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2

提高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认识

叶林邹苑群

叶林邹苑群(广东省梅州市梅县梅南镇卫生院广东梅州514777)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4-0364-01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疾病[1]。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高血压患者(包括正常高值血压),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血压、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2]。乡镇卫生院(或社区)的医生,他们所接触大多数是农村基层的患者,由于农村患者他们所处的各种环境和知识结构水平等原因,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更有利于预防、控制和管理高血压,所以特别对于基层(或社区)医务工作者,正确认识和提高提高对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所述,非药物治疗主要指生活方式干预,即去除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可以有效降低和推迟高血压发生率,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具体内容简述如下:

1.限盐:本人所处的客家地区人的饮食习惯(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而这又与客家人以往的生活水平和习惯有关)。钠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所以食盐摄入量应逐步减至每日6克以下(普通啤酒瓶盖去掉胶垫后,1瓶盖食盐约为6克),提倡使用低钠盐,减少含钠盐的调味品的用量等;同时增加食物中的钾盐的摄入量,可以增加新鲜深绿色的蔬菜、海带、木耳、奶类、豆制品等[3]。

2.戒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吸烟所致的加压效应使高血压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性增加,并降低或抵消降压治疗的疗效,加重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胰岛敏感性,减弱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扩张效应和增加左心室肥厚的倾向。戒烟对心血管的益处,任何年龄组1年后即可显示出来。因此、要求医务工作者不吸烟,同时应强烈建议并督促高血压患者戒烟以及应对戒烟成功者进行随访和监督,避免复吸。

3.限酒:过量饮酒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过量饮酒可诱发脑出血和心肌梗死,饮酒还会降低降压药的疗效,所以所有患者均应控制饮酒,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

4.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体重减轻亦可增加降压药疗效。体重减轻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间接降低盐敏感性,因而对血压控制有益。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超重1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5kg血压便明显降低,且有助于改善伴发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衡量超重和肥胖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测量指标是BMI和腰围。成年人正常BMI为18.5—23.9kg/m2;在24—27.9kg/m2超重,提示要控制体重;BMI≥28kg/m2为肥胖,应减重。成年人腰围<90/85cm(男/女),如腰围≥90/85cm(男/女)提示要控制体重。减轻体重的方法是减少每天摄入的热量及增加体力活动,也就是要管好嘴和管好腿,具体是做到平衡膳食,减少膳食中的脂肪,适量补充优质蛋白质。增加体力活动方面以规律、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控制体重的有效方法。减重的速度因人而异,通常以每周减重0.5—1.0为宜,对于非药物措施减重效果不理想的重度肥胖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减肥药物控制体重。

5.适量运动:形式和内容,以有氧运动为主(吸入的氧气满足运动时身体氧化的需要)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舞蹈、太极拳等。强度要适宜,量不宜过大。以目标心率监测指标,健康成年人选择中等强度,目标心率为最大心率的60%—85%,约100—125次/分,老年人不追求运动强度,而是靠运动的积累和长期坚持产生综合效益,目标心率应小于最大心率的70%,体弱者可低于最大心率的50%,(最大心率为:220-年龄)。时间以每天30min、每周3—5次,健身运动提倡持之以恒,最好每天都有一定内容的体力活动,同时做好运动前准备活动和运动后恢复活动,以保证安全。

6.心理健康、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心理应激导致的血压升高是人体基本反应之一,长期精神压力和情绪抑郁既是导致高血压,又是降压治疗措施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精神压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以及病态心理,包括抑郁症焦虑症、A型性格(以敌意、好胜和嫉妒心理以及时间紧迫为特征的性格)社会孤立和缺乏社会支持等。应对患者作耐心的劝导和心理疏导,鼓励其参加有益的体育、文化和社交活动、必要时建议患者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或治疗。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部门是高血压防治的第一线,作为基层医疗的主体必须提高认识,重视预防和干预,采取健康促进的理论,制定和实施高血压的干预计划,对于发现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规范社区高血压的管理,对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内科学Medicine.第2版.上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5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7月,第39卷,第7期,587。

[3]施榕.社区预防与保健.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