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临床药师对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教育

顾琼仙

顾琼仙

(云南省沾益县人民医院药剂科655031)

【摘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确规范地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临床药师对患者做用药指导及用药教育刻不容缓。

【关键词】临床药师;高血压;用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048-01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等主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家庭和国家造成沉重负担。近年来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低于50%,40%和10%[1],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危险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2]。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切入点。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降低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1.解除高血压患者常见的认识误区[2]

其常见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用食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认为是药三分毒,不愿意长期服用降压药;跟着广告走,频繁更换降压药;听信伪科学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等。针对以上错误认识,有必要正面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其实得了高血压也不必惊慌,高血压是可控、可治的。

2.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3]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贯穿高血压治疗的始终,即使在药物治疗的患者,更应强调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以保证药物的降压疗效。

2.1控制体重

体重下降10kg可使血压下降5~20mmHg。高血压患者应控制体重指数在25kg/m2以下,或者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2.2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WHO建议的每日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6g,主要应减少烹调用盐,少食或不食含盐高的腌制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类食物,摄入足量蛋白质,注意钾、钙、镁的摄入,严格限制饮酒。

2.3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血压4~9mmHg。一般可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秧歌舞、广播体操、登山、上楼梯等,不宜选择过于剧烈的项目。运动频度一般每周3~5次,每次持续30~50分钟左右。

2.4保持健康心态

不良情绪可明显影响血压。生活节凑过快、压力过大也是高血压的常见诱因。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心胸开阔,努力保持宽松、平和、乐观的健康心态,避免紧张、急躁、焦虑的状态。

3.高血压的药物治疗[4]

第一线的降血压药物共有五大类:①利尿剂——对盐负荷大的患者降压尤为明显,还能增加ACEI、β受体阻断剂等的疗效,对糖尿病或(和)肾病患者,是实现血压达标的重要药物之一,其疗效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对糖脂代谢的不良影响。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应用治疗高血压,可以减轻左室肥厚的程度,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患者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禁用于妊娠期妇女及血钾大于5.5mmol/L的患者等。③β受体阻断剂——可控制心室率,若高血压伴有心律增快者,如早搏等更适宜;注意,此类药禁用于较重的反应性支气管病者,如哮喘等,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仍应慎用;当心率低于55次/分时应停用。④钙拮抗剂(CCB)——此类药的副作用较小,一般均能耐受。对合并心绞痛的患者,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首选每日一次的长效钙拮抗剂,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等,有利于控制24小时的血压,避免血压波动,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是最新使用的降压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AT1受体,阻断其对机体有害的病理生理作用。其适应症与禁忌证同ACEI,只是咳嗽的发生率低于ACEI,对不能耐受ACEI类的患者可以选择此类药。近年研究发现,对于高危的高血压患者,ARB不仅可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还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病。还有一类是a受体拮抗剂——不仅有降压的作用,还能减轻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尿路梗阻症状,尤适合老年伴前列腺增生肥大的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其主要的副作用是体位性低血压。ALLHAT研究显示,与噻嗪类利尿剂比较,长期应用a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的患者具有较高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因此不建议单独应用此类药物治疗高血压,不再做为一线治疗药物。

4.降压药的联合应用

当使用药物已达到足够大的剂量而仍不能使血压被控制到满意的水平时,则可以换用另一类的仍属第一线的药物,或考虑以两种第一线药物的联合用药,如ACEI/ARB+CCB;ACEI/ARB+利尿剂;CCB+β受体阻滞剂;CCB+利尿剂等都是很好的组合。联合用药一般不超过3种为宜。当联合应用≥3种降血压药物还不满意控制血压时,在考虑增加药物剂量的同时,就注意:①联合用药中是否加用了利尿剂,如果没有,应首先考虑加用利尿剂;②给药剂量和方法是否适当,如使用短效药物,是否注意了对24小时的血压控制,给药间隔是否合适(提倡q12h或q8h给药,避免bid或tid给药);③患者是否按医嘱正确服药;④是否注意对非药物治疗的强调;⑤必要时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

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高血压一旦发生,就需要终身管理。患者除了就诊时与医生有短暂的交流,大部分时间需要进行自我血压监测与管理。加强对高务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逐步掌握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促其养成良好的遵医嘱行为,以达到自觉地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降压达标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医生和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吴兆苏,霍勇,王文,赵连友,朱鼎良代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3):78-110.

[3]高润霖.阜外心血管内科手册[J].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9)490-498.

[4]李家泰.临床药理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2: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