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社区人员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余香贺京军张琳娜

余香贺京军张琳娜(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广东广州510317)

【摘要】目的调查佛山禅城区人群的健康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健计划提供依据。方法对佛山禅城区2042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42人中检出疾病或异常人数为1330人,检出率达65.13﹪;检出的前3位疾病分别是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疾病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特别要做好40岁以上男性人群的疾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卫生保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每年1次的健康体检非常必要。健康体检是人群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早期发现疾病并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的重要手段。2011年1-3月,我院对佛山禅城区2042人进行健康体检,并对体检结果进行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保健计划。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组研究对象2042人,男1314人,女728人;年龄27-73岁,平均(33.6±10.1)岁。

1.2方法成立体检科,对相关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有计划地开展体格检查。所有检查结果均由我医院体检科人员填入健康档案表,由主检医生汇总反馈,由资料统计员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3体检项目询问病史,一般检查(身高、体重、血压、腰臀比),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检查,腹部超声(肝、胆、脾、胰、双肾),血液生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尿酸),内风湿检测(ASO、RF、ANA、ds-DNA、ENA)心电图,X光胸透。

1.4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收缩压≥149mmHg(1mmHg=0.133KPa)和(或)舒张压≥90mmHg。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药物者也计入高血压组。高血糖诊断标准按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及其他类型高血糖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7.0mmol/L。高脂血症参考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脂肪肝以B超诊断为依据:肝脏轻中度增大,回声增密增强,呈云雾样改变,后方回声衰减[3];其余采用全国疾病调查统一诊断标准,凡一项检验指标异常则属于异常范围。心电图异常主要为心律和ST-T改变。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前八位项目阳性检出率及男女差异见表1。

2.2不同年龄人员体检结果见表2。

表1检查结果为阳性的前十位项目阳性检出率及男女差异

注:与女性比较,*P<0.05

表2不同年龄人员体检结果

注:各年龄段异常率比较,*P<0.05

3讨论

健康体检是实施健康管理的最佳方法。通过及时有效的健康体检,可早期发现疾病,达到早治疗的目的。定期健康体检的目的在于能及早发现人群中尚未被知晓的各种异常改变,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致病危险因素等。研究资料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主要致死病因。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不平衡饮食、缺少运动及精神压力等。定期健康体检能及时发现致病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人群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检出率位于前3位的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与邢亚静等究结果一致[4]。且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不同年龄段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体检中检出的致病危险因素给予适当干预,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以改变其高危状态,即及早进行疾病的一级预防。血脂异常是体内脂肪代谢紊乱所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与高脂饮食、饮酒、运动量过少等因素有关。高血压、糖尿病若不及时给予干预,最终也可导致全身动脉硬化,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和/或急性血管事件等并发症。故针对检出异常患者要尽早进行预防和治疗,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5]。通过分析发现定期体检的年龄越早越好,可早期发现致病危险因子,及早进行一级预防;同时可早期发现所患疾病,及早进行二级预防。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再次强调健康生活的新概念,即科学膳食(低盐、低糖、低脂、高蛋白、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合理用药。此外,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保持愉快情绪,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不吸烟,不酗酒。长期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人员,提倡做工间操,并积极参加其他体育锻炼,循序渐进。对受检者体检中查出的致病危险因素和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84-1089.

[3]周永昌.超声医学[M].3版.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7,793-794.

[4]邢亚静,刘淑芬,韩艳丛,等.6494名公务员体检分析[J].临床荟萃,2005,20(20):187.

[5]薛金华.健康体检报告分析[J].康复医学2011,38: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