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及MRI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及MRI诊断

吴建民丁玉枝

吴建民1丁玉枝2

(1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放射科463000;2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463000)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6-0113-02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MRI表现及诊断价值。资料及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膝关节滑膜囊肿患者的CT(12例)、MRI(36例)资料。复习CT、MRI各种征象及病理作回顾性分析、记录。结果囊液CT呈均匀低密度,MRI明显长T1、长T2信号,增强无强化,囊壁呈均匀薄膜状,CT上呈中等密度,MRI中等信号,增强中度强化。关节囊滑膜疝16例,腓肠-半膜肌滑囊积液15例,胫侧副韧带囊肿3例,鹅足腱囊肿2例;手术见囊肿位置、大小、形态与关节腔交通情况均与术前CT、MRI检查结果吻合。合并骨质增生21例伴关节积液16例,半月板退变13例,半月板损伤17例,关节软骨损伤15例,韧带损伤12例,滑膜骨软骨瘤病5例,类风湿关节炎2例。MRI显示关节内病变与手术结果相吻合。结论CT、MRI对膝关节滑膜囊肿均可作出正确诊断,MRI优于CT,能发现关节内病变,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

【关键词】膝关节滑膜囊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滑膜囊肿是最常见膝关节周围病变,其中腘窝囊肿最常见,约占膝关节异常4.7%,与关节外伤、退变、炎症有关,是引起膝关节痛的一个重要原因[1]。笔者收集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膝关节滑膜囊肿的CT、MRI资料并详细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膝关节滑膜囊肿CT、MRI的认识,探讨膝关节滑膜囊肿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及观察项目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证实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25-80岁,平均47.2岁。右膝25例,左膝11例。膝关节疼痛(25例),腘窝酸胀不适、疼痛(24例),腘窝内包块(23例),19例较软且有波动感,15例包块随膝关节伸直而隆起,张力增高而变硬,9例膝关节屈曲缩小,2例膝关节屈曲消失。膝关节内侧包块(3例),局部压痛明显。8例偶然发现。12例有外伤史,24例无明显外伤史。

24例术前行MRI(GESigna1.5TExtrem线圈),层厚4mm,间距1mm,患者取仰卧位。选择轴位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序列[SET1WI及FRFSET2WI和STIRT2WI],其中6例行增强扫描。12例患者行CT扫描(GELightspeed16层螺旋),患者取仰卧位轴位扫描(120KV,200ma,曝光时间1秒),层间距及层厚均为3mm。

仔细阅片观察囊肿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密度)与关节腔交通情况及合并膝关节其它病变。36例均行手术治疗,15例行单纯囊肿切除,21例行囊肿切除手术加膝关节镜手术,36例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滑膜囊肿。

2结果

36例患者各部位囊肿,囊液密度(信号)均匀,CT值4-20HU,呈极长T1、极长T2信号,T2压脂呈高信号,增强无强化;囊壁为数毫米膜状软组织密度(信号)影,中度强化;本组病例中,膝关节滑膜疝16例,位于腓肠肌头侧与半膜肌之间,呈类圆形或“水滴”状,囊底位于后下方,均以狭颈与关节腔相通,大小约2.5cm×3.7cm`~5.4cm×9.5cm,腓肠-半膜肌滑囊积液15例,呈圆形、卵圆形,位于膝关节后方半膜肌与腓肠肌内侧头之间,大小约1.7cm×3.0cm。2例囊肿内合并滑膜骨软骨瘤病,增厚囊壁上多个结节状突起呈低信号,CT呈高密度。胫侧副韧带滑膜囊肿3例,位于胫侧副韧带走行区呈椭圆形,部分囊壁稍厚,其中1例呈分房状。鹅足腱囊肿2例,位于股膜肌、缝匠肌及半膜肌的联合腱止点与胫侧副韧带之间,呈前后方向的扁圆形囊性肿物,大小约2cm-4cm,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36例患者,CT及MRI检查结果,合并骨质增生21例伴关节积液16例。半月板退变13例,均累及后角,半月板损伤17例(内侧后角损伤11例,内侧前、后角损伤3例,外侧后角3例),关节软骨损伤15例,韧带损伤12例,滑膜骨软骨瘤病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

手术所见各部位囊肿位置、大小、形态与关节腔交通情况及合并各种膝关节病变与术前CT、MRI检查结果基本吻合。

3讨论

1)膝关节滑膜囊肿最常见是腘窝囊肿,约占膝关节异常4.7%,主要是滑囊积液和膝关节后囊滑膜疝。由于膝关节各种病变如: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退行性骨关节病及炎症性病变等引起。滑膜疝由于关节内液体增多,压力增高,滑膜及滑液通过囊壁薄弱点疝出形成交通型囊肿,位于半膜肌与腓肠肌之间。本组病例与关节腔交通达64.5%(22/31),囊肿与关节腔相通在持续压迫时囊肿可缩小。[1-3]滑膜囊积液最常见是腓肠-半膜肌滑囊积液又称Baker囊肿。本不与关节相通,常与深部腓肠肌滑囊交通而与关节腔相通,因滑囊被夹在腓肠肌与半膜肌之间,极易引起出血和炎性渗出而扩张。[3]

鹅足腱滑囊位于缝匠肌、股薄肌腱、半膜肌腱的深面与胫骨内侧副韧之间,形似鹅掌,故名鹅足腱滑囊,与关节腔不相通;当关节积液增多时,因用力过猛或久蹲后站立时,可使液体进入形成鹅足腱滑囊炎[4],症状明显,鹅足腱囊肿临床症状轻微。

2)膝关节滑膜囊肿影像学表现:囊肿边缘光滑,可有分叶及分房;CT囊液为均匀液性密度,MRI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肿内有出血时,T1WI上可见高信号,出现液-液平面,并可见囊肿内有游离体。囊壁呈膜状与肌肉等密度(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当囊肿合并骨软骨瘤病时,囊壁增厚,可有结节状突起,囊壁及结节有强化。[2]

膝关节滑膜囊肿中,腘窝囊肿最常见;典型腘窝囊肿由于液体聚集在腓肠肌和半膜肌滑囊内,起自腓肠肌内侧与半膜肌内侧缘之间,不典型的腘窝囊肿可起自腓肠肌外侧头与股而头肌之间的滑囊,常表现为卵圆形及“葫芦”状,与肌肉关系密切,附着面广,半数与关节腔相通。关节后囊滑膜疝呈“水滴”状或类圆形,囊底位于后下方,可达皮下脂肪,以狭颈与关节腔交通,可与肌肉粘连,但不如滑囊积液与肌肉关系密切,影像学上两者难以区别。根据囊肿形态与邻近肌肉关系有时可提供诊断。

鹅足腱囊肿和胫侧副韧带囊肿均位于膝关节内侧,根据各自发生位置及形态可明确诊断。鹅足腱囊肿位于缝匠肌、股薄肌腱、半膜肌腱的深面与胫骨内侧副韧之间,位置较胫侧副韧带囊肿低,呈扁圆形前后方向走行,可有分房状,外侧可见肌腱束覆盖。胫侧副韧带囊肿位于其走行区,常呈卵圆形。

膝关节滑膜包括腓侧副韧带滑囊及膝前的髌前滑囊、髌上滑囊及髌下滑囊等,当积液扩张时,在相应部位出现囊肿,影像学与上述表现类似。

腘窝囊肿及膝前滑囊囊肿MRI以矢状位及轴位扫描为主,鹅足腱囊肿和胫侧副韧带囊肿以冠状位及轴位为主,实际工作中根据情况而定。

3)膝关节滑膜囊肿与膝关节内疾病关系:36例膝关节滑膜囊肿中,合并骨骨质增生21例(58.3%)伴关节积液16例,半月板变性13例(33.3%),半月板损伤17例(47.2%),慢性膝关节滑膜炎8例(22.2%),滑膜骨软骨瘤病5例(13.9%),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5.0%),关节软骨损伤15(41.7%),韧带损伤12例(33.3%)。膝关节滑膜囊肿中往往提示关节囊内病变,尤其注意观察内侧半月板后角有无病变。文献报道,70%腘窝囊肿与内侧半月板损伤有关,85%与关节软骨退变损伤有关。[2]所以对于膝关节滑膜囊肿,不应忽视病因治疗。

4)CT、MRI对膝关节滑膜囊肿诊断价值:CT能观察膝关节骨性结构,显示合并骨质增生、滑膜骨软骨瘤病等。MRI能很好的显示关节软骨、半月板、滑囊、韧带、肌肉及肌腱等,所以MRI检查能准确显示囊肿、半月板及软骨损伤、韧带撕裂及滑膜病变等,是其它影像检查方法不能比拟的,为临床提供手术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5)鉴别诊断:膝关节滑膜囊肿应与腘动脉瘤,腘静脉畸形、腘窝脓肿及血肿、肿瘤(如滑膜肉瘤),半月板囊肿等鉴别。腘动脉瘤,腘静脉畸形位于血管走行区,CT显示密度高于囊肿,MRI可见血管流空信号,造影剂充盈整个瘤腔明显强化。腘窝脓肿密度(信号)不均,呈多房状,边缘明显强化,而囊肿可显示囊壁均匀环形强化。血肿根据出血时间而表现不同;半月板囊肿位于关节囊内,与半月板关系密切。滑膜肉瘤则可表现为肿块内不规则强化。

参考文献

[1]江浩.骨与关节MRI.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303-304.

[2]刘旭林,王华,牟仁琪等.膝关节滑膜囊肿的影像学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234.

[3]李林,王大安,黄绍光.腘窝Baker氏囊肿11例报告.职业卫生与病伤,1998,13:84.

[4]蔡永军.鹅趾滑囊炎的超声诊断.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