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症中医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狂症中医治疗

吴宏

吴宏(辽宁省复员军人康宁医院125100)

【中图分类号】R28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426-03

【摘要】目的凡因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引起脑神功能失调,见神识昏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常力所能,或直言怒骂,毁物伤人,或忧思郁结,行为乖张,自罪自责,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称为狂症。狂症与癫症,素有癫狂之称。目的:讨论狂症中医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诊察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狂症痰迷心窍者,宜清心解郁,豁痰开窍;心阴不足者,宜养阴清热,活血宁心;实火亢上者,宜清热泻火,安神利窍。林佩琴对狂症治疗,“上焦实者,从高抑之;阳明实者脉伏,痰火在上,因而越之,……形症脉气俱实,当涌吐兼利之”(《类证治裁》)。另外还提到,“以喜胜之”,“以恐胜之”的精神治疗法,仅供参考。待神志恢复后,还应养心安神,健脾除湿,巩固治疗。针灸治疗,常有卓效,结合使用。

【关键词】狂症中医治疗

一、定义

凡因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引起脑神功能失调,见神识昏乱,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常力所能,或直言怒骂,毁物伤人,或忧思郁结,行为乖张,自罪自责,悲观失望,消极厌世等,称为狂症。狂症与癫症,素有癫狂之称。

李健斋曰:“狂者,凶狂也,轻则自高自是,好歌好舞,甚则弃衣而走,逾垣上屋,又甚则披头大叫,不避水火,且好杀人。此心火独盛”(《医学入门》痰类)。对病机症候有一定的描述,指出狂症系神志失常的病变,为损伤脑神所引起。

狂症,其发病率不如癫症高,常反复发作,自行缓解,少数病人,可迁延数年。狂症多发于青壮年,童年及老年少见。

二、源流

狂症,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病能篇》:“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其症候特征,“衣被不敛,言语善恶不避亲疏”(《素问•脉要精微论》);“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数日不食,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素问•阳明脉解篇》)。之外,《灵枢•癫狂》还载道:“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善怒、善恐者,得之忧饥”,“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尊贵也。善骂詈,日夜不休”,“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系统论述了狂症的病因、病机、症候特点及治疗(多用针灸治疗)等。

对狂症的病因认识,除七情所伤,痰火为患外,尚有遗传之说。《黄帝内经》明言“癫得之于母腹中”。这是否包括狂症?存疑待考,以后诸书,未见记载。以后两干余年,历代医家均对狂症有所论述。如吴谦曰:“狂疾始发,多怒不卧,甚则凶狂欲杀。目直骂詈,不识亲疏,而夜多不卧,以邪并于阳也”(《医宗金鉴》癫痫总括)。是故狂症多阳证,实证。又林佩琴亦曰:“因郁发狂,笑詈善怒,面赤目红。脉洪大,此阳气暴折,因怒触发,木火失制,热痰上乘心包,病名阳厥。”其论虽简,立意颇深,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病因病理

1、情感失调,痰迷清窍

七情六郁,损伤肝气。肝郁气滞,不得宣畅,气郁化火,肝胆气逆,木火相煽,津液煎熬,结为痰火,痰浊上扰,脑窍被蒙,神志失常,发为狂症。正如叶天士所说:“狂由大惊大恐,病在肝胆胃经,三阳并而上升,故火炽则痰涌……病在心脾包络,三阴蔽而不宣,故气郁则痰迷,神志为之混淆”(《临证指南医案》)。

2、肝肾阴亏,虚火内炽

肝郁生火,火盛灼阴,阴液损伤,心血内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扰乱神明,神志紊乱,发为狂症。又心气不足,神不守舍也可为狂。

3、心火内炽,灼伤神明

心火内炽,灼伤神明,神明失守,精神错乱。正如徐春甫曰:“癫狂之病,总由心火所乘,神不守舍,一言尽矣”(《古今医统大全》)。指出心火灼伤神明,亦可引起狂症。若心火灼伤血脉,经道不通,神明失养,亦可形成本病。

4、阳明实热,燥火内结,扰动神明此说,存疑待考。

四、症候特征

1、躁狂征

情绪高涨,喜惊躁动,言语滔滔,语无伦次,手舞足蹈;或稍有触动,暴跳如雷,忿怒狂言,骂詈不休;或行为狂乱,举止浮躁,见异思迁,好高骛远,言语有头无尾;或狂走急奔,逾垣上屋,不避水火,毁物伤人;或自吹自擂,荒谬绝伦,面色赤红,不能卧寐,食欲锐减,性欲亢进,日久消瘦。正如(《证治汇补》)曰:“狂病初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好笑好歌,妄行不休。”又《医家四要》曰:“狂疾始发,多怒不卧,甚则凶狂欲杀,目直骂詈,不识亲疏,乃邪并于阳也。”

2、忧郁征

情感忧郁,自罪自责,动作迟缓,满脸愁容,苍老憔悴,兴致索然,忧念丛生,悲观失望,消极厌世;或痛苦悲号,焦虑恐惧。正如《灵枢》所说:“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全身症状常有消瘦无力,心烦不安,口干口苦,食欲不振,便秘,心悸怔忡,胸闷气短等症。

3、脉舌征

脉弦滑或弦大,或细数。厄亦林曰:“恍惚癫狂,实大为顺,沉细为逆。”舌质红,苔白或白滑,或黄腻。

五、现代意义

狂症从病机症状,发病规律等方面看,似现代医学所述的躁狂忧郁症。

躁狂忧郁症,多系情感活动异常高涨和低落为基本状态的疾病。发作可为躁狂,亦可为忧郁,有时二者可交替发作。病因不清,以下原因可作为参考,其一为精神因素,起病之先,多有精神刺激;其二为遗传因素,即所谓“得之于母腹中”;其三因脑功能紊乱,特别是下丘脑的功能紊乱,最易诱发;其四因单胺物质代谢功能紊乱。

六、诊断

1、四诊合参

望诊:望患者的面色、舌色、神采、手足运动情况。如有否狂叫急奔,不避亲疏,不畏水火,毁物伤人,力大而猛等现象。

闻诊:闻患者语声,妄言妄语,对答错乱;或口若悬河,或大而哗之。

问诊: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如年龄、发病诱因及有否反复发作等。如患者神志情况不佳,叫骂如狂时,宜询问家属及侍者,务必仔细。

除此之外,还应问发病前的工作情况、家庭生活、环境住宿及现有症候。亦应询问未发作时的各种表情以及有否周期性乏力,食欲不振等。

切诊:切患者寸口脉,察肌肤。

2、适时进行脑部及精神科检查

通过四诊,症见神志失常,弃衣赤身,狂躁奔跑,妄言怒骂等,即可确立诊断。

七、鉴别

1、与郁症鉴别

郁症仅为郁闷不乐,或郁郁少欢,悲哀欲哭,无神志昏乱,狂走急奔,高歌长舞等现象。

2、与躁症鉴别

躁症多发于老年(今谓更年期),无严重精神昏乱,情感异常之象。

八、治则

狂症痰迷心窍者,宜清心解郁,豁痰开窍;心阴不足者,宜养阴清热,活血宁心;实火亢上者,宜清热泻火,安神利窍。林佩琴对狂症治疗,“上焦实者,从高抑之;阳明实者脉伏,痰火在上,因而越之,……形症脉气俱实,当涌吐兼利之”(《类证治裁》)。另外还提到,“以喜胜之”,“以恐胜之”的精神治疗法,仅供参考。待神志恢复后,还应养心安神,健脾除湿,巩固治疗。

针灸治疗,常有卓效,结合使用。

九、辨证论治

1、气郁

主症:气郁不舒,头昏头痛,烦躁不安,渐至狂躁郁怒,胁肋胀痛,苍老憔悴,满面愁容,自悲自喜,自怒自恐,口干口苦,胸闷气郁。脉弦,或革大,或沉实,舌青,苔少。

证析:气滞郁结,郁而成痰,痰迷清窍,症见躁狂。情志失调,闷郁不舒,气结不宣,则见胁肋胀痛等症。

脉舌征亦为气滞郁结之象。

治则:理气解郁,养心安神。

处方:中药:加味逍遥散(《寿世保元》)、四逆散(《伤寒论》)加温胆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针灸:人中、鸠尾、合谷、太冲、大钟、侠溪;或百会、心俞、肝俞、膈俞、悬钟、至阴、涌泉。

手法:平卧,或俯卧。助手防卫好后泻法进针。如患者平静,可留针观察病情。

2、痰火

主症:狂躁奔走,逾垣上屋,骂詈叫号,甚则毁物伤人,气力逾常,不食不眠;或头痛叫号,两目怒视,面红目赤,不避水火。脉弦滑,或弦数大滑,舌红,苔黄腻。

证析:痰火内盛,灼伤神明,蒙闭清窍,脑神错乱,遂发为毁物伤人的狂症。痰火上扰,故面红目赤头痛。火为阳邪,主动,痰火内盛,神明无主,故狂躁奔走,怒骂不休。

脉舌征亦为痰火内灼,阳邪独亢之象。

治则:清心涤痰,镇惊安神。

处方:中药:生铁落饮(《医学心悟》)、芩连清心汤(《类证治裁》)。

针灸:太冲、外关、足临泣、至阴、陷谷、太白;或太椎、风池、至阳、委中、昆仑、至阴、涌泉。

手法:平卧,或俯卧。助手防卫好后泻法进针,得气后如患者平静,可留针观察。

3、阴虚

主症:狂病日久,其势渐衰,多言善惊,时或烦躁,五心烦热,形体消瘦,面红耳赤,口干口燥,且有疲惫之象。脉细数,舌红绛,苔少或无津。

证析:狂久不已,火盛伤阴,心阴内耗,水不制火,虚火上炎,故见烦躁、面红、形瘦。脑失所养,又为虚火上炎,故多言善惊。

脉细数,舌红绛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则:滋阴降火,安神定志。

处方:中药:二阴煎(《景岳全书》)、养血清心汤(《杂病源流犀烛》)。

针灸:人中、后溪、神门、冲阳、液门、巨阙;或哑门、风府、心俞、昆仑、至阴、涌泉。

手法:平卧,或俯卧。助手防卫,泻法进针。得气后如患者平静,可留针观察。

十、预后预防

1、预后

狂症难彻底根治,预后不佳。

2、预防

对患者进行思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注意总结经验,找出发病规律,积极防治。加强思想锻炼,适当参加体力劳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