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陆春香

陆春香

(江苏省启东市第五人民医院226231)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采用WHOQOL-100量表及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对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教育后患者在生理领域等5个领域评分均高于教育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从心理、疼痛不适、饮食、精神支持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患者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改善,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关键词】肝癌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7-0128-01

为了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观察并探讨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采用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并分别评价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肝癌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4~89岁,所有患者均为病理确诊的肝癌患者,认知能力正常。对于年龄偏大的患者请求家属参与健康教育。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评价健康教育前后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先给予常规护理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然后对患者各方面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方法,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一周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对已出院者采用电话健康教育、随访和评分。

1.2.1相关知识教育:由于患者个体间存在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状况等差异,因此健康教育方式、内容因人而异。可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信任,采取合适的方法让患者和家属了解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过程、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2个性化心理教育:患者入院后,首先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阶段与性格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对于性格开朗已知晓自身病情处于接受期的患者给予鼓励,介绍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适当参加文娱活动。有条件者,还可以参加抗癌组织活动,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剧烈波动。病情缓解后,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消除“不治之症”的影响。对于性格内向心理脆弱、已知晓自身病情的患者及尚未处于接受期的的患者先给予心理安抚,教会克服不良情绪的方法,鼓励家属给予精神支持。对他们讲解一些身边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抗癌信心。对于完全不知晓自身病情的患者,沟通应委婉谨慎,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1.2.3加强应对疼痛与不适的教育:肝癌患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肝包膜被牵拉或手术等原因,常表现为慢性持续闷痛。可采取半卧位或患侧卧位缓减疼痛,指导患者采取一些放松和转移注意力的技巧,如作深呼吸、看书、听音乐等。注意环境安静舒适,以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刺激和心理压力。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感受,适时作出适当回应,减轻患者负性情绪而减轻疼痛。[1]如疼痛仍不能缓解可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1.2.4饮食教育:强调合理进食的重要性,鼓励患者戒烟酒,饮食以适当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为宜。少量多餐,食物品种多样化,营养搭配合理,色、香、味俱全,以增进食欲,维持机体需要。避免高脂、高热量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对频繁呕吐及上消化道出血者应暂禁食。对腹水患者应给予低盐或无盐饮食。当患者血氨升高时应限制或禁食蛋白饮食,待病情好转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QOL-100)评价其生活质量,量表分6个领域,24个方面,共100个问题。得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教育后患者在生理领域等5个领域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健康教育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教育前(n=30)教育后(n=30)

生理领域13.16±2.0314.36±1.87

心理领域13.28±1.9014.56±2.06

独立性领域12.92±1.9614.16±2.21

社会关系领域12.56±1.7813.76±1.93

环境领域12.28±1.7013.04±1.40

精神/宗教信仰领域11.04±1.8612.08±1.66

注:与教育前比较,环境领域P>0.05,其余5个领域P<0.05。

3讨论

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之一,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3位。随着医疗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药物不断问世,早期肝癌的根治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2]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提高,肝癌治疗目标已经不仅仅是维持基本生存、延长生命,而是转变为提高生命质量、减轻痛苦、回归社会。[3]但是肝癌在目前尚无法根治,大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晚期肝癌还会伴随疼痛不适及各种并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因此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正确应对疼痛与不适,积极面对疾病是极其重要的。本观察结果显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针对性的从心理、疼痛不适、饮食及精神支持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指导教育,传授科学的方法,使患者认知程度和健康行为明显改善,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身心压力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缓解,舒适度提高,疼痛和不适减轻,科学饮食,增进抵抗力与免疫力,并获得家庭及社会支持。患者抗癌信心提高,主动采取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233~238

[2]郭丽萍,程光荣.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514~515.

[3]温婷,陈丽玲李任平.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4):288

[4]周玲.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3,28(3):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