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

陈祥伟1郭健2安同洲3

1黑龙江省桦南县石头河子林场;2黑龙江省桦南县柳毛河林场;3黑龙江省桦南县大八浪林场

摘要:营林生产工作要求林业生产单位必须使用科学的方式应对林业生产问题,我国很多区域都已经展开了开发森林工程的工作,过度追求林业经济效益导致不少林业环境被破坏,后续修复工作的难度极高,且需要极为漫长的修复时间。将林分密度概念引入到营林生产活动中之后,树木可以获取更加合适的生长环境,现将营林生产工作与林分密度相结合,探讨如何利用林分密度,来控制营林资源。

关键词:林业生产;营林生产;林分密度;应用方法

营林生产工作主要围绕着林业资源展开,现代林业生产工作的基本理念并改进,破坏性的生产行为逐渐减少,生产者更加注重保护森林环境的生物多样化,减少林木资源受到的损伤,在展开营林生产工作的过程中,需考虑到林业资源在被开发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注重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控制林木资源,形成合适的林分密度,确保林木之间能够保持科学的密度,以便获取充分的成长空间。现探讨林分密度的相关内容。

1林分密度概述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分布规律很难被探查,森林不同位置的单位面积生长的树木的数量存在差异,基于自然选择的需求,可以调整林分密度,使其保持差异性,进而获取不同的林木供应总量,如果林分密度比较大,林木之间的间隔就会缩小,林木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水分以及土壤资源才能正常成长,在这种林分密度条件下,树木之间会存在比较激烈的生存竞争,其生长需求不能被满足,植株会相对比较小,同时也更容易遭受病虫害的伤害,调整林分密度之后,林木间的间隔距离被延长,林木可形成粗壮的枝干,这种林木资源更加符合应用需求,但是这种种植方式会导致林区土地资源被浪费,种植的林木数量也会建好,因此可知林分密度既不宜过大,同时也不能过小,只有精准控制林分密度,才能确保林区的土地资源被充分使用,营林生产效益也可以被保障。

2林分密度的具体作用

如果种植林木的环境以及林木的具体种类存有差异,林分密度也需要被调整,否则难以实现科学种植的需求。

林分的蓄积量是其平均单株材积和株数的乘积。这两个因子互为消长,其乘积值取决于哪个因素居于支配地位。大量的密度试验证明,在较稀的密度范围内,密度本身起主要作用,林分蓄积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断面积和直径的平方成正比,直径受密度的影响最大,因而断面积就成为不同密度下单株材积的决定性因子。密度对单株材积生长的规律与对直径生长的作用相同,林分密度越大,其平均单株材积越小,而且较平均胸径降低的幅度要大得多,其原因基本上来自于个体对生活资源的竞争,也是在干材林及中龄林阶段表现突出。

密度对直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在一定的树木间开始有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密度对直径生长的作用还表现在直径分布上,总的规律是密度加大使小径阶林木的数量增大,而大中径阶的数量减少,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立木的单株材积决定于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干形数3个因子,密度对这几个因子都有一定的作用。密度对树高的作用如前所述是较弱的。密度对于形数的作用,是形数随着密度的加大而加大,但是差数也不大。

林分密度根据所种植的树木种类的不同、种植环境的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在不同的种类树木营林建设中,需要对原始森林中树木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单位面积中树木的数量、生长情况的对比,并总结不同树木的生长特点,如云杉种植中,云杉具有明显的顶端优势的生长提点,越是靠近顶端的枝叶越能够富集养分和水分等,促进树木向更高处生长。

3应用林分密度,完成营林生产任务

3.1合理运用林分密度相关理论

根据林业生产专业人员的建议,在设置林分密度时,可将种群生态学与植物生理学两个学科的理论结合使用,确定设置林分密度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从植物光合作用、有效光能应用率以及光能分布情况等几个角度来确定林分密度给林业结构系统的实际影响,在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密度指标,林分密度设置试验可以从宽密度跨度、长时期以及多物种等多个角度展开,探寻林分密度与林木生产的相关性。

3.2林分生长初期的密度控制

在林分生长初期,应在上限合理密度内采用较高的造林密度。根据合理密度原理,我们在林分通过造林密度的选择、幼林抚育管理、疏伐、问伐等一系列方法使其第一次进入合理密度范围开始,就应该通过多次调节,使林分始终保持合理密度生长,这样达到主伐期时就能获得最好的收获量。我国早期对杨树、落叶松、杉木等的一系列试验有稀植的人工林具有较大树高生长的结论。在一定的较稀的密度范围内,由稀到密对高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在过密的状态下,密度大对高生长又起抑制作用,但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于树高的影响较小。

林分密度可以影响林木的直径,主要发挥的是抑制性的作用,间隔距离比较短的林木之间存在相互竞争的情况,林分密度数值越大,林木的直径也会被缩小,直径分布也会受到林木密度的影响,如果增加林分密度,小径阶的林木的整体数量也会增加,同时大中径阶类型的林木数量将会增加,这种林木分布现象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3.3林分密度给林木带去的影响

密度对木材的解剖结构、物理学性质、化学性质也有影响。一般来说,稀植使林木幼年期年轮加宽,初生材在树干中比例较大。对树质有不利的影响。如稀植杉木林中早材的比例增加,由于早材的管胞孔径大、胞壁薄、壁腔比加大,使木材密度、抗弯强度、顺纹抗弯强度和冲击韧性均降低,木材综合质量下降,但也有一些树种,如落叶松、栎类,在加宽的年轮中早材和晚期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对材质影响不大,对散孔材阔叶树,年轮加也没有什么不利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材质不同的目的要求,如对云杉乐器材,要求年轮均匀和细密,应在高密度林分下培育。

3.4通过设置合适的林分密度来维持营林生产工作的稳定性

林分过密不但使林木地上部分生长纤细,也使根系发育受阻,这样的树木易遭风例、雪压及病虫侵袭的危害,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至于林分过稀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要视地区条件而论。在生长条件较好的湿润地区,只要树木能在其他植物(单、灌、藤等)竞争中站得住脚,即使孤立木也能正常生长。在水分不稳定的地区,林木需要有一定的郁闭度才能保证林木在群落中占优势,并有利于抵抗不良环境因子影响,如林分过稀,迟迟不能郁闭,会降低其稳定性。在极端干地区,旱生树种有首先发育庞大根系的适应性,只有稀林(从树冠的郁闭的角度看)才能正常生长,而且从水量平衡的角度看,干旱立地条件下也不允许林分密度过高。

4结束语

根据营林生产经验可知,种植林木时,必须使林木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隔,借助林分密度来控制林木种植任务,选择最适密度时,要注意其并非固定的常数,而是根据林木培育技术、立地条件、树种培育需求以及林木经营需求而形成的范围,当林木栽种的条件与环境出现变动之后,最适密度也需要随之改变,种植人员需要掌握与林分密度相关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林木生长时期中设置不同的林分密度指标。

参考文献:

[1]于野.(2018).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应用分析.现代园艺(4).

[2]陈斌秒.(2017).林分密度在营林生产中的要点探讨.农技服务,34(5),108-108.

[3]王丽新.(2017).营林工作中林分密度的应用探析.科学与财富(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