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的影响

马冬旺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中心卫生院541203

摘要:目的:探究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方法:在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人群中,抽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通过静脉采集10ml血液,每个研究对象的血液装入两个消毒试管中,每个5ml,其中一个血液样本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为观察组。以此类推,每组有60例血液样本,且组间无差异。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予以室温自然分离和规范离心,在观察组血液样本中进行人工溶血并规范离心。然后对比分析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两组血液生化检查结果中,对照组血液样本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其组间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液检查结果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结论:当血液样本中发生溶血现象时,会对血液检验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检验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好血液样本采集和储存工作,从而有效提高血液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溶血现象;血液检验

溶血现象是指红细胞破裂而导致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逸出的一种现象。采集血液之后,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过酸或过碱、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化冻以及酒精、乙醚、胆碱盐等条件均有可能引发溶血现象[1]。在血液生化检查中,溶血现象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本研究主要是在我院检验科抽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6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血液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溶血现象在血液检验中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研究出溶血现象对血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其具体报道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检验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进行血液检验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每个研究对象抽取10ml血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内,其中一个标记为对照组,另一个标记为观察组,以此类推,对照组的60例血液样本和观察组60例血液样本为相同研究对象的血样分为两份而形成,组间无任何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检验方法

在对照组血液样本中,使其在室温下进行自然分离,然后再使用离心机以1200r/min的速度进行10min的规范离心处理,最后将血清分离并取出2ml标本待检。对于观察组,对其血液样本进行人工溶血处理,然后和对照组相同,利用离心机以1200r/min的速度规范离心处理10min,待血清分离完成之后,取出2ml血清标本以待检验。

1.3研究指标

对两组血液样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素氮(BUN)、血清尿酸(UA)、钾离子(K+)、甘油三酯(TG)、肌酐(Cr)以及葡萄糖(GLU)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x2来检验计数资料,用t来检验计量资料,用P<0.05来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两组血液样本的检查,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血液样本中的AST、ALT、LDH以及K+的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其差异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之外,两组血液样本中的BUN、UA、TG、Cr和GLU检验值大小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3讨论

溶血现象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具有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两种性质。一般情况下,出现体内溶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人工心脏瓣膜、大血管手术等,体外溶血现象的因素主要产生于外界物理刺激或者化学环境的刺激,辨别两者的要点主要就是血液检查指标的变化,发生体外溶血时其Hb、LDH、K+指标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发生体内溶血后,其血清检查指标除了K+之外都会有所上升。溶血现象对血液检测值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红细胞发生破裂后腺苷酶的逸出能够对ATP肌酸类酸转化酶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第二,红细胞发生破裂后血红蛋白的逸出会引起非特异性吸附和过氧化物的特性造成一定的误差;第三,红细胞发生破裂后血浆的逸出会由于稀释而影响检查结果的指标[2]。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发生溶血反应的血液检查结果部分指标发生明显的变化。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之后,首先,由于红细胞的稀释使血清蛋白的检测结果受到很大影响;其次,K+具有很大的敏感性,红细胞K+进入血清之后,会对K+浓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其浓度值升高;最后,ALT、AST、LDH等指标受到红细胞破裂的影响,使其测量值大大升高。因此,溶血现象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综上所述,血液样本发生溶血现象之后,会对血液生化检查结果的部分指标造成很大影响,使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大大降低。因此,医护人员在血液采集和储存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方法,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从而降低血液生化检查结果的误差,为患者下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有效提高医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长庚,严香菊,姚新洁等.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4):487-488.

[2]蒙长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J].河北医药,2011,33(15):235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