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与隐患管理系统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与隐患管理系统的探讨

陈文辉

中交佛山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佛山528000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具有投资高、工期长、施工技术复杂、周边环境要求高、工程建设隐患多等显著特点,工程建设隐患评估不及时,处置不到位,事故往往造成重大的人员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阐述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标准,针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立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架构;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控理念,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建立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工程建设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动态化评估和智能化预警,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按期、保质、经济、安全、顺利地完成。

关键词:轨道交通工程;隐患管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城市轨道工程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备规模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另外,地下工程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如果现场管控不到位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需要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加强安全信息化管理,开展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研究,建立安全可靠的隐患管理系统,对轨道交通工程安全建设至关重要。

2基本思路

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是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研发的前提和基础,并主要明确工程建设隐患管理责任制、安全隐患管理的制度和系统可靠运行的机制,促进安全隐患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与规避安全事件的发生。而系统是实现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与隐患排查及治理的动态化、信息化的保障。信息系统是利用Flex技术、GIS技术和工作流引擎、通过WebService&SOA集成技术等,基于“数据-服务-应用”的逻辑层次,建立面向服务架构的信息平台,使其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真正实现可视化操作。

根据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及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图1总体技术路线图

3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

根据该城市轨道工程隐患排查与治理管控需求,实现整个土建工程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与考核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图2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图

(1)隐患排查治理管控办法

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与责任体系、隐患排查、响应、整改与消除要求与工作程序、统计、通报、记分办法以及相关常用表格文件等。

(2)隐患排查要点

主要包括土建工程(含装饰装修工程)排查要点;

(3)隐患分级标准

主要包括隐患分级依据,根据隐患排查要点确定每一隐患点的等级。

(4)隐患排查治理管控考核办法

主要包括参建各方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管控工作未识别、识别不到位、未响应、响应超时、核准超时、消除超时等记录、违约罚款的标准,以及违约处置的流程等。

4系统研发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从全方面统筹管理的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隐患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快速化存储、智能化分析、可靠化预警、综合化考核等,为全局统筹决策提供依据。

4.1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安全隐患管理和相关参建各单位的要求,研发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并通过配置、参数调整等方式,适应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隐患特点和管理要求,在功能上能够实现对施工监测及第三方监测数据、参建各方现场巡视、工程相关报告的及时上报与分析,对于安全隐患的排查以及评估能力要进行一定的控制,并对其发布的一些预警信息实时监控,实现相关技术文档资料的网络化管理,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手机短信平台的深入集成,实现工程项目的资料管理等。

基于性能视角下,不仅能够保证软件系统稳定、可靠、响应速度快、可操作性强;与此同时,基于可扩展层面下,在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网络化建设过程中,能够为该项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最后,基于安全层面上,正因为该系统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机密信息的丢失,为系统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也能够促使数据安全性更高。

图3安全隐患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图

图4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图

4.2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隐患排查治理系统来说,正因为基于交通工程的作用下有效建立。首先,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的构建,有利于安全管理人员对隐患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分析,从分析结果便于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在隐患排查与治理信息系统运行过程,能够保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保证系统具备较高的安全性;最后,正应为此系统的建立,从而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促使工程处于安全可控状态。

5结语

本文通过对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隐患管理体系与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及相应系统进行了探讨,明确了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标准以及系统建立的条件和运行时实现的功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事故的发生为出发点,以实现动态化评估和智能化预警为目标,对各参建单位进行有组织的开展工程建设隐患管理和隐患排查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开展隐患管理和隐患排查与治理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EskesenSrenDegn,TengborgPer,KampmannJrgen.Guidelinesfortunnellingriskmanagement:internationaltunnellingassociation,workinggroupNo.2[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04,19(3).

[2]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

[3]黄宏伟.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中的风险管理研究进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1).

[4]王艳辉,罗俊,张晨琛.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运输系统工

程与信,2010,10(4).

[5]周红波,高文杰,牛子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

[6]全锋.风险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J].都市快轨交通,2005,18(1).

[7]毛儒.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风险管理[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4).

[8]张成满,罗富荣.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J].土建技术,2007,20(2).

[9]周华杰.我国地铁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09,22(1).

[10]智鹏,龙宏德,蔡翔,王晶.安全管理与监控监测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0,19(10).

[11]范益群,沈秀芳.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系统的风险管理[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7,(1).

[12]吴全立,王梦恕,骆建军.盾构隧道工程可视化安全风险管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J].现代隧道技术,2013,50(4).

[13]张成满,罗富荣.地铁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安全风险技术管理体系[J].都市快轨交通,2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