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职语文教学的导入策略

许琪

衡阳技师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导入的“催化剂”作用,善于设计导语,在设计每堂新课的导语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到最佳状态,为上好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导入教学

前言:对于教学而言,好的导入设计也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好的导入设计能成功抓住学生的心理,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什么样的导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导入呢?对于这个“老生常谈”问的题,很多名师学者都曾写过相关的导入艺术,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研究。实际教学中,笔者也认识到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要根据课堂特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精心设计和选择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要能引导学生学习,激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和兴致,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起来。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中职语文教学经验,粗浅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时的一些导入方法和心得。

1故事导入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实现高校课堂的目标。所谓的“故事导入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进行本节课教学之前,结合要教的课程内容,应运恰当、生动的故事来引出教学内容,比如在讲到选文《春》的时候,教师可以讲一些有关于作者朱自清的人生经历或是讲一些有关于春天的故事,让学生不论是不是在春天都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气氛和美好。或者是鲁迅的《风筝》,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联想一些有关于“风筝”题材的故事,或者自己的或者他人的,通过这些小故事的导入,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所带给大家的体会和感悟,也会让学生保持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要探究这篇课文的想法及欲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故事导入法,对于职中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强大的帮助作用。

2问题导入法

这是导入时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用于第二课时的导入,因为在前面的课上已经讲了部分内容,所以可在这部分已讲的内容中设计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既能够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又可以自然过渡到本课时的学习,一举两得。比如在讲《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时,在第一课时中主要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并找出了文中描写红柳的文字,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研读课文,分析作者描写红柳的文字,那么在导入时就设计这样的问题:作者描写红柳的句子有哪些?找出并朗读。学生找出后,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在描写红柳时采用了哪些修辞?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就过渡到了新课的讲解。

当然,在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以《离太阳最近的树》为例,在导入新课时提出问题:什么树是离太阳最近的树?这样一个问题立刻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思考。在学生其嘴八舌的回答之后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看看在女作家毕淑敏的眼中什么树离太阳最近,作者为什么会称它是离太阳最近的树。到这里课文的导入就水到渠成,同时也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直接破题法

由点题而导入新课,是指教师从破题入手,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目标。有些课文的题目,本身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这样的课题是一节课的“眼睛”与“窗口”。由点题引入新课,关键是对课题的领会准确、深刻,从而使点题成为讲授新教材的入口。比如,在学习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时,首先告诉学生“离太阳最近的树”是“红柳”,“离太阳最近”有三层含义:(1)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2)从太阳那里索得了光和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3)暗示了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如,在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时,首先给大家明确《雷雨》的标题,点明戏剧情节发生的自然气候,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周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也酝酿着而且终于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四凤、周冲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自然界和家庭内部的“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发生。

4多媒体展示导入

这是一种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手段的导入方式。现代媒体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强化视觉,激发、感染学生的情绪,增强讲课的感染力,提高听课效果;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查询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以此导入新课,常收到良好的效果;更可以播放一些影片来让学生更多课本相关内容或直接用多媒体课件来导入新课,这样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课的趣味性与直观性。

结语: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导入的“催化剂”作用,善于设计导语,在设计每堂新课的导语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激发兴趣,引起思考,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使学生的情绪进入到最佳状态,为上好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只有在这一环节付出更多的热情和创造,课堂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骏.优化语文课堂导入的原则与方法[J].新西部(理论版).2012(11)

[2]李小锐.浅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3]徐勇.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入[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0年06期

[4]王莉莉.情景导入法及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