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干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社区卫生服务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的干预体会

蒋丽

蒋丽(遂宁市镇江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遂宁629000)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对患者家属的干预,提高患者家属应对能力,减轻精神病人家属的压力,提升精神病人家庭的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精神疾病家属干预,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让家属了解疾病一些相关知识,理性的面对问题,提高应对能力。利用各种资源给精神病人家属以支持、指导家属对精神病人进行康复锻炼。结论通过干预减轻家属的心理压力,良好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不仅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保持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且在预防和减少其复发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提高精神病人家庭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家属健康指导

【中图分类号】R4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299-02

在对辖区内精神病人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对于重型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精神病人大多数本人自知能力下降或无自知能力,社会功能受损,工作、学习、社交、家务劳动能力等都明显下降,家中有一个精神病人是一个较大的社会生活事件,对所有家庭成员是一个长期慢性的心理不良刺激。对整个家庭生活都带来较大影响,要改善精神病人的生活质量,其首先是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1.重型精神病人给家庭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1因为家里的病人带来的误工、临时请假、甚至请长假,或顾保姆照顾病人导致的家庭收入减少与医疗等支出的增加导致的经济窘迫。

1.2病人晚上睡眠质量差,行动不便,影响全家人的正常休息、影响正常的夫妻生活。

1.3家中的精神病人会经常打骂亲人,家人只能忍气吞声,投告无门。如果病人在外面打骂别人,其家属还要出门赔礼道歉,承担监护人的法定责任。

1.4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科学研究证明精神分裂有较大的生物遗传因素,这些意识会让精神病人家庭成员产生家庭耻辱感。怕别人知道家有精神病人,担心女儿嫁不出,媳妇进不来。而且通过调查发现家庭出现精神病人对于家庭青年人的择偶的确有较大的影响。

2.做好健康教育、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理解患者给予关爱,对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帮助

2.1介绍精神病人康复后的主要心理特点,让家属更加体谅病人。

由于受疾病症状的影响和人们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偏见带来社会隔离、社会支持减少,这些都不利于患者身心的恢复。一方面会因为社会的偏见而丧失信心,没有勇气与人交往,存在明显的自我否认和自卑心理。不少患者长期面对他们批评、指责和失望的眼神,使患者感到自己无用,因而出现消极、退缩行为失去生活兴趣。所以,家庭成员如果与患者关系密切,对患者有着关键性的影响,而家庭成员的消极态度,可强化患者紧张情绪,加重其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极易增加发病率。因此,家庭重要成员对患者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近年来有关研究也认为,来自家庭的批评、敌意和分歧,对于疾病的复发具有直接影响。让家属明白患者的心理后,关爱患者,提供支持。

2.2让家属了解疾病一些相关知识,理性的面对问题,提高应对能力。让家属了解的内容主要有:所患疾病的诊断,该病的早期表现,常见临床表现,具体治疗方法,康复措施和具体的家庭康复内容,复发的征兆和预防,具体的服药方法与药物的不良反应。尤其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没有遵医嘱坚持用药是疾病复发的最主要原因。通过学习了解精神疾病也不是想象那么可怕,科学面对也能让自己及家人生活幸福,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2.3利用各种资源给精神病人家属以支持。

2.3.1重点关注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

精神分裂症的家属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特别是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更容易出现茫然和无助,进而出现社会隔阂、人际关系障碍和不良情绪体验。由于对精神卫生健康知识的缺乏加重了这种不良情绪,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有研究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家属面对家庭成员出现精神问题时他们也产生较严重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缓解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为患者的治疗和回归社会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2.3.2成立社会帮扶体系,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介入,联合残联、社区、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成立社会帮扶体系。从生活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3.3适时对患者家属进行个别心理治疗,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支持措施,帮助家属理清生活脉络,减轻压力,理性看待问题,积极面对生活。

3.指导患者家属帮助病人进行科学的工作锻炼,提高病人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家属的生活负担,从而降低心理压力

3.1适宜的家务锻炼适当安排康复后的精神病人打扫卫生、手工制作等,依据工作量对患者实施奖励,以调动其劳动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在自身价值得以肯定的情况下提升生活兴趣。

3.2适当的运动锻炼依据爱好及病情安排合适的运动,包括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活动时需保证病人安全,并加以指导,培养患者在活动中团结协作,进而对人际关系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

3.3宜人的音乐锻炼依据患者不同的文化水平病情、个人爱好对音乐进行选择,聆听音乐的被动感受或卡拉OK的音乐主动感受法等音乐治疗。在音乐的感染下使情绪和情操得以调整和陶冶,进而改变患者错误的思维方式,以最佳的状态对情感行为进行表达,最终改善病情。

4.管理方式

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沟通和宣教方式,由社区有心理学学习背景的专业人员进行访谈,进行评估。以后根据家庭的具体生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制定应对措施。

5.管理频率

前3月每周一次,第4—6月每两周一次,每次30—60分钟。

6.效果评价

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家属及恢复期认知功能较好的患者进行测评。经过系统的管理,SAS、SDS评分均降低,且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家属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SASSDS

国内常模13243±1042±11

管理前7851±848±9

管理后7842±743±8

7.讨论

大多数精神病人家属并不真正了解精神病人所患疾病的症状,诱发因素,治疗方法,护理措施,疾病的预后,何时需到专科医院系统治疗等方面的知识。而长久以来的社会偏见使病人家属更多的是感到害怕和恐惧。所以,通过系统的精神病人家属的干预和健康宣教,让家属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过程,治疗及愈后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家属进行系统的干预后,使病人家属能够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症状表现,诱发因素、治疗及护理方法。掌握帮助病人社会功能恢复,让病人在各项锻炼中既能帮助家人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又能从中寻求自身价值体现,从而减轻病人家属的生活压力,精神负担。更从病人病情的改善,情绪的稳定中看到疾病恢复的希望。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改善精神病人家庭的生活质量。

总之,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是个人支持系统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家庭氛围也是精神病人治疗和康复的基本条件。通过系统的精神病的知识介绍,康复训练等方法,提高家庭成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轻心理压力。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坚持正确服药,减少复发,减轻对家庭、他人和社会的危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和家属都知道,尽管疾病会给家庭带来不良影响,但通过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科学理性的面对,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灵活运用康复锻炼的方法。帮助家属解决具体问题,切实改善精神病人家庭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78.

[2]李丽平,李遵清,李留芝.半开放式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O(7):44—45.

[3]王秀云,许从芳,许丽荣.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促进社会功能恢复的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3):44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