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地区全血粘度主要参数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7-17
/ 1

高海拔地区全血粘度主要参数正常参考值的探讨

袁晓敏

袁晓敏

(新疆巴里坤县医院检验科839200)

【摘要】目的通过统计调查巴里坤县常住人口中健康体检者的全血粘度主要参数指标,初步建立适用于地处平均海拔2000米高原地区健康人群全血粘度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依据巴里坤县所处的平均海拔高度,选取男性红细胞压积范围0.43-0.53L/L367例,女性红细胞压积范围0.37-0.47L/L225例,并根据年龄分组,对其全血粘度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均数及标准差结果根据统计检测得到的高原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全血粘度主要参数值推算出巴里坤县健康人群全血粘度主要参数值均较当前沿用的的正常参考值高结论制定了本地区全血粘度主要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本地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数据

【关键词】海拔高度全血粘度主要参数正常参考值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162-02

全血粘度高、中、低切正常参考值的建立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疗效观察等方面影响很大。健康人群血液流变学指标易受地理因素、饮食结构以及检测仪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红细胞压积是影响全血粘度的决定性因素,有大量研究表明,全血粘度随着红细胞压积的升高而显著升高。巴里坤县地处平均海拔2000米的高原地区,在低压、氧含量相对稀少的环境中,本地区居民的血红蛋白以及红细胞压积均生理性增高,血液粘度增加,因此沿用与平原地区相同的全血粘度的正常参考值是不客观科学的,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必须重新建立适合本地区地理特点的参考值,为本地区临床血液流变学提供可靠的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592名调查统计对象均为本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本地常住居民,其中男性367名,年龄27-75岁,平均51岁,女性225名,年龄29-70岁,平均47.5岁。50岁以下年龄组,男性259例、女性166例。5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108例,女性59例。所有体检者均无明显生化指标异常,无心、脑缺血性疾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红细胞压积范围:男性0.43-0.53L/L女性0.37-0.47L/L(本实验室根据海拔高度验证的本地区男、女性红细胞压积范围)

1.2标本采集所有统计数据标本均为本实验室门诊采血处清晨采集的空腹静脉血,采用肝素钠抗凝的定量真空采血管,抽血量为5ml,上下混匀5次,标本室温放置,采血后标本无溶血及凝块。

1.3测定方法使用北京普利生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液流变仪,严格按照该仪器SOP文件进行操作,测定过程由本科室专业检验操作人员操作,严格执行室内质控,质控液由北京普利生提供,确保所有数据为仪器在控条件下测得,采血后4h内测定完成

1.4统计方法全血粘度分低切、中切、高切三个等级,计算出均值与标准差。

2.结果

2.1男、女性全血粘度参数对比见表1

3.讨论

全血粘度随着切变率变化而变化,全血高切粘度反映的是红细胞变形能力,该能力降低则全血高切粘度增加,全血低切粘度反映的是红细胞的聚集性,聚集性增加则全血低切粘度增加。全血粘度测定可以对人体的血液循环有一个科学的评价,许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聚集性增高引起的血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异常改变。所以制定全血粘度各项参数正常参考值范围对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疗效观察又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调查统计了巴里坤县592名健康体检者的全血粘度值发现男、女间全血粘度存在明显差异,而同一性别、不同年龄间全血粘度值差异不明显。将592例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值与实验室沿用的正常参考值比较,结果表明我实验室测定的全血粘度各项参数值均较正常参考值高,有必要建立本实验室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经过统计分析,本实验室男女性全血粘度参考值范围分别为低切(11.13±1.16)、(9.89±1.05);中切(5.84±0.78)、(5.02±0.72);高切(4.78±0.61)、(4.13±0.59)

参考文献

[1]张萍等,克拉玛依地区全血粘度参考值建立,中国社区医学,2010,(12),167.

[2]常明,高原地区健康人群全血粘度参考区间的建立,中国医疗前沿,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