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熟语对比分析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汉英熟语对比分析浅谈

郑亚兵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熟语是人类语言中非常普遍的现象,熟语作为语言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核心元素之一,其学术研究与现实应用的意义和价值都是举足轻重的。汉语熟语和英语熟语各自的存在、发展、使用都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与特色。本文立足于对比分析的视角,将汉英熟语从语言形式和文化层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教学进行思考。

一、熟语的概念

在汉英语界,人们对这个熟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很大的分歧。综合汉语学界对熟语的界定及其分类众家争言,意见不一,但主流的意见是:熟语应当包括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从结构形式上来说,即认为熟语肯定应该包括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黄伯荣、廖序东版《现代汉语》将熟语定义为“人们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语,是一种特殊的词汇单位,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对于英语中的谚语,牛津阶英汉双解词典对熟语的定义是:“Idiomisagroupofwordswhosemeaningisdifferentfromthemeaningsoftheinpidualwords.”(熟语被定义为有固定用法的一组词或句子,其含义往往不能由构成词组或句子的个体的词来推断)。可见中西方学界对熟语的定义都强调其“固定性”,这可以说是两者的一个共性。

二、熟语的结构分析

汉语的熟语分为成语、惯用语、谚语和歇后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如:破釜沉舟、异曲同工、水落石出,在结构上四字格为多数,符合汉语韵律;惯用语是指口语中短小定型的易用的短语,介于成语和谚语之间,大多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例如:耍花招、下马威、墙头草;谚语是一种通俗精炼、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它一般要讲究对仗和谐音,例如:“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歇后语是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固定短语。例如“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前一部分是比喻,即说出一个事物来打比方,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义所在,两部分之间必有间歇。

英语和汉语不一样,英语没有汉语那样的四字格成语,只有固定的短语和谚语,很多具有韵律美。有关英语熟语的语言学术语有idiom,proverb,popularsaying,popularphrase,setphrases,maxim,famousphrase等,这几种术语与汉语的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等往往互相交叉,很难一一对应。英语熟语重视押韵,一般情况下,“韵”是英语中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声音重复,包括元音和辅音的重复。从狭义上讲,英语中的“韵”就是末尾几个音节有相同的发音。如“palm-farm”,“flight-height”,“prime-rhyme”,“mosquito-Moscow”这四对词虽然拼写不同,但每对词中的元音或元音后面辅音的发音都相同,所以它们都是分别押韵的。压韵的英语熟语读起来很有韵律感,听起来也很和谐有节奏感,容易识记,使用频率较高。如Nocross,nocrown(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hastemakeswaste(欲速则不达),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乐感和感染力。

三、汉英熟语中的中西文化比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包含了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反映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同时它也受文化的制约。熟语有着历史的沉淀,更能反映出文化的深刻内涵。熟语是语言的精髓,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中西方由于历史、社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差异,注定造成汉英语言上的文化差异,也使得汉英熟语成为这种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缩影。例如英语国家中普遍信仰基督教,所以英语中有着大量的同《圣经》故事或是同基督教有关的熟语,像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helpthosehelpthemselves(自动者天助)。而佛教传人中国之后,汉语里便随之出现了一些来自佛教或同佛教有关的熟语,如:“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借花献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等。

从文化角度分析,人类自身有共同之处,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相同的人或事物的行为,有时会有相同的认知和理解,比如会对某些动物的基本属性有共同的认识和观点,而且对这些动物所引发的联想也一样: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rat

crossingthestreetischasedbyall);骑虎难下(Hewhoridesatigerisafraidtodiscount)等。王德春认为,文化语言学的核心就是研究具有民族文化色彩的国俗语义,国俗语义是在反映概念的基础上附加的民族文化色彩,它反映该语言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情风俗。各种颜色及动物、特别是传说和神话中的动物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国俗语义的差异典型地反映出汉英民族传统习惯、风土人情、价值观等文化差异。比如汉英语言中的部分颜色词中的不同含义就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汉语中含“白”的熟语常常表达消极含义,如“一穷二白”就是“一无所有”,被人鄙视是“遭白眼”,得了东西不给钱是“打白条”。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里,“白”即“无色”,也就是“空白、没有”,而“没有”又意味着“贫寒、死亡”,因此,白色为不吉利的颜色。英语“white”为吉祥之色,常常表达善良、纯洁之意,表达此义的熟语如:whiteday(良辰吉日)、whitelie(善意的谎言)。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既反映文化,又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熟语是语言的精华,是“浓缩的文化”。通过英汉熟语文化涵义的比较,我们看到英美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从另一个方面看,却正是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制约着英汉熟语的产生及其意义的不同。因此,只有深入了解英美文化和汉文化的不同特点才能深刻地理解英汉熟语的涵义。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熟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即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汉语交际能力的过程中就会碰到汉语中熟语问题。汉语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在语言词典中存在大量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熟语,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熟语也在发生变化,它无疑是汉语语素中最活跃的一分子,也是汉语中最鲜活的部分之一,在人们的交流对话中被大量运用,其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对汉语熟语的习得已经成为衡量汉语言学习者言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熟语的教学,这不仅是汉语语言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了解中古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让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熟语的结构、意义、功能和文化内涵,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增订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陈岩.习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出版社,第4期,2005.

[4]曾雯.英汉熟语差异及其原因[D].西南交通大学,2015.

[5]郑燕.汉英熟语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