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2-12
/ 2

突发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的研究

杨戈

杨戈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广东肇庆526040

摘要:本文分析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阐述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的具体内容,提出了应急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突发污染事故;应急监测;预案;研究

1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类的活动强度增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次数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我市与广西省交界,近两年出现了几次跨省的突发性污染事故。如何加强我市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使环境应急监测能在事故发生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重要作用环境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中的前提和关键环节,发挥着重要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环境应急处置系统正常运转。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判断突发事故的污染物种类、浓度、污染范围及可能的危害,为环境应急处置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突发事故提供科学依据,为环境污染事故后的恢复计划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为事故的评价和吸取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资料。

(2)确保企业员工和周围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突发事故,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危害范围,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避免人员和财产的更大损失。

(3)做好信息发布,维护社会稳定。通过应急监测,可以及时发布监测信息,避免突发事故后果被人为夸大,以致造成经济损失,造成紧张气氛,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3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预案的制定应急监测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迅速、有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方案,用以明确事前、事发、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相应的资源和策略等的行动指南。

为了给环境污染事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操作指导,增强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快速、准确、高效地查明环境污染原因、范围和程度,总结以往的应急监测经验,我站制定了《肇庆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预案明确了各科室人员职责,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进行分级响应,对现场采样、样品交接、分析测试、数据报送、后勤保障、质量管理、机动协调小组工作程序实施细则作了详细的说明。从以往应急监测来看,只有详细且可操作性高的预案,才能更好地让应急监测人员找到自己位置。预案还包含后期处置、应急保障、预案管理等内容,并附有肇庆市交通路网及主要保护区分布情况、肇庆市主要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地、大型工业企业分布图和统计表以及肇庆市环境功能区划等内容。

3.1确定应急保护目标及防护范围根据突发性事故性质、事故危险源所处的区域(单元)物料的性质、事故污染物的特性来划定防护的范围,明确应急监测过程中的保护目标。

3.2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及工作开展3.2.1采样点位布设现场环境应急监测小组要根据突发性事故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发地风向、风速或污水、消防水排放流向、堵截情况等,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结合敏感点位置布设相应数量的监测点位。以2013年7月贺江出现的铊污染事件为例,两广监测部门制定了联合监测方案,共布设了13个监测断面,主要布设在污染河段、饮用水源上游、交接断面、河流交汇处等,见图1。

3.2.2监测项目的选择依据环境风险评价结果、事故的性质(火灾、爆炸、泄漏等)、生产装置及存储设施单元介质情况确定应监测的污染物项目。如无法确定污染源,应根据污染物形态、污染程度等逐一排查。如2014年3月在我市贺江封开段江面出现不明浮游物质,经过监测人员现场初步判断为藻类生物,确定监测项目为生物毒性和石油类。

3.2.3监测时间和频次的确定事故发生初期,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尽量加密监测频次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的扩散情况和监测结果的变化趋势逐步减少监测频次,直到确认环境污染事故影响的结束,宣布应急响应行动的终止。对于跨区域的地表水联合监测方案,监测时间和频次最好一致,这样有利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分析。

3.2.4应急监测方法的选择根据污染事件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在未确定污染物的情况下,尽量使用便携式分析仪器法来做定性或定量分析。对于联合监测方案分析方法应统一,特别是前处理方法,如悬浮物较高的水样,前处理方法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样不利于后期监测数据的分析。

3.2.5开展应急监测分析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布点、项目、频次、监测方法后,应迅速开展监测分析工作。在事故应急监测过程中应:(1)做好现场监测记录。按规范格式记录,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环境条件、分析项目、分析方法、分析日期、样品类型、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编号、测定结果、分析人员、校核人员、审核人员签名等。

(2)如需送样到实验室分析,应了解周边的实验室条件及监测能力,尽快选择较近的实验室。市站人员做好技术指导和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工作,尽快开展项目分析。如超出我市监测能力范围,及时联系其它监测站或第三方检测机构,确保应急指挥中心及时收到准确的监测数据。

(3)做好监测数据的审核工作。

3.2.6应急监测数据分析和报送应急监测实行快报制度,根据污染事件的污染源情况、应急监测情况及其监测结果、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处理建议,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在数据报送时,应明确环境质量标准,避免数据报出后因执行标准不同而造成误会。如两广贺江交界,广西扶隆码头断面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的Ⅲ类标准,而肇庆封开段执行Ⅱ类,连续出现污染物浓度在广西达标而广东超标的情况,汇报时应加以说明。

4应急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4.1应急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环境应急监测在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中起着重要作用,2005年某事故之后应急监测引起重视,但在我市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1)应急监测投入不足。监测站的监测经费有限,在人员配置、培训、设备更新等方面投入资金难度大。在2013年贺江污染事件中,由于我市监测部门没有ICPMS分析仪器,应急监测样品需5小时送到广州分析,满足不了快速报出数据要求。

(2)应急监测人员特别是县区监测站人员监测能力有待提高。目前日常环境质量常规监测及工业污染源监测等任务较多,应急监测方面相应的系统培训时间不能保证,从而影响了应急监测能力。

(3)应急监测的仪器装备有待加强。包括监测仪器、交通、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工具以及监测方法的技术储备等,还难以满足事故时应急监测的要求。

(4)应急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4.2做好应急监测工作的建议4.2.1完善应急监测预案逐步完善应急监测预案,在污染事件发生时,每个应急监测人员都能及时找到位置,保证应急监测工作能及时、顺利的开展。根据危险源信息、监测人员、监测项目、环境标准等变化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应急监测预案,使之适应环境风险变化的要求。

4.2.2提高应急监测能力(1)补充完备应急监测装备。应增加资金投入,购置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还包括防护装备、应急通讯设备、工具以及监测方法的技术储备等。

(2)配置人员并加强应急技术培训。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应急监测车及应急监测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并跟踪监测方法、技术更新。对监测人员进行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参加各类应急监测培训和交流,组织开展应急监测演习,特别是上下游地区共同开展盲演,使监测人员熟练掌握突发性应急监测的工作流程,提高对仪器设备操作的熟练程度和监测数据的准确率,提高自身处理应急污染事故的能力。

4.2.3加强应急监测人员的安全防护污染事故可能危及监测人员的安全,进入突发污染事故现场的应急监测人员,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防护,需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护服、防毒呼吸器等,到现场后应配备相应的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随时与现场应急指挥保持联系,不能确定现场安全或未经现场指挥、警戒人员许可,不得进入事故现场进行采样监测。

4.2.4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监测人员、监测项目及方法、应急专家、地理信息、水文资料、饮用水源保护区位置等信息。通过移动GIS技术的应用,使应急监测人员能通过系统查询应急监测信息,并反馈现场监测情况,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功能,预测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5结语综上所述,我站必须要做好突发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完善应急监测预案,提高监测人员的应急监测水平,建立环境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几项措施切实提高我市突发污染事故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1]陈建强.浅析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的作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2]詹荔丹.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预案[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