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

周东瑜

哈铁集团公司绥芬河站黑龙江绥芬河157300

摘要:交通安全中铁路交通运输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其交通安全事故也较为特殊,机车车辆行驶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出现爆炸、火灾等事故,或是与行人、机动车等发生碰撞。这意味着铁路交通运输事故既会伤害人群,也会给人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做好铁路交通运输的中安全运输管理的研究工作,本文就此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铁路交通运输;安全运输现状;控制措施

1导言

铁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础措施,是供火车行驶的轨道,是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它具有节能环保、安全性能较好、占地面积较少、运输能力大等优点。近些年我国铁路建设规模与里程逐渐扩大,铁路再次提速,有效推动各省经济交融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运输管理中安全运输管理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对铁路运输的稳定发展产生影响。

2路交通安全运输的原则

2.1以人为本

人为因素是诱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进行安全管理时必须以人为核心,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主动工作意识。需要注意:以人为本并不是一切都要以人的意愿为主,而是以严格管理为出发点,结合人性化管理措施,实现宽严相济、人性化管理。

2.2管理闭环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涉及较多的内容和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诱发安全运输问题,结合闭环管理措施,可以搭建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一个闭环式的管理流程,不存在明显纰漏或管理不到位的地方。

2.3预防为主

铁路安全运输管理工作并不是消除安全隐患即可,而是要从根本上出发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运输安全管理以预防管理为出发点,将安全管理纳入到预防管理体系中,实现提前预警安全隐患、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的目的。

3铁路交通安全运输现状分析

3.1设备缺陷或者是故障

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营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现代化的进程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的技术质量与好坏将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通过对过去发生的安全事故的分类可以看出,常见的设备缺陷或者是故障有很多,对于线路来说,钢轨或者是鱼尾板折断等;对于车辆来说,制动装置失灵等;对于机车来说有可能发生制动系统故障等情况;对于信号及通信设备来说,信号灯出现故障、机械发生故障、电线短路或者是老化后没有及时进行更换等。

3.2出现违规操作行为

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违规操作,一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作业过程中存在随意违反作业标准的情况,进而出现安全事故。通常铁路运输工作内容繁多,安全事故发生后诱发严重后果,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最终对安全运输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3.3人为失误

铁路运输安全系统中各级人员的素质高低是发生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最重要原因。影响人失误的方面主要有:一是安全知识结构不合理,比如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就容易发生检修作业中的误合开关,发生带电情况;也容易发生检修中的设备启动。二是安全意识缺乏,如使用不安全的设备等;三是未养成遵章守纪安全习惯。高空作业时,不系好安全带也不带安全帽。

4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控制措施

4.1有效识别安全风险

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中要识别其中存在风险,确定风险对象与范围、制定有效风险识别计划、全面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分析及提交识别结果。选择合适的风险识别方法,如头脑风暴、故障树及核对表法等。通过风险识别为管理者提供全面风险因素认知,划分时根据施工建设不同阶段进行,识别每个阶段的风险因素。风险调查过程中重视专业提供的经验,有效讨论项目各部分人员对专家反馈分析,最后完成数据整合与分类,为后期风险管理与应对奠定借基础。重点管控极易出现风险的环节与地点,建立完善的风险数据库信息,并准确记录风险点位置及产生原因,做好提前预防控制,达成排查与评估铁路运输安全作业的目的。

4.2设备、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

做好设备和设施的安全保障工作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硬件基础。由于铁路沿线或车站信号故障、机车故障等都是导致铁路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推广与进步,一方面,我国必须要不断提高铁路交通中的技术设备,加强设备的强度及性能,尽量使用故障自动报警装置,实现自动识别和检测,推行远程操控的技术设备和设施来提升铁路运输安全。另一方面,我国必须落实设备检查制度。采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模式,按照检查的要求,对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整改处理并做好记录,以加强对后期的监督。

4.3科学分工及管理

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控过程中,首先要透彻分析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其中,作业小组的最大承载能力包含作业人员安排、作业人员工作时间和工作量等方面的安排。作为作业组长,应对其组员进行全面了解,对其组员的作业承载力和管控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然后上报给上级领导部门,再由上级领导部门根据组长上报的数据,科学合理地为各个作业小组分配工作量。因为铁路运输安全工作本身难度就高,而且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工作量也越来越大,科学划分工作量至关重要,这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铁路运输安全工作计划制定时,不仅要制定阶段性的目标,而且要明确规定个作业人员的职责范围,避免事故发生时由于责任不明,找不到明确负责人而发生相互指责、推诿等现象。而对各班组进行整合和分工,可以促使各班组之间工作相互协调、促进,确保铁路运输安全作业可以高效、安全、准确运行。此外,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4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防范

我国铁路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山体滑坡、水灾和塌方落石等。对于自然灾害的防范,一是在铁路选址时要避开这些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地段;二是加强对自然灾害历史数据,包括检测数据和发生频率的综合分析,健全铁路运输的监控系统;三是积极建造相关的防护措施。对泥石流经常发生的地区,应该大力种植绿植,防止水土流失;对山体滑坡易发生的地区要建立监控系统及时了解情况等。

4.5做好人员安全培训

对于铁路运输单位而言,技术是最能反映能力的一个指标。真正的技术是可以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及时做出合理调整方案,同时对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对图纸和技术进行紧密结合,并及时解决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将责任机制分配到每一个工作人员,保证技术人员在不同的岗位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技术准备工作对于保证有序进行,提高各个环节的协调衔接能力,保证项目效率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操作人员对于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其中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是保证运输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操作人员的积极性调配,按照项目流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相关人员到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各方面工作有序进行。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容易在工作中遇到新的问题,因此对操作人员应该进行及时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5结论

总之,我国运输体系中铁路交通运输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人员出行及货物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交通运输安全性不但关系着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也关系到人们对铁路交通运输业的信息,因此确保铁路交通运输业有序进行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纪富玲.铁路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机制解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7):211-212.

[2]沈伟.我国铁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安全运输的措施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9):142-143.

[3]王琦.试谈铁路交通运输改革与创新[J].科技广场,2010(09):219-221.

[4]陈雪林.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对策思考[J].科技展望,2016,26(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