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言语发展与学习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2-12
/ 1

小学生言语发展与学习的培养

◆魏纯丽

◆魏纯丽福建省永安市燕西下渡小学366000

语言是表示物体、思想和经验的符号,是由基本词汇(包括形、音、义)和语法规则所构成的符号系统,它能代表一定的事物,并且以能听到的声音和能看见的形状而客观地存在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什么是言语呢?言语是个体借助语言材料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影响别人的过程。言语活动是人类特有的交际活动,属心理现象。就其形式而言,言语包括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和内部言语这三方面。其中口头言语包括听和说两方面。书面言语是在听到和说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能看到的言语。掌握书面言语,重要的是会谈、会写。在阅读过程中,为了实现这一过渡,教师必须培养小学生一系列复杂的能力。

小学生掌握书面言语的心理过程包括识字、阅读与写作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过程,是以看到的言语向说出的言语过渡。阅读活动包括朗读和默读。

在默读的时候,词的视觉形象能够直接引起理解。

写作是书面言语高级形式,主要是从说出的词向看到的词的过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这方面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过渡阶段和独立写作阶段。

内部言语是和逻辑思维、独立思考、自学行动有着更多联系的一种高级的言语形态,它是以自己的思想活动作为思考对象。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也有三个阶段,即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无声思维阶段。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综合地、全面地来促进小学生言语的发展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当我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时,我会首先自我介绍:“我姓魏,名字叫纯丽,以后你们就叫我魏老师。我教你们语文,是你们的班主任,我希望能成为你们的知心朋友,和你们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你们愿意吗?”当学生答“愿意”时,我便高兴地说:“朋友们,请向我这个新朋友介绍介绍你们的姓名、家庭地址等等,反正你们爱介绍什么就介绍什么,比比看,看谁最真诚、最够朋友。”我的话音一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向我一一介绍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及表现。就这样,老师既能了解到学生的情况,又能打开学生说话的闸门,学生得到了口头言语表达的训练。

朗读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发展思维、激发情感的重要手段。我在教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性课文时,就是通过引导学生看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如在教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时,我出示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景色的四幅彩色挂图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四季不同景物的描写,反映了小兴安岭的美丽。通过反复朗读、图文对照,使学生身临其境,饱览了景色的美丽,他们不由得赞叹祖国山河的壮丽、富饶。在美的感受下,唤起了学生爱的情感,那柔和的语调和赞美的语气从学生的表情朗读声中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还可以利用学生喜欢自我表露这一心理特征来进行。比如,我在教《群鸟学艺》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分组表演,进行即兴对话比赛。通过表演,文中人物的形象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满足了学生自我表露的欲望,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引导小学生掌握语言规律,促进学生书面言语的发展。

教学大纲指出:“在语言环境中识字,阅读是识字的基本途径。”它强调了识字与阅读的紧密联系。我在教低年级语文时,吸取了“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经验,在识字教学中,运用了边识字边读书或先读书后识字的教学方法。在拼音教学中,要创造条件,变拼读真正作为识字和读写的工具。

我在教《数星星的孩子》这课时,就是这样做的:

1.初读课文,解决字音,渗透字形字义。

在读课文中我把识字的重难点放在读生字的字音上,扣住课题,认识整体。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问学生:“数星星的孩子是谁?是什么时候的人?长大以后成了怎样的人?”就这样,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了生字新词,训练了学生说话和阅读的能力。

2.理解课文,解决字义,巩固字音,渗透字形。

我在教讲读课文时,通过词的联系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把理解字义、词义跟理解课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语言规律,促进了小学生书面语言的发展。

3.总结课文,集中解决字形,巩固字音和字义。

三、发展儿童独立思考能力,是促进内部言语发展的重要环节。

如,我在教小学语文《小青石》这篇阅读课文时,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想想起初小青石和小黑石的理想各是什么,后来小青石的理想有什么变化,并找出小青石觉得快乐的句子读一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然后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清课文的主次,引导学生注意小青石发生的变化。就这样,我通过出声思维阶段、过渡阶段和无声思维阶段,促进了学生内部言语的发展。

总而言之,能够促进学生言语发展与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