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瘘洗必灵治疗肛门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痔瘘洗必灵治疗肛门疾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陆文竹

陆文竹(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医院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为探索本院自制制剂痔瘘洗必灵在治疗肛肠疾病的疗效及行之有效的健康指导,笔者对收治的140例肛肠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疗效观察,对照组用高锰酸钾溶液外洗治疗,治疗组用痔瘘洗必灵熏洗治疗。结果证明痔瘘洗必灵有效为100%,用高锰酸钾为65%,痔瘘洗必灵治疗肛肠疾病,其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关键词】痔瘘洗必灵肛肠疾病疗效观察健康指导

我院肛肠科是江苏省重点科室,自1986年起运用我院自制制剂痔瘘洗必灵治疗肛门部疾病已有十余年,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笔者自2008年2月—2010年10月期间,较系统地对100例外痔疾病患者采用熏洗坐浴的疗效观察及有效的健康指导,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为我院肛肠科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40例,年龄、性别构成表1所示:

表1

经X2检验,两组资料,症状体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病例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关于外痔的诊断标准。全部病例排除内痔脱垂、直肠粘膜脱垂、肛门直肠癌等。

3、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我院自制制剂痔瘘洗必灵袋泡剂1袋约200ml,加开水2000ml熏洗坐浴,每次15-20min,温度较高时先进行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再行盆内坐浴,每天早晚各一次。对照组应用高锰酸钾0.3g,加温开水按1:5000配兑成2000ml溶液,坐浴方法同治疗组,同时对两组进行详细的健康指导。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药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生素及其它药物。

4、疗效分析

疗效标准: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判定,治愈:症状消失,痔消失;好转:症状改善,痔缩小;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5、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两组病倒治疗二个疗程后随访观察,进行疗效统计。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痔瘘洗必灵临床疗效优于高锰酸钾,且对炎性外痔有效率达100%。

三、护理

护理在整个治疗期间及以后的康复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有效地缩短病人病程,促进早日康复,改变患者的不良行为,以一种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工作、学习。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坚持早、晚用痔瘘洗必灵200ml兑热水熏蒸肛门部,注意时间不宜太久,距离勿离太近,以蒸气能达到患处、感温热为准,以防烫伤。待水温渐降至38℃左右,清洗患处然后再坐浸药液中,直至水凉为止,每次熏洗15—20分钟。

生活习性方面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及时治疗便秘或泄泻,保持肛门部清洁,避免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忌久坐、久立或久蹲,不坐太热、太冷、潮湿物体或地面,最好使用软坐垫,忌烟酒、之品,多吃水果、含粗纤维多的食物,勿负重远行防止过度劳倦,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保持心情舒畅。

四、讨论

1、中医理论认为:肛肠病多因久坐、久立、负重、妊娠或因饱食不节,辛辣的食物使胃肠受损,或长期便秘等以致湿热下注,气血不调,经络阻滞,瘀血浊气下注而成。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我院自制制剂处方来源于《外科正案》,借鉴古方化裁而成。方中“明矾——燥湿收创,解毒止痛,杀菌止痒;月石、荔枝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生川乌、红花——活血止痛、散结消肿;芒硝——软坚散结,消肿止痛[2]。诸药合用,共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活血止痛之功效。故而对肛肠疾病疗效显著。

2、皮肤给药法最大优点是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与肝脏的损害,同时也避免了胃肠道与肝脏药物的影响,从而提高药物的利用度,熏洗疗法可湿润皮肤,增加角质层的水合作用,使皮肤膨胀或多孔扩张状态易于药物渗透,现代研究证实还能使吞噬细胞指数显著增加,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通过熏洗不仅起到局部理疗作用,且有中药的药理作用。

3、外用坐浴使药物通过湿热刺激,引起肛周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和淋巴回流,以及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官和表皮吸收直达病所,充分发挥其药物疗效,使皮肤的神经末梢感受器形成新的神经反射,反而破坏原有的病理反射联系[3],双管齐下,使肛门疾病得以消除。

4、痔瘘洗必灵对肛肠疾患所发生的大部份症状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不须煎煮,使用方便,无刺激,无毒副作用,并有舒适、轻快、柔润感,病人乐于接受,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改变患者不良习性,一年后随访治愈患者无复发。痔瘘洗必灵为病员提供了简便的治疗方法,缩短疗程,减轻负担,解除痛苦,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11.

[2]李永春,简明中医辞典,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9.

[3]李昆鹰,中药熏洗在痔切除后的临床应用,中国肛肠杂志,2010,30,3期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