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葡萄膜炎的类型及病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探讨葡萄膜炎的类型及病因

胡艳波

胡艳波

(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膜炎的临床分类以及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00例葡萄膜炎患者接受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对其解剖位置进行总结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对引起该疾病的病因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有55例患者疾病类型属于前葡萄膜炎,余下患者则属于特发性患者;有6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或者是合并症状;当前临床对其治疗主要是散瞳、糖皮质激素以及非甾体类消炎药等综合治疗方式。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得到了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葡萄膜炎的致病因素比较多,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是比较长的,而且存在复发率,有些患者会失明或者是出现其他的并发症,临床中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关键词】葡萄膜炎临床类型病因探讨

【中图分类号】R7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052-01

葡萄膜炎是一种眼科疾病,该疾病具有很高的致盲几率,患者的生命健康受到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也会因为肿瘤、创伤引起,其原因比较复杂多样。目前关于该疾病的分型标准也比较多,在1987年的时候,国际葡萄膜炎研究组就对该疾病进行了位置分类。医疗技术现在发展比较快速,对该疾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具体的治疗应该要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1]。我院为了让临床中葡萄膜疾病治疗的效果得到提升,进行了研究分析,以100例患者来作为研究对象,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接收了100例葡萄膜炎患者,共有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的年龄从12岁到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4岁。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葡萄膜炎诊断与治疗》中和葡萄膜炎相关的诊断内容相符合,为我院的临床诊断依据。

1.2方法对本次纳入研究的患者进行常规视力检查还有眼压检查,并进行裂隙灯检查,对患者眼底还有玻璃体使用散瞳检查方法进行。对这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患者的具体病因还有解剖位置分类结合的方法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归纳,了解患者类型、病因还有性别年龄对疾病的影响。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中,有54例患者为类型为钱葡萄膜炎,占据所有患者比例54.0%,余下患者均属于特发性患者,占据所有患者比例46.0%。出现有并发症或者合并症状的患者共有63例,占据所有患者比例的63.0%。对患者的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散瞳、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免疫抑制剂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针对其并发症还有综合症进行治疗,患者接受治疗之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相对于其它年龄阶段,年龄在20岁-50岁之间的患者占据比例更大,相对于其它年龄阶段患者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导致患者出现前葡萄膜炎的病因主要为:Fuchs综合征、关节强直性脊椎炎、青睫综合症,这三种是占据患者诱发病因的前三位;特发性葡萄膜炎的病因主要为:Behcet病、Vogt-小柳原田综合症、交感性眼炎。

3讨论

葡萄膜炎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眼科疾病,患者出现该疾病的群体大部分都是青壮年,他们是患这种疾病最多的,在临床中对该疾病的治疗比较困难,因为其复发率比较高,而且病因比较复杂,需要医生进行特别谨慎的处理,否则很容易让患者失去视力,引起残疾,医学界关于葡萄膜炎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越来越深入。有一些关于葡萄膜炎的研究表明,该疾病有10%的患者出现了失明的症状,在发病后患者有短暂的时间,其视力并不会出现影响,是患者得到良好视力的“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面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还有治疗,能够得到突出的控制效果,所以,葡萄膜炎的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能够对临床治疗起到非常好的促进效果[2]。

葡萄膜炎在临床中致盲率高,引起该疾病的因素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主要是创伤、感染,内因是因为自身的一些疾病所引起的。葡萄膜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方式是免疫抑制疗法,从上世纪开始就有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来进行治疗,其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安全性比较高,因此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使用,在临床中现在也还在使用,其效果比较突出。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的之后,患者需要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注意,比如个体差异性、药量等等,选择联合疗法还是简单化治疗也是需要注意的事情,这些都需要引起关注。

患者接受局部治疗如果没有实际性的效果,其葡萄膜炎症还是存在的话,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治疗的同时,需要对剂量进行控制,逐渐的减少,直到合适的剂量位置,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半年以上。而且患者使用散瞳以及睫状肌麻痹剂来进行治疗,让其预防痉挛,也能够给患者的眼睛得到足够的休息,缓解期疼痛感,让患者的睫状血管不会因为压迫,导致其血运出现异常。让患者的粘连情况得到改善。若是使用非甾体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对前列腺素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让炎症得到控制[2]。

总之,葡萄膜炎的致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患者不仅需要长期的治疗,而且其临床的复发几率非常高,也很容易出现失明的情况,还存在其他的一些并发症,目前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尽管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有很多的注意事项,未来对于该疾病的研究还需要更加的深入,积极的进行改进,让患者的视力得到良好的恢复,不会造成失明,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这对于临床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惠琼.葡萄膜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12,16(24):168-169.

[2]张沧霞,郑艳霞.前葡萄膜炎156例病因分析[J].眼科新进展,2011,22(09):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