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看事故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从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看事故事件的预防及处置

白一海1白一江2郑浩1贺家辉1

1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气厂陕西榆林719000;

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2014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并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01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通过并将于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本文从HSE管理原则出发,以其九项原则为指导,结合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分别从企业、管理干部、员工、承包商四个角度阐述了事故事件的预防,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并对典型事故事件建档归类,做好资源共享,汲取安全生产经验。

一、优化企业管理,预防事故事件的发生

(一)建立多层次监督管理机制

预防事故事件的发生首先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许多事故事件的发生都是操作人员没有按章操作,或是工艺设备流程老化处在故有隐患,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措施就是健全监管措施、加强监管力度。企业单位现应建立多级监督管理机制,力求监督管理多层次,多方位,各级监督管理有侧重。

(二)领会学习,升华安全管理理念

落实“任何决策必须优先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原则,首先要把集团公司“环保有限、安全第一”的安全环保理念放在首位,认真学习领会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中第一章总则的相关精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方针,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三)强化直线责任,落实有感领导

所谓直线责任,是指各级主要负责人要对安全环保管理全面负责,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谁组织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执行谁负责”。落实HSE工作,各级领导意识到位并亲身参与是关键,作出涉及安全生产的经营决策,应当听取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意见。在严要求,严管理的基础上认真落实有感领导,通过自身作则的良好个人HSE行为,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的示范性。

(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夯实企业安全基础

为了让HSE教育深入人心,人人要安全、懂安全、会安全,必须做到“企业必须对员工进行健康安全环境培训”原则,履行新安全生产法第二章第25-27条规定,组织学习新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高度重视人员培训,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抓好HSE技能培训和行为训练。通过层层的教育、培训、宣讲,大力普及有关常识,提高员工安全环保意识,使HSE管理深入人心,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关安全生产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事故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对于任何作用活动,都必须首先对工作场所和作业内容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落实整改,作业前做好防护工作,遵守“三不伤害”,杜绝事故事件的发生。据此,要求企业和员工自觉遵守“员工必须参与岗位危害识别及风险控制”原则,认真落实新安全生产法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与义务,切实保障员工的安全生产权力。

(五)落实隐患整改,强化应急演练

深入开展全员参加的隐患识别活动,让每一名员工都查找隐患,通报隐患,防范风险。企业相关部门按照“事故隐患必须及时整改”原则,对所有隐患进行综合分析,归纳隐患特点,制定整改方案,实行分级管理,落实责任、人员、资金和时间,及时排除事故隐患,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把所有事故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推测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相关要求,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要求企业员工认真学习,定期定项开展应急演练,在实践中验证其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使应急预案在动态管理中不断完善。

(六)强化承包商管理,降低安全风险

企业应对承包商实行统一管理,并将承包商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统计中,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考核。在明确双方HSE责任的前提下,使承包商同样有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依据HSE管理体系与企业一道完善各项工作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风险辨识,降低安全风险。

二、分析事故原因,严肃事故处理

(一)及时报告事故,组织应急救援

发生事故事件后,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事故单位必须坚决履行“所有事故事件必须及时报告、分析和处理”原则,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及新环境保护法第四章第47条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完整的报告事故事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二)坚持“四不放过”,严肃事故处理

在事故事件的处理中,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相关单位组织分析事故原因,重点查找设备设施、工艺技术、规章制度缺陷、安全管理漏洞等方面的原因,确定事故等级及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并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方案。对发生的重、特大责任事故,除对确实负有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工作副职、业务分管副职等分别给予组织处理或行政处分。组织处理分批教育、主动辞职、引咎辞职、责任辞职、免职等外,还应根据情节按照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中法律责任的相关条款追究法律责任。同时,事故单位应根据相关事故起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但值得注意的是新环境保护法中“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信息公开”的4套具体的以经济为主的行政处罚。

三、事故事件建档,落实资源共享

事故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重视事故的资源价值是国际许多大石油公司事故管理的先进经验,也是中国石油安全管理的优良传统。我们应积极关注各领域已发生的事故事件,广泛收集事故事件资料,按照事故事件发生原因对各类事故事件归类整理,建立相应事故事件档案,把事故事件变成资源,企业全员举一反三,促进全员HSE意识持续提高。一般情况下,事故事件资源共享的方式包括:一是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认真组织好事故事件经验分享活动;二是企业及时对发生的事故事件在相应范围内进行通报,让所有相关单位、人员都能了解到事故事件的基本情况;三是召开事故现场分析会,对典型、严重事故事件组织分析,共同探讨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汲取事故教训;四是定期召开事故事件分析会,统计分析各单位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所有事故事件,互相学习,探讨防范措施,避免事故事件重复发生;五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事故事件案列信息库,实现基层单位、基层员工及时上报、及时查询、及时共享事故事件资源。

四、结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对于事故事件的预防、处理以及事后资源共享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管理者、员工必须各司其职,按照HSE管理体系相关规定及新安全生产法、环境保护法相关条款,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才能真正有效预防事故事件的发生。

发生事故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有关单位,分析查找事故原因,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从严处理,公正认责。案例归类,建立事故事件档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避免类似事故事件的重复发生。

参考文献:

[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HSE管理原则学习手册,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