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5
/ 2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研究

王明娟1桑爱菊2

1乳山市自然资源局山东省威海市2645002山东深科空间规划勘查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省济南市250000

摘要:要想促进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必须做好空间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的战略部署,深化规划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健全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提升国家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和效率,在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总结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上旬印发了《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并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其中空间规划底图编制是按照《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编制导则(试行)》要求,建立的支撑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的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划分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的基础底图,也是未来编制空间规划的基础底图。

关键词: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

引言

目前,我国存在多种国土空间规划,既有综合规划,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有专项规划,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各项规划之间既有重叠部分又有差别化的部分,各项规划内容、制度框架、指标、图件要求等有不同的标准与规范,并且其内在关系并不明晰。如何将现有空间规划整合到一起,同时融合新规划,符合此需求的平台一直没有得到证实和应用。随着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进,改善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国土空间规划不均衡、不协调,空间布局矛盾重重。要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需各项规划向“一个信息平台”整合,规范空间规划秩序,合理空间规划布局。

1空间规划数据库内容体系

1.1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

主要包括地形图、影像图、政务电子地图、行政界线、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等。

1.2“多规”专题数据库

主要包括城乡规划数据、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数据和其他部门规划数据等各类空间性规划数据,其中城乡规划数据包括城市总体规划、镇(乡)总体规划、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根据市县专项规划编制情况选择相应的项目)、规划条件等数据。

1.3空间规划成果数据库

主要包括土地用途规划图、控制线规划图、空间布局规划图等。

1.4建设项目审批与实施数据库

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审批数据、项目库数据等。

1.5其他数据库

主要包括全市历年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和其他统计数据等。

1.6元数据库

主要包括相应的空间规划数据的元数据。

2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技术路径

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是将各类数据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建库,主要工作包括数据整理和分析、坐标系统分析、坐标转换(或放在数据建库后)、数据库设计、数据建库、数据质量检查等。

2.1数据整理和分析

通过整理和分析各类空间规划数据成果,包括矢量数据(AutoCAD格式或GIS格式数据)、栅格数据以及相关的说明文档等,明确需要建库的图形要素和属性要素。对矢量数据按GIS数据建库要求进行规整,主要包括实体要素的标准化处理、重复数据的处理、冗余数据的处理(单点线、微短线、回头线等)、面要素规范化表达、拓扑关系处理等。

2.2坐标系统分析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同一市县使用多种坐标系统的情况,不同的部门从各自需要出发使用不同的坐标系统,主要有1954北京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和WGS-84坐标系,并且还存在同一坐标系统采用的地图投影中央子午线不同的情况。各类空间规划数据坐标系统非常复杂,明确其采用的坐标系统是数据建库非常关键的工作,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

1)从收集的空间规划数据文本、图纸说明以及所使用的地形图等资料中查询数据采用的坐标系统;

2)从收集的资料中无法明确坐标系统的数据,可将其与同一位置其他明确坐标系统的数据进行坐标对比,分析其采用的坐标系统;

3)通过以上方法仍然无法明确坐标系统的数据,可以依据所使用的地形图,选择部分地物点现场实测平面坐标,通过地物点坐标对图形进行校核。

2.3坐标转换

为建立统一空间参考系的空间规划数据库,应将不同坐标系统的数据统一到同一坐标系统中。常用的坐标转换模型包括布尔莎七参数转换模型和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由于空间规划数据范围一般都为全市域(县域),涉及范围较大,为保证坐标转换精度,一般采用理论上更加严密的布尔莎七参数转换模型进行坐标转换,其中布尔莎七参数K、Dx、Dy、Dz、ωx、ωy、ωz模型如下:

式中,K为比例系数,Dx、Dy、Dz为加常数,ωx、ωy、ωz为旋转参数(弧度)。坐标转换可以在数据规整后进行,也可以在数据建库后进行。

2.4数据库设计

空间规划数据库必须面对不同的用户或应用群体,系统的主要需求表现在各类数据的快速检索查询、分析、统计,数据的更新与维护以及数据的安全等多个方面,所以我们必须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分类来满足上述需求。数据库设计应依据空间规划数据内容体系和数据标准,根据不同数据进行分类组织。如城市总体规划数据通常包含多个实体类型:线要素(道路红线、道路中心线、城市“四线”等)、面要素(用地布局)、注记要素(道路名称)等。

2.5数据建库

依据数据标准规定图形、编码、属性、命名和要素表达等要求,进行数据整理,图形按要求进行格式转换,并进行拓扑检查。从文档资料或图形中整理与图形相对应的属性指标,如地块控制指标、设施规模指标等,按要求进行属性录入。参照标准对入库的数据进行符号化,满足图形可视化要求。

2.6数据质量检查

依据数据标准要求,对提交的数据应对成果文件、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元数据进行质量检查。

3空间规划数据库维护更新机制

为规范空间规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和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保障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保障“多规合一”信息系统运行效果,提高空间规划成果的利用效率,方便项目审批,应在城市政府层面建立空间规划数据库使用、维护和更新管理机制,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权威性和时效性。该机制应包含以下方面内容:

1)明确空间规划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单位,并制定相关数据库管理制度;

2)明确空间规划数据库共享方式和使用权限;

3)明确空间规划数据库各类数据更新方式(整库更新、增量更新)和更新频率(定期更新、实时更新);

4)明确空间规划数据库各类数据维护更新部门,数据提交标准、汇交时间和接收部门。

结语

空间规划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它的建立将是对全市空间规划成果进行一次完整的梳理,有利于空间规划数据长期有效的积累和使用;还将为全市(县)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平台,是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的基础。该系统的建设必将为市县政府“放管服”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永姣,方创琳.空间规划协调与多规合一研究:评述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16:(2):79-88.

[2]胡祺,贺路远,王芙蓉.南京市城市规划六线“一张图”管理与动态更新研究[J].现代测绘,2015(2):29-32.

[3]史琼芳,肖昶,聂小波,等.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北京测绘,2012(5):40-43.

[4]桂德竹,王硕,张成成.“多规合一”空间规划底图编制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8):20-23.

[5]杨伟民.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C]∥《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