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3

试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作用

王学斌

王学斌(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立足现实国情与当今现代,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若干重大研究,以期发现其在社会转型期中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转型期作用

要讨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转型期的作用就必须首先明确何谓“社会转型期”。其实“社会转型期”是社会学的专业术语。关于“社会转型”的含义,在我国社会学学者的论述中,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笔者个人认为现今中国的国情是三者兼而有之,所以是典型的“社会转型期”。

1在社会转型期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没有过时

江泽民同志曾经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就是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指在特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再生产等等活动以及这类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关系在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所以在社会转型期中,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挥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处于社会转型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仍未过时。如: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二重性和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的理论、雇佣劳动和资本的理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占有的矛盾等等,并没有因为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到国家垄断阶段而消失其科学性和理论价值。恩格斯在整理《资本论》第三卷的同时就已经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新方向。比方说,托拉斯和垄断组织、股份制,因此出现社会资本对私人资本的扬弃,出现要求改良资本主义无计划状态的呼声等等。但他仍然认为,这种转化是在资本主义范畴内,因此这种转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矛盾,没有改变剥削的本质,而只是在新的形态上缓解了这种矛盾。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仍然是资本主义,虽然它是时代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这些特点并没有根本改变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

认为在如今,新的中产阶级已经消除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国家的干预已彻底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和经济危机、剩余价值理论已为利润是组织管理生产报酬的理论所取代、代劳动价值论已为知识价值论所取代等等这样的说法,都是非科学性的。其实,科学技术因素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提升,并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失效,反而是劳动价值论正确性的体现。科学技术本身就是复杂的高级劳动,创造价值的是科技劳动的人,并不是各种生产设备。各种最先进的设备并不创造劳动价值,而是仅仅只是价值的转移。劳动价值论(包括脑力劳动对价值的创造)是完全正确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仍然是存在的,仍是多于必要劳动而成为资本所占有的部分。没有这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润就会消失。创造剩余价值的仍然是劳动(其中包括科技劳动)而不是科技本身和各种先进的物化了的设备。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并没有消除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虽然它已经转变为股份制的形式存在)之间的基本矛盾,而是在世界的范围内扩大了这一矛盾。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说仍然是有其时代生命力的,完全未曾过时。

2在社会转型期中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发展性,发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转型期的重大作用

评价一种学说的地位,不在于人们如何夸耀,不在于它如何玄奥稀奇,而是在于学说本身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本质和特点正是实现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这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居于主流地位的根本原因。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就政治经济学本身而言,它同其它所有社会科学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的规律,而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关系。既然如此,研究生产关系就必然涉及到各个阶级和阶层的物质利益。因此,政治经济学必然具有其阶级性。正如马克思说的:“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它的特殊性,把人们心中最激烈、最卑鄙、最恶劣的感情,把代表私人利益的复仇女神召唤到战场上来反对自由的科学研究。”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于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马克思是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出它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最本质的关系;也是第一次明确指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不是实实在在在的物,而是在物掩盖下的人与人的关系;他还第一次发现了劳动二重性,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无产阶级剩余价值学说,彻底揭露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总根源。总之,他解决了前人未曾解决的问题,并创立了新的经济学范畴,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规律,使政治经济学产生了划时代的变革。

再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深深地植根在现实经济运动的沃土中。马克思以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最发达的英国为典型进行抽象分析,在理论阐述上大量使用英国的经济例证和其他社会统计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具有很强的实证主义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已经一次又一次的被当时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所证明,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它又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政治经济学,而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其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的要求同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的。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其时代性和发展性。

2007年,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强调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呢?这就要有理论的指导,就要有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什么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指出: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反应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是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三驾马车”之一,作为我国的主流经济学,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要坚持它应有的本色,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就能指导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进入体制转型、社会结构变动、社会形态变迁的社会转型期,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这一重要阶段,改革、发展和稳定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就要丰富和发展我党的建设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这些则需要在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才能最终完成。因此,巩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主流地位就至为重要。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承担了为各门具体经济科学提供理论基础的任务,而且还要承担对全社会经济人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想在社会转型期中发挥其重大作用,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不断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其蓬勃的生命力。

3如何保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时代生命力

第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它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群众夺取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

第二,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领先地位。在和平与发展仍然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势不可逆转、以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文化力(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这就要求我党自觉站在时代前沿、顺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特征、前瞻未来和发展趋势。要求我党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光,及时了解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中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对我国可能造成的影响,采取对策、把握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还要求我党大胆地广泛地吸收人类社会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和文明成果,用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进步中始终处在时代的最前沿。

第三,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立足于我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抓住解决当今社会主要矛盾的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还要坚持尊重和学习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概括和总结他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初步经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吸收来自于实践的新思想、新认识而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无产阶级制定方针、政策、纲领和路线的理论基础,也是其他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说过: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内容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列宁也说过:“……现代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都同经济学问题有最直接的关系”,“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最紧要的问题,都是同经济问题密切联系着的,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社会的生产关系中。”列宁还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并说,“使马克思的理论得到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的是他的经济学说”。

在社会转型期间,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3卷)(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列宁全集(第2卷)(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

[3]李安定,刘振英,何加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9年)[N]人民日报.1999211218.

[4]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211215.

[5]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讲话[N].人民日报.2003207228.

[6]徐斐.社会转型时期的行政改革与发展观[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

[7]王茂瑞.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代生命力[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