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浅谈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李春兰

李春兰

摘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复习?梳理线索,按《考试说明》建立知识网络,注重知识纵横联系,关注现实热点问题,综合训练,有效地复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复习;线索;联系;热点;训练

每年中考复习,历史学科可以说时间短、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效地复习,是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对历史教学实践以及对中考的探索,谈谈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交流。

笔者认为中考历史的总复习可分三轮来进行。

第一轮:梳理线索,夯实基础

复习备考,牢靠掌握基础知识是第一位。复习时要立足基础,重视主干。具体的做法有:

1.抓住目录,把握总体

利用目录将考查的三本书逐册逐单元逐课进行复习。目录是课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教材的浓缩和提炼,同时也是课本知识最简要的提纲和线索。首先,与学生一道,翻开目录,划分出历史阶段,并回忆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标志性大事等;其次,仔细回忆每课的内容,对每课所叙述的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影响、启示等,及每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活动作全面回忆;再次,说明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的内在关系。这样,既利于学生正确区分历史概念和从宏观上把握住全书的总体结构和基本体系,形成历史框架,也激发其复习的兴趣,提高复习效率。

例如:梳理中国近代史第一单元的知识,可先简单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方面,三大条约,四次侵略战争。然后,让学生了解:(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侵占我国领土;(3)了解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以及影响;(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及影响。

2.按《考试说明》的要求及所列的“点”,逐条整理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笔者认为这是最重要的方面。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层次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选择题中。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层次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在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在选择题中,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

依据考试说明中列举的知识点对教材的核心、骨干知识进行分析、提问,要点点过关。全方位对知识进行梳理,决不遗漏中考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知识点。可采取师生互答、生生互答等形式来完成。

3.浓缩内容,巧记要点

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时,要教会学生整理知识。针对闭卷考试,必须强调学生记忆,教会其记忆的技巧和方法,既要体现要点又要系统概括。对每一课的要点进行提炼,抱西瓜,丢芝麻,从而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在串记时以少带多,减轻记忆负担,避免死记硬背。如串记时间与事件: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又如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可用“一厂、二亿、三岛、四口”这几个词概括。按照这样的方法把几本历史教科书中的要点逐一梳理,就会事半功倍高效掌握知识,抓住教材的灵魂。

第二轮:注重知识纵横联系,加强同类知识的归纳和整理,将基础知识专题化、综合化

1.复习专题化

在复习课本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逐渐由薄到厚,不过大量的信息使同学们记得多也忘得快,这就迫切需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整理,将零散的知识形成有机整体,用一根根线绳将众多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例如,复习中国共产党的几次重要会议时,可由一大联系到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如,复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是一条重要线索。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复习时,要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即熟知每次战争爆发的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做到点线面结合,复习到位。

2.复习综合化,中外结合,纵横交叉

综合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再复习,而是要把已复习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即在复习到某一个问题时,联系到同类其它问题的一种复习方法。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联系到对我国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还可以联系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还可以复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复习资产阶级革命可从英国联系到美国、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同时还可以联系俄国农奴制的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这种复习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加系统地掌握知识。

再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工业革命这一内容时,同学们可以横向思考: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横向思考可以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影响着世界,同样世界也影响着中国。复习时要进行科学分析,要善于归纳和综合,提高复习效果。这一方面可加强记忆内容的牢固性,另一方面又不致太枯燥,使学生兴趣盎然。

3.关注现实,关注热点问题

近几年的中考历史考题都注重联系现实。一些与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引起普遍关注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效价值的社会热点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战争与和平、三农问题、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等等。当然这些热点问题只是作为考题的切入点,所以我们在了解热点的基础上,应该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提升能力目标。

例如,从习近平访美看中美和谐相处之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双边关系之一。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就有必要给学生们强调。如可以链接课本知识: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之间处于对抗关系,1971年由“乒乓外交”,两国坚冰开始融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关系走向正常化。

中考还关注周年性历史事件,当然往往是具有重大影响,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命运的大事件。因此,逢五、逢十、逢百的周年性事件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将时事热点回归到课本上,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这种复习方式还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兴趣十足。

第三轮:加强练习,综合训练

1.在中考冲刺阶段,要注重综合模拟

筛选一定数量的试题让学生在考前集中练习,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牢靠掌握知识点。近几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是进行思维训练的好素材,要与学生一同研究这些题目的设计意图、设问角度、思维方向以及得分点等,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实战,培养答题习惯,使学生在面临严峻的中考挑战时,做到处变不惊、应对有序。

2.教会学生中考审题与答题的一般技巧

一定要通过训练,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和良好的表达习惯。熟练掌握中考几种题型的做题方法。如:选择题可用“排除法”或“选优法”进行;落实到相关的题目上,尤其是主观性题目必须要求学生书写,并且书写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对学生所做的练习,加大检查力度,加强对试卷的点评,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指导正确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方法。坚决杜绝只做选择题、主观性题目只看答案不动手不动脑的坏习惯。

中考历史复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层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最终建立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架构,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新课程理念,研究和完善学习策略,并不断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对学生耐心辅导,教会学习方法。相信我们的付出一定会有好的收获的!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53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