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服务

许玲君1汪青青2

(1.余姚市梦麟中学,315400;2.余姚中学,315400)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终身体育的概念、国内外现状及实施终身体育的必要性和原则进行研究,辨析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辨证关系并且探讨了实施终身体育的途和方法,旨在为更好的贯彻终身体育思想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终身体育;学校体育;原则

1、前言

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改革而产生的。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提出并明确了终身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指导及教育。该指导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和身体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对更好的贯彻终身体育的思想具有实际意义。

2、终身体育的探源

2.1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终身体育是在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终身教育”该术语始见于1919年英国教育文献;散见于20年代后、广见于二战后的其他西欧国家教育文献;1956年法国议会立法文献也出现了“终身教育”字样。但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始成于60年代初。

2.2终身体育的基本内涵

我国体育理论专家为终身体育下的定义为: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其观点是:终身体育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的教育全过程,强调了终身体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体育,还包括从生到死的终身教育和终身体育,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和体育的综合体。

3、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辩证关系

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正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并开始运用于学校体育实践。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人们对如何理解终身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还把握不准,并产生了一些困惑。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辨证关系:

3.1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区别

终身体育从长远上看,各个阶段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各有区别的。所以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区别是客观存在的。学校体育有学校体育自身的特点和体系。

在目标上,学校体育强调的阶段效应——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终身体育的宗旨在于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追求一生健康;终身体育具有自觉性、经常性、生活性、社会性等特点,因而在目标上与学校体育有着明显的区别。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总目标下的一个分目标。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所以,学校体育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围绕增进健康开展体育知识、技能教育,并组织学生参加健身活动。知识、技能、校园文化、课余活动、调节身心、解除疲劳是学校体育现阶段的目标。为终身体育打基础,这也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目标。

学校体育的内容是由《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课程标准》规定好了的,尽管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并不是随心所欲的。与学校体育不同的是,终身体育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也不能对终身体育的内容作统一的规定,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容是不同的。

3.2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系

终身体育是包含学校体育并以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学校体育为基础。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终身体育必须以学校体育为基础,为支柱,才会得到维持。

终身体育思潮使得学校体育嘲着终身化方向发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一是通过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打好体质健康基础;二是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三是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锻炼方法,重视学生自我健康能力与自我体育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学生“终身健康与终身体育”的能力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4、培养终身体育的途径和方法

现代终身体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需要,在提高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终身体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逐渐被人们认识。为此,探讨培养终身体育的途径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4.1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体育综合能力是实施终身体育个人所必须具备的,主要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自学能力、自练能力、自评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体育创造能力和体育欣赏能力。

4.2合理设置体育选修课

未来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二是社会功能不断增强,三是目标指向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四是健心健脑的新型运动项目不断出现,五是形式多样化,六是学习方式主动化[5],因此,未来学校体育的战略思想是以身心和谐发展为前提,以终身体育为方向,以快乐体育为主,进行健康教育。有鉴于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强人体科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选修一二项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4.3建立新的教学模式,重视体育兴趣培养

心理学上揭示一个重要的命题:一个人某种习惯的形成缘自于对某一事物所产生的兴趣,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人才在行为上产生积极表现。体育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热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充实教材内容,使之多样化、娱乐化和生活化,贯彻区别对待和因材施教原则。

5、终身体育所应该坚持的原则

高校体育的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意志品质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提高。根据这个任务,我们高校建立终身体育教学模式,必须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5.1快乐体育原则。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进行终身体育活动,首先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个性。在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对该项目的兴趣,尽量创造条件开设一些适合学生个性特点,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要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的同时,充分进行情感体验,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5.2自觉与经常性原则。要坚持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就必须使锻炼者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地根据自身需要与条件进行身体锻炼。人的体力、智力和情绪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的规律,要让学生掌握这一规律,不断丰富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锻炼知识,自觉、积极地调整运动负荷,以适应身体发展的需要和终身体育的需要,同时要讲究终身体育锻炼的持之以恒。如果不能坚持持久,只是断断续续地锻炼,前一次锻炼作用的痕迹已基本消失,后一次锻炼的积累影响也就变小了,其身体结构、机体能力、运动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也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1]。

5.3从实际出发原则。要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和各自所处的环境条件来选择不同的锻炼内容和方法,确定不同的运动量及运动负荷,使身体锻炼符合自己的客观实际,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

5.4全面性原则。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终身体育要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系统的机能,使各种运动素质和活动能力都得到均衡发展,要合理选择锻炼内容,做到内外结合、形神一致,才能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6、小结

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学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思想为指导,以增强体质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实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卫宇.高校终身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119.

[2]王子朴,乔梁.建构和完善我国终身体育体制的初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4):39~40.

[3]张元阳.论现代终身体育的本质和必要[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4(3):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