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回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5-15
/ 2

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回顾

邓洪

邓洪(江西,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330047)

高校学院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成分,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育人质量和管理水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得看学校的管理和服务是否可以令他们感到满意。因此,高校的管理工作只有去了解辅导员工作满意状况,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解决辅导员不满意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工作满意度的界定

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人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工作本身及其相关方面,诸如工作的环境、工作的方式、工作的状态、工作的压力、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本身挑战性等等因素有良性心理反应。比较流行和被广泛使用的是美国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Monster所提出的六条价值标准:即独立、成功、支持、认同、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已成为工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等诸多学科中被讨论得最多和最热门的研究之一。

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的概念由Hoppock在其1935年的著名著作《工作满意度》一书中第一次被提出。Hoppock认为工作满意度包括工作者的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于周围环境的满足程度,是工作者的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同时又将工作满意分为内在满意、外在满意和一般满意三种,并加以定义。内在满意(intrinsicsatisfaction)是指个人对其工作的活动性、变化性、稳定性、创造性和独立性,还有职权上的大小、运用能力的机会、工作的道德价值、工作上给自己带来的社会地位以及从工作中得到的成就感等等方面所感受到的满意程度。外在满意(extrinsicsatisfaction)是指对于工作的升迁性、得到的报酬与肯定、组织实施政策的方法、技术上的监督以及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感受到得满意程度。一般满意(generalsatisfaction)是指个人对包括内在满意层、外在满意层以及对工作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所感受到得满意程度。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现状的研究

当前关于我国高校辅导员现状的研究,其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

一是高校辅导员生存现状的研究。关揭示出了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所面临的“职业尴尬”。王洪才指出:“高校辅导员队伍在高校之中有‘边缘人群’之称,他们没有心理归属感、没有职业价值追求,是一种社会剩余。”1叶芜为、黄伟良认为:“做辅导员不是长久之计,年轻的时候做辅导员可以,年纪大了不行。辅导员岗位成了考研或转岗的跳板,成了‘临时岗’‘中转站’,成了‘流水的兵’。”2李海燕认为:“‘学生都是高才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的‘保姆’、‘管家’。”;3史楚认为“辅导员目前仍只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一个阶段性的岗位,而不是可以让人终其一生的职业。”4然而,这些成果大多是缘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理论文献的分析,缺乏现状数据的调研。

二是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研究。最近,许多研究者和实践人士,高校辅导员要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许多人开始关注这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有的研究者认为,辅导员基本队伍和主要的工作职责必须实现职业化,当然,商量的可以兼职;有的研究对辅导员职业化进行了加强:一方面,辅导员应该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经过机构的专业培训才能上岗;同时要具备比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咨询并调试,能够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等;二是高校辅导员走职业化道路,需要经过一系列机制的考核,例如准入机制、考核机制等,从而为高校提供有效、稳定和有效的辅导员队伍;三是要注重对高校辅导员的持续专业发展和培训,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生行为的嬗变对辅导员原有的知识体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要不断加强辅导员的积极学习能力的培养,对辅导员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构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素养,形成职业化技能和形成职业化规范。当然,研究者也强调,所有的辅导员进行职业化、专业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大部分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道路。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一支特殊而重要的队伍。但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和辅导员工作本身都面临着社会转型期的全新发展课题和任务。由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性以及国家、高校对辅导员队伍本身的要求和他们自身实际处境的矛盾,使得这支日益壮大的特殊队伍正经历着各种新问题和新挑战带来的影响,为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负荷过大、角色模糊、岗位流动性强、职称评定困难、出路狭隘等一系列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这支队伍的工作满意度及相关研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建设就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

但放眼目前高教界理论和实践者对高校辅导员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其角色定位研究、职业素质研究、具体工作研究和队伍建设研究这几个方面,如用中国知网软件进行了标题含有“高校辅导员”关键词的论文搜索,发现自1979年到2009年共有2743条信息,其中普通论文2660篇,硕士论文82篇,博士论文1篇。而在这数量众多的关于高校辅导员的学术论文中,涉及“工作满意度”研究的只有9篇,其中普通论文7篇,硕士论文2篇。在仅有的两篇硕士毕业论文中,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饶才敏(2007)的《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通过自编研究问卷,从辅导员整体发展信心、支持与帮助感、离职倾向、总体压力等几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5;浙江大学同等学力硕士毕业生董秀成(2008)《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研究》一文以工作自主性、工作压力和职业认同感为变量,建立了职业认同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特征(工作自主性)与工作满意度中介变量的模型和职业认同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中介变量的模型6。

综观工作满意度的研究状况,自Hoppock(1935)发表第一篇工作满意度报告研究至今,国内外均在在工作满意度上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人们对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一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工作满意度建立新的理论研究,一边在各行各业中展开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工作满意度的基础理论,提高各行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但是回顾现在已有的文献,不难发现,国内教师满意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身上,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研究较少,而对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满意度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在为数不多的针对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研究中,大部分研究都只停留在对满意度影响因素、满意度水平的理论探讨上,较少重视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立明主编.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李燕萍.人力资源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亚伯拉罕·马斯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7.

4.李正军.新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12

5.沈慧.中学教师人格特质与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6.黄先勇.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3.

1王洪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J].探析国家教育学院学报,2006,(6).

2叶芜为,黄伟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困惑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

3李海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05,(12).

4史楚.我看高校辅导员职业化[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5饶才敏.湖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11).

6董秀成.高校辅导员工作满意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传媒学院,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