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从医意愿影响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从医意愿影响的研究

章晓云1陈跃平1(通讯作者)王瑜1黎金焕2朱

(1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530011)

(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从医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200例就读于本校的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独自匿名填写、现场统一回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自我效能评分及就业目标、理想的工作地点、就业心态、就业压力、待遇水平等内容。结果:自我效能感评分得分0~31分的有0人;得分32~62分的有5人,占2.6%;得分63~93分的有47人,占24.1%;得分94~124分的有120人,占61.6%;得分125~155分的有23人,占11.7%。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93%的人表示有较大的就业压力,男性对就业压力的感知明显高于女性。自我效能感与从医意愿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能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从医意愿;医学生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57-03

Theresearchoftheself-efficacyonwillingnesstopracticeeffectinMedicalStudents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influenceofself-efficacyonwillingnesstopracticeofmedicalstudents.MethodsUseratiosuchasmulti-stageclusterrandomsamplingmethod,questionnairesurveyto200caseswhostudyingattheschoolof2013undergraduatestudentsofclinicalmedicinespecialty.Withthemethodofthequestionnaires,filledoutalone,fieldcollection.Theresearchcontentincludinggeneralself-efficacyscoresandemploymentgoals,ideallocation,employmentmentality,employmentpressure,treatmentlevel,andsoon.ResultsSelf-efficacyscores0-31pointsof0people;fivepeoplescore32-62,accountingfor2.6%;score63-93have47people,accountingfor24.1%;score94-124have94people,accountingfor61.6%;score125-155points23people,accountingfor11.7%.93%Studentsquestionedinthesurveyhavelargeemploymentpressure,themaleperceptionofemploymentpressure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women.Significantcorrelationbetweenself-efficacyandwillingnesstopracticeofmedical(P﹤0.05).ConclusionInpidualself-efficacyofmedicalstudents'willingnesstobecomeasignificantcorrelation,throughthecultivationoftheself-efficacycanimprovetheclinicalmedicalstudents'willingnesstobecomeadoctor,andreducethelossofmedicaltalents.

【Keywords】Self-efficacy;Willingnesstobecomeadoctor;Medicalstudents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其组织和实施达成特定成就目标所需的能力的信念,此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1]。发展至今,自我效能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职业与组织领域的研究。如何选择职业,个人的自我效能感能影响职业选择的范围及成功率,测量自我效能感比实际能力的测量能更好地预测一个人对职业的选择[2]。本研究就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从医意愿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二者的关系。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例就读于本校的2013级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独自匿名填写、现场统一回收。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共收回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为100%。

1.3研究内容

综合参考RalfSchwarzer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分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简称GSES)、北京大学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分量表及Bandura编制的“儿童自我效能感量表”自行编制一份自我效能感综合评分表,对纳入研究的学生进行自我效能感评分,问卷共有31个问题,记分方法为:非常不符合记1分,有些不符合记2分,不能确定记3分,有些符合记4分,非常符合记5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高。最后评分分为4个区域,其中0~31分,说明你的自信心很低,甚至有点自卑,建议经常鼓励自己,相信自己是行的,正确地对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学会欣赏自己;32~62分,说明你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找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欣赏自己;63~93分,说明你的自信心还不够,偶尔感觉信心不足,但能很快的找出缺点并改变;94~124分,说明你的自信心较高;125~155分,你的自信心非常高,但要注意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针对医学生这个群体设计就业意向及单位选择的调查问卷表,主要包括一般情况及就业目标、理想的工作地点、就业心态、就业压力、待遇水平等内容。

1.4统计学分析

由研究组人员使用MicrosoftExcel对数据进行登记储存,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主要选取频数、百分比、指标间相关性等指标进行分析。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主要针对最具代表性的临床医学专业,其中男性98人,占50.26%,女性97人,占49.74%。年龄在18~20岁共7人,占总人数的3.6%,其中男性2人,女性5人;21~25岁共186人,占总人数的95.3%,其中男性94人,女性92人;25岁以上共2人,占总人数的1.1%,均为男性。(见表1)

表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3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见图1),自我效能感评分得分0~31分的有0人;得分32~62分的有5人,占2.6%,说明仍有少部分同学的自信心偏低,有时候会感到信心不足,必须找出自己的优点,承认它们,学会欣赏自己;得分63~93分的有47人,占24.1%,说明相当一部分部分同学自信心还不够,偶尔感觉信心不足,应该尽快的找出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变;得分94~124分的有120人,占61.6%,说明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较高的自信心;得分125~155分的有23人,占11.7%,说明这部分同学的自信心非常高,但要注意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男性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102.87,女性自我效能感平均得分为105.16,男性与女性之间无显著差异(P=0.40)。(见图1、表3)

图1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情况。

表3自我效能感评分性别间的差异

2.4研究对象的从医意愿情况

研究对象中有96人选择从事本专业工作,占总人数的49.2%;有94人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占总人数的48.2%;有5人选择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占总人数的2.6%。在不选择从事本专业的99人当中,选择从事与医疗相关工作的占55.5%,35.3%选择到政府部门工作,9.2%选择自主创业或其他类型工作。(见表4)

表4研究对象的从医意愿情况

3.讨论

个体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早在1977年Bandura就提出了不同的自我效能感会对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观点[3]。学者陈静等[4]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在职业价值观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可以通过培养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韩惠民在研究中指出,不同强度一般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就业观念、预期毕业去向、期望就业薪金方面有显著的影响[5]。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因素有很多,自我效能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医疗环境,越来越多学生对报考医学院校敬而远之,甚至已经就读于医学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医院也不考虑从事临床医学工作。造成越来越多的医学人才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严峻的就业环境和巨大的工作压力。本研究对2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毕业后选择从事本专业的仅有49.2%,50.8%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其中选择从事医疗相关工作的占55.5%,与医疗不相关工作的占44.5%。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医学生的从医意愿有显著的相关性。个人自我效能感越高,从医意愿越强烈。在临床医学生的教学改革建设中融入自我效能感这一教学理念,有利于强调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提高临床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从医意愿,减少医学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1]BanduraA.Self-Efficacy:Theexerciseofcontrol.NewYork:W.H.FreemanandCompany,1997:36-40.

[2]SchwarzerR.TheAssessmentofOptimisticSelfBeliefs:ComparisonoftheChines,Idonesian,Japanese,andKoreanVersionsoftheGeneralSelf-EfficacyScale[J].Psychologia,1997,(40):1-13.

[3]BanduraA.Self-efficacy:Towardaunifyingtheoryofbehavioralchange[J].PsychologicalReview,1977:191-215.

[4]陈静,李卫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05:106-110.

[5]韩惠民.医学院校大学生就业意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基金资助:

1.教学过程中融入自我效能感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的影响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2015JGB272);

2.临床教学过程中融入自我效能感拓宽人才培养口径的影响研究(广西中医药大学校级课题,2013C25).

通讯作者:陈跃平,男,1970年1月,湖南省益阳市人,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