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剧《浴血黑帮》里的黑帮形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谈英剧《浴血黑帮》里的黑帮形象

杜红玲

《浴血黑帮》是近年些黑帮剧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一战后剃刀党的崛起和纷争为主题,展开了一幅二战前黑帮、警察和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本文从《浴血黑帮》的黑帮人物形象塑造着手,探讨这部作品以古典而又不失锐利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英剧;黑帮;人物形象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201620)

摘要:《浴血黑帮》是近年些黑帮剧的一部经典作品,它以一战后剃刀党的崛起和纷争为主题,展开了一幅二战前黑帮、警察和工人运动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本文从《浴血黑帮》的黑帮人物形象塑造着手,探讨这部作品以古典而又不失锐利的作品风格。

关键词:英剧;黑帮;人物形象

在纪念一战百年的作品里,《浴血黑帮》很不拘一格。在这里,战争用我们熟悉的伤痕主义的方式来呈现,隐匿又富于浪漫气息。《浴血黑帮》的故事开始于1919年,战争结束了,战争的意义旋即不复存在,但它带来的伤害和梦魇却是永恒的。幸存的战士回到故乡,发现周遭并未因战争而改变,而他们却为之付出了生命和灵魂的代价。故事的主人公汤米.谢尔比摇身一变为利物浦黑帮剃刀党的当家人,暗地里却成了鸦片的禁脔,他的战友乔治疯了,只有被共产主义、爱情和初为人父的欣喜包裹着的弗雷迪看来尚且正常,剧集就围绕着以谢尔比一家为核心的剃刀党展开。

故事里冷峻、黑区区的利物浦远不是熟悉的英国的样子,开篇的华埠妖艳喧闹,破败而拥挤,希利安•墨菲骑一匹黑马旁若无人地走过脏兮兮的空旷大街,来向穿绿棉袄的中国女孩寻求魔法,荒唐又后现代。家族矛盾、赌马、失枪、争地盘,肃清腐败,种种信息蜂拥而至,警察、黑帮、左派狂热分子和爱尔兰共各军轮番登场,纷繁复杂的关系让人有点接受无能。在第一集结尾部分,乔治战争创伤后遗症发作,失手错杀了一个意大利人。为了平息意大利族群的愤怒,汤米向战友举起了枪,寒风吹过,烟霞轻起,那烟霞颇有几分透纳油画的意韵。烟气氤氲中枪声响起,乔治应声倒下,“尸首”摔向缓缓驶来的货船。随后我们才知道,这不过是汤米导演的一场戏。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喜欢上了这出剧,不仅仅因为导演在凋敝的、灰乎乎的场景里流露出的对美异乎寻常的敏感与追求,也不仅仅因为汤米应对从容聪慧绝顶,我更喜欢剃刀党们干干净净的上位法则。

这部剧让我们看得到拿得到台面上的成功,哪怕是黑帮的成功。在生活里,成功学、精英价值观和一夜暴富的故事无孔不入,太多厚黑学里,许多人的成功也确实是把灵魂出卖给魔鬼得来的。电影电视都在教导普罗们,利义不能两全,想出人头地,努力和天分固然是第一要义,但卖友求荣手足相残也是相伴而来的代价,似乎成功就不能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你想获得的成功越大,要付出的人性的代价就越高。追求成功好像加入了某种邪教组织,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你一路成功下去,一路踏着他人的血汗甚至尸骨为朋友为亲人两肋插刀,最后终于胜利登顶,站在成功顶峰一揽众山小,也最终异化成了一个怪物,孤家寡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编导的文科生逻辑,把主人公的成功之路变成了利与义的抵死纠缠,把一个MBA的完美案例降格成终极道德判断题。如果成功是这么腐朽、臭气熏天、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东西,那么不要也罢。不知道这样的成功学到底是抵毁成功还是抵毁成功者,潜意识里,总觉得这种黑化到底的成功学是有些人的另类心灵鸡汤,以此为自己的平庸和懒惰找借口。但是《浴血黑帮》里不是这样,汤米和剃刀党们也会遇到利和义的两难选择,但是在这里,头脑的归头脑,道德的归道德,作为剃刀党的主事人,汤米在黑帮、共产主义者、警察和爱尔兰共和军之间审时度势纵横捭阖,为剃刀党赢取生存空间。他举重若轻,年纪轻轻就颇有大将之风,在与意大利帮起冲突的时候,他没有牺牲兄弟,在黑帮头子比利•金伯那里他没有出卖自己喜欢的女人,还沉稳地通过联姻与吉普赛帮平息对立,订立同盟。这不仅汤米超过大哥的地方,也是他赢过坎贝尔警官的地方。汤米和剃刀党的成功靠的是聪明和魄力,靠的是家人和朋友的情比金坚,而不是一次又一次被情势所逼,将内心的底线越拉越低。他们的成功是人性层面上干干净净的成功,与他们的成功相伴的,不是内心一点点坏死和底线的一次次崩塌,他们心里依然有柔软的地方。

与汤米们形成鲜明对立的是萨姆•尼尔饰演的坎贝尔警官。坎贝尔警官携丘吉尔的尚方宝剑而来,要寻回失枪,肃清警界贪腐,清除黑帮势力,铲除共产主义分子。他一露面,一个励精图治、有野心有抱负的铁腕实干家的形象跃然而出。可惜,他充满煽动性、霸气侧漏的就职演说还在耳畔回响,其所作所为却渐渐让观众迷失了。他先派格蕾斯卧底剃刀党,又与汤米订立攻守同盟,他得到枪,汤米得以扩大剃刀党势利范围——他的做派更像政客而不是法律执行者,而以黑打黑、刑讯逼供,以及一再暗示格蕾斯色诱汤米来打入剃刀党核心的举动,更像流氓,实在不算堂堂丈夫所为。总的来说,作为一个复杂个色的反派,坎贝尔警官过于色厉内荏,多少有些靴子高高抬起,却轻轻落下的失落。

剧中每一位女性角色的性格也格外鲜明,能够与独狼共同奔驰的,不是天真无邪的小白兔,更不是软弱可欺的绵羊,能与刀头舔血的黑帮并肩而立的女人,必然豪爽有英气。男人们不免急躁冲动死心眼,她们坚定宽厚懂得变通,说有海一样的胸怀也不为过。剃刀党的前主事人波莉阿姨是整出剧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她是剃刀党的军师和总管,是谢尔比家的大家长,更是这家里的定海神针和润滑剂,是那种肩上跑得马,拳上立得人的女中豪杰。而娇蛮的小妹艾达小姐,在亲情和爱情之间的每一次抉择,也从不扭扭捏捏拖泥带水。剧集结尾黑帮混战一触即发,艾达推着婴儿车横在对峙双方中间,一席妇人之言居然令一场血战乾坤逆转,顿时觉得这才是女汉子,想想1919年千里之外的中国女人们还卑微如蝼蚁,几无权利,更何谈气度?

既往的黑帮总让生活在都市浮尘里的现代人浮想联翩,在法律的真空地带,以绿林精神和个人魅力为时代立规矩,再加上剃刀党又是那么一群干净时髦有范儿的黑帮小子,出去打打杀杀都穿戴齐整如同赴宴,让人觉得过往是个神秘的词儿,连黑帮都品味上佳,如今我们物质丰富,却把那些叫格调的东西不知丢到哪儿去了。NikeCave和白带乐队的配乐更是点睛之笔,倨傲中有点跳嗒,喧嚣中露着寒意,浪漫中带点萧索,仿佛在说,悲情已经太多,这世界的种种规矩,咱可以全然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