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应考复习中材料的积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浅谈高考应考复习中材料的积累

魏志峭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中学262737

提笔作文,学生总是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而苦于无“米”下“锅”,以致于敷衍了事、拼凑现象实属明显。眼下,搞好专题复习的同时,我们更不能忽略“写作素材的积累应用”这关键的一步。因此,帮助引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并且要有意识的积累,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而是文思泉涌。

经过近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们琢磨了几点作文素材积累应用的方法。

首先,引领学生立足语文课堂,有效地利用好考纲教材。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就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该教材大部分的专题都充满话题色彩,所选篇目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利用学生对教材内容相对熟悉的优势,培养他们的“教材意识”。我们教研组在复习过程中非常注意分专题精心选编高三阅读材料。比如,我们在复习到“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这一专题时,就给学生印制了这一专题的材料。从专题内涵解说,到这一专题的名人名言,再到课外素材拓展以及优秀的例文。

第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深入挖掘课文的主题,从而可以灵活地运用到相关的作文写作中去。譬如:必修五课本中第二专题“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密的《陈情表》,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素材解读:

多角度解读思路,由相关人物进行的挖掘:

1.从李密的角度:父亡母嫁,体弱多病,伶仃孤苦,坚强懂事,勤奋好学,不辍学业。所以李密的童年生活苦难但仍勤奋读书这则材料,可以作为哪些话题的素材?(学生思考:“坚强”“逆境成才”“勤奋”)

2.从祖母的角度:老年丧子、丧夫,家道中落,年老多病,但细心抚育孙子,坚持让李密读书。所以李密祖母在艰难环境中仍细心抚育孙子并让其读书的材料,可以用作哪些话题的素材?(学生思考:“教育”“责任”“高远胸襟”“爱心”“亲情”)

如此坚持下来,不少学生感慨这种多角度挖掘素材积累的方法有实效,所以,我们要在坚持上下功夫!

第二,引导学生对素材进行专题式的积累。材料积累得多了,难免会散乱,学生在写作时同类的不能系统地记起,因此我们提醒学生定期地对所挖掘到的素材进行归类,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地在积累本上呈现。

譬如,在复习过程中,碰到就像“人与人”这一话题。学会与人相处乃是我们生活之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人与人相处之道在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与人之间一旦陷入“互相要求”的境地,却忽视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正所谓严于利己,宽以待人,爱人胜己。这才是正确的待人之道。我们每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让善良、宽容、温馨充满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大同”社会,由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宽容”、“直面人生”等话题的梳理,把相关的名言名句、人物事例进行整理归类。

除此之外,“人与人”这一大的话题之下多牵涉的“担当”等话题,另外还有“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之类的话题等等。

其次,发动学生自己主动地搜集课本以外的素材。

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摘记下在报刊或其他资料中读到的好的素材,这样既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又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头脑。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是绝对不行的,因为我们不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组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举行一个课前5分钟演讲与交流。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定时间。每天语文课前,由1名学生上台演讲,雷打不动。二是定方式。演讲不得带稿,必须记住。三是定主题。要求一周一个主题,尽量不重复。四是定人选。要求作文阅读比较薄弱的学生,不能遗漏,前一天没有准备充分的,第二天继续演讲。五是要使演讲内容形成系列。一轮复习时以课本单元为主题;二轮复习时候针对社会热点中的一些重要话题,如:“中国梦与我的梦”、“勤俭”、“助人为乐的智慧”、“雾霾带给我们什么”“时间都去哪里了”、“国耻日”的设立我们应该做点什么等等。演讲当场老师和同学就进行点评,点评的过程一边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同时还可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意识。

另外,我们继续坚持每周1至2节的自由阅读课,以开拓学生们视野。

“自由阅读”不能搞“放羊式”,教师要加以指导,经常给学生推荐优秀文章,对优秀文章,并且开展多种形式的指导,如讨论、评议、写读书笔记等。给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名著、时文、报纸、杂志、读本等,各种题材均要涉及,拓宽知识面,增大知识容量。

如此坚持下来学生胸中的那点“水”,便“充盈”起来了,也便“活”起来了。当然了,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和运用能力,为了能将自己分类积累的写作素材更好地运用到作文练习中,我们组的老师们将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打造出更合题意、更出彩的文章。

1.运用个性化素材。抓住最熟悉、喜爱的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件事,从现象到本质,或由经历到原因,对材料进行深度开掘,从中发现材料新意。对材料开掘的深度,常常可以体现认识的深度和文章的新意。

2.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高考议论文要想方设法把素材处理好,必须从表达上下功夫。在作文批阅过程中,我们认为运用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叙述事例,会使文章的语言充满感染力,并能引发共鸣,进而让作文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