心病16例。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平扫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卒中,CT表现为大脑皮层内或基底节区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部分周围绕以低密度带。MRI表现为大脑皮层内或基底节区的低信号区。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

1.3方法:78例患者均于发病后5h内入院接受救治。入院后首先保持患者呼道通畅,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氧气吸入。所有患者支持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选用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药物、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及处理急性并发症等治疗措施[1]。缺血性脑卒中首选溶栓药物治疗。出血性脑卒中首先要使用甘露醇脱水以降颅内压,同时要适当应用止血剂,同时兼顾血压的变化,待病情稳定后再行抗凝,营养脑细胞等治疗措施,定时检测患者血压及心功能变化,并随时做血气分析。对不能进食者,给予管饲营养支持疗法补充营养。

2.结果

78例患者采用综合疗法经过积极的救治,显效50例、占64.1%;进步17例、占21.79%;无变化6例、占7.69%;恶化3例、占3.85%;死亡2例、占2.56%。7例患者住院期间并发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病情得到控制;2例患者并发褥疮,给予相应处理,症状好转,2例死亡患者并发心梗及深静脉血栓。

3.讨论

脑卒中急性起病,是脑血管疾病患者因各种诱发因素而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以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大约占所有脑卒中患者的80%,本组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占83.3%,与有关报道相符。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脑组织坏死;而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决定了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其死亡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因脑卒中临床症状不尽相同,其症状取决于何种类型的脑卒中及受影响的大脑区域和大脑组织的受损程度。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按病程可分为急性期(1―2周)、恢复期(2周―6个月)、后遗症期(6个月以后);重点是急性期的治疗。因此,临床治疗中除了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头抬高30o,避免头部过度弯曲而导致呼吸不畅外;合并低氧血症者给予氧气的吸入;24h常规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心电监护;体温超过38o患者给予物理降温;根据患者病情采用有针对性的用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救治的目标是及时采用溶栓剂,患者发病3h内,应尽快给予rtPA溶栓治疗,0.9mg/kg静脉滴注,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发病6h内,若患者不能使用rtPA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尽快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并挽救梗死区周围半暗带,恢复部分神经功能,出血性脑卒中同时增加脱水药物的应用,减轻脑水肿,阻止脑疝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3]。后续处理急性期并发症、血管再通治疗以及神经保护治疗等。

脑卒中患者有90%是死于并发症,因此,合理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而脑水肿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急性期颅脑病变死亡的重要原因。减轻脑水肿的处理原则应降低颅内压,维持足够的血液灌注,避免缺血加重,预防脑疝形成;但脑出血患者如颅内压增高不明显,过早使用脱水药物可能会使血肿扩大。有文献报道,约5.6%的患者合并肺炎,本文研究7例患者并发肺炎,占8.97%;而误吸是合并肺炎的主要原因。另一重要并发症即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心肌梗死等,本文两例并发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病因、卒中类型、临床表现等,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姜文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7.6(14):6―8.

[2]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黄艳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临床治疗观察.中国当代医药.临床研究,2010.8.17(2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