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宏芳化湿浊法治疗口臭经验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陈绍宏芳化湿浊法治疗口臭经验介绍

赵流翠

赵流翠(郫县中医院治未病科,成都郫县,611730)

摘要口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常常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极大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交往,甚至造成心理障碍。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多将其辨证为胃热壅盛、心脾积热、肺热等证,采用清热疗法,常常疗效欠佳,同时由于此类药苦寒败胃,导致患者一症未除,一症又起。笔者有幸跟随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陈绍宏教授学习近三年,对陈教授采用芳化湿浊法治疗口臭颇有心得,本文予以介绍。

关键词陈绍宏;口臭;藿朴夏苓汤

口臭指口中出气臭秽,可为他人嗅出,自己能觉出或察觉不出者,多为口、鼻、咽喉疾病或其他一些疾病的一个症状[1]。中医治疗此病分型众多,常见有胃热壅盛、脾胃积热、心脾积热等,多以寒凉或苦寒清热法治疗,但此类病人常伴有脾胃运化失调,如此采用清热疗法,常常过于苦寒,损伤胃气导致中焦阳虚。陈绍宏教授认为此类治疗生搬硬套了中医内科学中治疗脾胃疾病的辨证分型方式,而不是从临床病人的实际情况出发,他采用藿朴夏苓汤加减以芳化湿浊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阐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口臭是口鼻咽喉或其他系统疾病的一个症状,在临床中主要分为三类,即为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及生理学口臭。首先,对于口源性口臭来说,即是源发于口腔的口臭,根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大约有80%到90%的口臭为口源性口臭。而引发口源性口臭的原因诸多,如不良修复体、牙龈炎以及口腔粘膜疾病等。对于非口源性口臭来说,一方面是由于口腔附近组织疾病引发的,如萎缩性鼻炎以及化脓性扁桃体炎等,这些病灶在引发脓性分泌物的情况下,便会进一步引发口腔臭味;另一方面是由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等)、呼吸系统疾病(如肺脓肿等)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如酮症酸中毒等)引起的。对于生理性口臭来说,属于短期的非病理性口臭,细菌大量分解食物残渣而导致口臭。除上述三类较为常见的口臭之外,还涵盖了假性口臭,也就是患者本体感到存在口腔异味,而经临床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下面本人从中医角度对口臭的病因病机进行详细论述:

患者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冷热失宜,嗜食烟酒辛辣,生活作息不规律等原因导致湿浊内生,湿浊之邪困阻于脾,脾胃功能呆滞,运化腐熟水谷功能失常,湿遏热伏,热灼肉腐,腐热之气上出于口,则令口臭。宋.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八.口齿门》曰“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糟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臭也。”

湿为六淫邪气之一,为有形、重滞、弥漫之阴寒邪气,湿邪为患,病程迁延难愈。脾主运化水谷,主升清,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胃互为表里,脾升清胃降浊一脏一腑使水谷消化吸收与输布正常进行,叶天士曰“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升则健,胃降则和”。同时水湿的运化有赖于肺气宣降,肾的气化,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因湿浊胶着体内,蕴着化热,脾气凝滞,脾胃升降失常,而发病。宋.《圣济总录.口臭》:“论曰口者脾之候,心脾感热,蕴积于胃,变为腐臊之气,府聚不散,随气上出,熏发于口,故令殠也。”陈小洪[2]等也认为口臭发生的原因在于浊气的产生。王伟[3]认为口臭的病机关键在于从口腔到肛门的腔道系统的浊气上泛。陈绍宏教授认为此类病人中脾的运行,胃的受纳本为正常,中焦也本无热邪,因湿才碍脾滞胃,致脾胃功能失常,也因湿才有积腐化热,故根本病因在于湿浊,辨证为脾为湿困,湿遏热伏,并给予了形象的比喻:此湿浊之邪犹如堆积的湿草堆,浊气郁遏,郁久不除,积热化腐,其气臭秽,只有像去除草垛的湿气一样,其臭晦之气方可去除。

2.治疗

该病临床表现:口臭、口腻、口苦、口干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入腹胀、大便不成形,粘滞,困倦,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濡或滑等湿阻中焦之象。基本处方:藿朴夏苓汤加减以芳香化湿,方药如下:

藿香15g厚朴15g法半夏15g茯苓30g杏仁15g豆蔻仁15g

薏苡仁30g芦根15g荷叶15g紫苏叶15g佩兰15g

如饮食少思,加楂曲平胃散健脾消食导滞;如腹泻,大便带粘液,加苏连饮清利湿热;如打嗝甚,合半夏厚朴汤行气降逆;如大便干结难解,加火麻仁润肠通便,莱菔子有“冲墙倒壁”之称,可消食除胀降气。

3.典型病例

喻某,男,29岁,公司职员,口臭1年就诊,症见:口臭、晨起口腻、口苦,饮食口淡无味,不思饮食、食已腹胀、大便不成形,困倦,口干不欲饮水,头重脚轻,手脚心发热,动则汗出,形体肥胖,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喜饮酒及辛辣之品。辨证为脾为湿困,湿遏热伏,方药为;藿香15g厚朴15g法半夏15g茯苓30g杏仁15g豆蔻仁15g薏苡仁30g芦根15g荷叶15g紫苏叶15g佩兰15g焦山楂30g建曲15g陈皮15g,7剂,水煎服,2日1剂,一日三次,每次150ml,饭后半小时服药,同时嘱其戒烟酒及辛辣厚腻之品,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半月后复诊,上述诸症明显均减轻,效不更方,继续上方服7剂,仍嘱其注意饮食禁忌及长期坚持运动。患者未再三诊,电话回访病人诸症已消,体重已减轻,身轻气爽,电话中仍告知注意饮食禁忌及长期坚持运动,1年后随访,患者口臭未复发,体重已达标。

4.预防保健

疗效的巩固需要患者自己各方的预防保健,否则该病易于复发,因此陈老师要求患者做到以下方面:1、注意口腔的清洁卫生,刷牙、洁牙等,并在发现口鼻咽喉及内科各系统疾病时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宜忌,低脂肪低蛋白质,防止过食辛辣烟酒、肥甘油腻之品,避免食滞胃肠;3、控制体重,锻炼身体,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熬夜。

5.心得体会

对于口臭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口腔或者鼻窦、咽等部位引发的臭气。口臭最为显著的两大影响为:其一,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其二影响患者的社会正常沟通交流。在WHO中,已经把口臭称之为一类病灶进行报道。相关调查发现,在我国口臭疾病发病率超过了20%,在西方国家口臭的发病率则更高,已经达到了50%。对于口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便显得极为重要。在中医学中,有很多学者采取了不同的医治方法,并且均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其中,陈绍宏教授提出的芳香化浊法治疗口臭有显著临床价值。下面笔者就前文得出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陈绍宏湿浊法治疗口臭所得出的结论展开论述。

治疗疾病讲究客观真实的收集四诊,审症求因,辨证求本,本就是疾病的本质,正确认识人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是辨证求本的前提。故辩证治疗口臭时就得认清湿、热及脾胃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出导致疾病的主次因果。陈绍宏教授认为口臭的根本原因在于湿,因湿致脾胃运行失常,因湿生热而发口臭,正如薛生白曰“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故治疗此病祛湿为根本治则,而不是清热。《素问》中确立治疗水湿的治则:“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此方立意亦体现了这一原则。方中藿香、白蔻仁、佩兰、紫苏叶、荷叶等芳化湿浊,芳香悦脾,以振动气机;杏仁宣利上焦气机,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得湿以化;厚朴、法半夏、陈皮燥湿理气健脾,和中除满消胀,焦山楂、建曲健脾运湿,芦根清热利尿止呕,薏苡仁甘淡性寒,利湿清热健脾,疏导下焦,使湿热从小便而去,全方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多管齐下,湿浊得除,诸症得解。

参考文献

[1]冯文林,伍海涛.口臭证治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6):604-606.

[2]陈小洪,冯培民.中医药治疗口臭的现状[J].光明中医,2014,29(1):205-207.

[3]王伟.口臭辨证论治新说[J].中医中药.2011,18(1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