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病中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2

高血压病中医治疗

窦玉波

窦玉波(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4600)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3-0408-02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中医学关于本病的论述,多见于“眩晕”、“头痛”等。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治疗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识

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先天禀赋、年老、情志、饮食等因素有关,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若先天不足或年老致肾精亏虚,不能上充于脑,而致眩晕;或肾精不足,肝肾阴虚,阴虚阳亢致眩晕、头痛。

长期情志不遂,特别是忧郁、恼怒太过,肝失疏泄条达,气机郁滞,日久化火生风,或火盛伤阴,阴虚阳亢,上扰清窍而致眩晕、头痛。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8岁以上成人血压水平分类标准如下。

以上诊断标准适用于男女任何年龄的成人。对于儿童,目前尚无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但通常低于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

上述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2次或2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偶然一次增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必须重复和进一步观察。

2.高血压病的分级标准

对本病的分级是为了估计病人的预后并指导治疗。以往的分级只考虑血压的水平,然而影响本病患者预后除血压的水平外,还有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并存的临床情况等。因此将血压升高的水平结合有无上述影响病人预后的因素,根据可能出现危险性的高低将病人分层更具临床意义。1999年WHO/ISH高血压指南委员会总结了可影响高血压病人预后的因素并结合影响因素对病人的危险性进行分层。

(二)辅助检查

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了解靶器官的功能状态,并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应进行下列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肾功能、尿酸、血脂、电解质(尤其血钾)、心电图、胸部X线和眼底检查。

(三)鉴别诊断

一旦诊断有高血压,必须进一步检查有无引起高血压的基础疾病存在,即与下列继发性高血压鉴别。

1.肾实质病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青少年,有急性起病及链球菌感染史,有发热、血尿、浮肿史,鉴别并不困难。慢性肾小球肾炎与原发性高血压伴肾功能损害者不易区别,但反复浮肿史、明显贫血、血浆蛋白出现早而血压升高相对轻、眼底病变不明显有利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糖尿病肾病,无论是1型或2型,均可发生肾损害而有高血压、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为主要的病理改变。

2.肾动脉狭窄

可为单侧或双侧性。病变性质可为先天性、炎症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后者见于老年人,前两者主要见于青少年。凡进展迅速的高血压或高血压突然加重,呈恶性高血压表现,药物治疗无效,均应怀疑本症。本症多有舒张压中、重度升高,体检时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闻及血管杂音。大剂量断层静脉造影、放射性核素图有助于诊断,肾动脉造影可明确诊断。

3.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节等嗜铬细胞肿瘤可间歇或持续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出现阵发性或持续性血压升高。凡血压波动明显,阵发性血压增高伴心动过速、头痛、出汗、苍白症状,对一般降压药物无效,或高血压伴血糖升高、代谢亢进等表现者均应疑及本病。在血压增高期测定血或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如有明显增高,提示嗜铬细胞瘤。

4.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本症系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长期高血压伴顽固的低血钾为特征,可有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烦渴、多尿等。血压多为轻、中度增高。实验室检查有低血钾、高血钠、代谢性碱中毒、血浆肾素活性降低、尿醛固酮排泄增多等。螺内酯试验阳性具有诊断价值。

5.库欣综合征

此病系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分泌糖皮质激素过多所致。除高血压外,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毛发增多、血糖增高等特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24小时尿中17-羟及17-酮类固醇增多、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兴奋试验阳性有助于诊断。

6.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多数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少数为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特点为上肢血压增高而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呈上肢血压高于下肢的反常现象。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胸部X线摄影可显示肋骨受侧支动脉侵蚀引起的切迹。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纲目

本病的辨证当分清标本虚实,本虚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标实多为风、火、痰、瘀。

1.阴虚阳亢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2.痰浊内蕴眩晕,头痛,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心悸,失眠,口淡,舌胖苔腻,脉滑。

3.瘀血阻络

眩晕,头痛,或兼见健忘,失眠,心悸,精神不振,面或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4.气血两虚

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神疲懒言,气短声低,面白少华、或萎黄,心悸失眠,纳减体倦,舌淡,质胖嫩,或有齿痕,苔少,脉虚细。

5.阴阳两虚

眩晕,头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耳鸣,心悸,气短,夜尿频,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二)审因论治

本病的治疗当标本兼顾,以滋补肝肾、益气补血,健脾和胃治其本,以平肝潜阳。化痰祛瘀治其标。

1.阴虚阳亢

治以滋水涵木,平肝熄风。予以镇肝熄风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5g,钩藤15g,白芍20g,天冬20g,石决明15g,牛膝30g,代赭石15g,龟板15g,生地30g。

如苔黄、脉数有力加黄芩;若兼阳明实热便秘者,可加大黄之类泻其实热。头痛甚者,加菊花或龙胆草;头晕甚者加天麻。

2.痰浊内蕴

治以燥湿祛痰,健脾和胃。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7g,白术15g,天麻15g,茯苓25g,陈皮15g,甘草15g,橘红15g。

呕吐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胆星之类以降逆;若舌苔厚腻水湿盛者,可合用五苓散;若脘闷不食,加白蔻、砂仁化湿醒胃;若为痰郁化热,宜用温胆汤加黄连、黄芩、竺黄等。

3.瘀血阻络

治以祛瘀生新,行血清经。予以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5g,生地30g,桃仁10g,红花10g,赤芍15g,川芎15g,枳壳15g,牛膝30g。

若兼气虚者,加黄芪以补气行血;若兼寒凝,胃寒肢冷,可加附子、桂枝温经活血;若兼五心烦热,可加生地、知母。

4.气血两虚

治以补益气血,健运脾胃。予以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加减。人参15g,当归20g,茯苓25g,甘草15g,熟地30g,白芍20g,川芎10g,黄芪20g。

若偏于脾虚气陷者,用补中益气汤;若为脾阳虚,可用理中汤加何首乌、肉桂;若以心悸、失眠、健忘为主要表现者,则以归脾汤为首选。血虚甚者,用当归补血汤。

5.阴阳两虚

治以调补阴阳,予以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30g,山药15g,山茱萸15g,茯苓25g,泽泻15g,丹皮15g,白芍20g,补骨脂15g,杜仲15g。

参考文献

[1]李忠业,彭中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的研究概况[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2]杜林;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原发性高血压45例[J];国医论坛;2004年03期.

[3]高允珊;石决牡蛎汤治疗高血压病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5年04期.

[4]王永霞,李建生;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00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