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腹股沟疝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基层医院腹股沟疝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研究

赖小平

赖小平

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卫生院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腹股沟疝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腹股沟疝高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补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37/4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于腹股沟疝高龄患者而言,在治疗中选择采用补片方式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降低了患者复发情况,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基层医院;腹股沟疝;高龄患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16.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5-047-01

疝的发病部位并不固定,是由于先天或者后天因素导致人体器官组织移动到其他部位。在所有疝中,腹股沟疝发病率最高,好发人群以老年患者居多。目前在对该病进行治疗时通常选择采用传统疝修补术,但针对于高龄患者而言会存在极大隐患。本次研究将分析基层医院腹股沟疝高龄患者的外科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腹股沟疝高龄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补片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放式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18例,年龄68-81岁,平均年龄(75.6±3.2)岁,包括13例支气管病、14例心脏病、12例肺结核、8例高血压;观察组男32例,女15例,年龄70-84岁,平均年龄(78.3±3.5)岁,包括12例支气管病、9例心脏病、11例肺结核、5例高血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对患者采用巴德补片修补术进行治疗。均对所有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选取适当补片行开放式手术,若发现患者腹腔黏连或疝囊后均全部采取分离处理,并对患者采用抗生素盐水冲洗,将正常的腹膜结构显露,将补片裁剪后选择使用不吸收缝线进行缝合并固定,将引流管放置在补片前,术后对患者进行负压吸引。术后在患者伤口上给予沙袋按压,6h后可适当进行下床活动,并且使用抗生素5d。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手术,对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将腹腔情况进行显露,使疝囊内翻后还纳,间断其他多余组织,采用四号线缝合,将缝合线悬吊在腹横肌处,不用斩断疝囊和剥离疝囊;对疝囊壁层进行间断缝合,避免发生出血和出现积液,不留盲袋,依次进行缝合处理。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显效:治疗后患者伤口为I期愈合,无牵拉感,1a后未发生复发情况。有效:患者治疗后无明显的牵拉,伤口为II期愈合,10个月后复发率为0;无效:患者有牵拉感,伤口愈合较慢,同时出现复发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37/4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在腹壁疝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便是腹股沟疝,患者腹内脏器偏移至其他部位,经过后天或者先天突出形成的一种包块,腹壁张力降低以及腹腔内压升高等多方面都可能造成该病形成,疝环、疝内以及疝囊等部分构成了疝[1]。腹股沟疝好发人群主要以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机体内的各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对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极有可能造成其他的并发症[2]。

在经过本次研究后,我们的体会是:在对患者疝囊进行缝合时,需要采用四号线在环口处进行荷包缝合,同时需要将荷包缝合线掉于腹横肌上,不用处理精索以及疝囊。其次,在对患者疝囊壁层进行处理时,行间断缝合时不能留盲袋,防止患者发生积液或是出血,不用对疝囊进行处理,可使其自行闭合。再者,为了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可以采用粗线间断对腹外斜肌进行加强,从而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3]。对于内环口大的患者,给予双荷包缝合,可采用梯形缝合,可以有效防止高龄患者肌腱膜薄弱不好处理等问题[4]。最后,针对于年龄较大同时疝囊也相对较大的患者,在术中需要采用高位结扎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升手术效率,降低术中的风险。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补片手术能够进行改良疝环填充,加上独有外瓣设计,能够在覆膜前展开,提升了保护性[5]。

总而言之,经过不同的治疗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5/4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8.7%(37/47);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针对于腹股沟疝高龄患者而言,在治疗中选择采用补片方式治疗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术方式,降低了患者复发情况,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痛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浩斌.基层医院高龄腹股沟疝外科治疗的几点体会[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2(5):83-83,84.

[2]黄耿文,李宜雄,肖广发等.高龄患者对侧隐匿性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8(1):21-22.

[3]周宏年.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47例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z1):55-56.

[4]周耿村.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4,(12):1455-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