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前后血细胞变化与产后出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前后血细胞变化与产后出血

王小彦唐晓蔚张佳

陕西凤翔县医院妇产科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前后血细胞变化与产后出血的关系,从而准确诊断产后出血,降低剖宫产率及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住院分娩孕产妇中的正常孕妇不同分娩方式,共计600例。分别于分娩前1-2天、产后24小时以后72小时以内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液分析检查。结果:分娩后红细胞(RBC)、Hb降低,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明显升高,600例正常孕妇分娩后血红蛋白降低10g/L以上409例,占68.2%%;其中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三组分别149、160、100例,分别占24.8%、26..7%、16.7%。结论:分娩后RBC、Hb降低为静脉血回流增加,血容量明显增加有关,更重要的是分娩时出血所致。分娩后PLT明显升高,而MPV无明显变化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三组不同分娩方式分娩后血红蛋白降低与手术分娩时出血,止血不彻底有明显关系,特别是会阴侧切助产。

关键词:正常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血细胞变化;产后出血;讨论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系对我院2013年住院分娩孕产妇中的正常孕妇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2013年1-12月共分娩3806人次,

1.2方法:2013年1-12月共分娩3806人次,选择同时间分娩的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共计600例,其中剖宫产200例;会阴侧切200例,正常分娩(会阴完整或一度裂伤)200例。分别于分娩前1-2天、产后24小时以后72小时以内对所有孕产妇进行血液分析检查。

2.结果:分娩后红细胞(RBC)、Hb降低,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明显升高。600例正常孕妇分娩后血红蛋白降低10g/L以内191例,占31.8%%;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三组分别51、40、100例,分别占8.5%、6.67%、16.67%。会阴完整阴道出血量相对较少。血色素(Hb)降低11-20g/L242例,占40.33%,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三组分娩方式分别99、83、60例,分别是16.5%,13.83%,10%,无明显差异。血色素(Hb)降低21-30g/L119例,占19.84%,三组分娩方式分别为39、40、40例,基本6.6%,无差异。血红蛋白降低31-40g/L31例,占5.17%;剖宫产、会阴侧切、会阴完整三组分别9、22、0例,分别占1.5%、3.67%、0%。血红蛋白降低41g/L以上17例,剖宫产2例,会阴侧切15例,分别占0.3%;2.5%;会阴完整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而会阴侧切发生产后大出血明显高于剖宫产。

3.结论:分娩后RBC、Hb降低为静脉血回流增加,血容量明显增加有关,更重要的是分娩时出血所致。分娩后PLT明显升高,而MPV无明显变化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附表

4.讨论

血液分析是评价孕产妇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妊娠期血液动力学及血细胞成分比例的改变,使正常值与非妊娠期有所不同,分娩过程对其影响尚不十分清楚。产后出血定义: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1]。本文对600例正常孕妇分娩前后的血细胞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600例正常孕妇分娩后有RBC,HGB明显降低409例,占68.2%;发生产后出血48例,产后出血率为10.8%。与庄依亮、李笑天主编病例产科学产后出血发生率12.8%基本相符[2]。发生产后出血48例中其中剖宫产11例,占1.83%,会阴侧切37例,占6.17%。其中发生产后大出血17例,17例中剖宫产2例,占0.3%,会阴侧切分娩15例,占2.5%。正常分娩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分娩后,巨大的妊娠子宫施加于下腔静脉的压力消除,静脉血回流增加,以致产后第1天血容量既有明显增加,加之分娩时出血RBC、Hb相应下降。本组资料分娩后PLT明显增高,而MPV无明显变化,PLT增高是否与分娩时出血、组织损伤、感染等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分娩前后血细胞比容减少≥10%作为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2]产时失血量≥500ml,其分娩前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0g/L,美国妇产科学会(ACOG)以产后较入院时血球压积下降10%以上或产妇需要输血作为PPH标准;从出血时间上PPH可分为原发性产后出血(产后24小时内)和继发性产后出血(产后24h-12W);根据失血量分为较大出血(﹥1000ml或Hb下降≥40g/L或需输血4u)和严重大出血(﹥1500ml,或﹥150ml/min,3小时内出血量≥50%血容量)。血红蛋白浓度或血球压积下降30%,则提示出血量超过30%的血容量。本文中对产后出血量的估计临床上存在明显的不足,剖宫产后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0-20g/L,临床估计失血量平均200ml,基本与实际失血量相符。而会阴侧切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1-30g/L,临床估计失血量平均200ml,而实际出血量350ml左右,临床上诊断产后出血仅2例,根据血球压积估计产后出血发生率5-8%失血量平均300ml,与实际失血量明显不符,存在人为降低失血量的可能。临床医师、助产士应充分正确评估所有孕妇,正确估计产后出血量,早诊断,早采取预防产后出血发生的措施,切实降低剖宫产率,特别是会阴侧切率,促进自然分娩,从而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以保证产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15,180-184

[2]庄依亮.李笑天.病理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79-685211-215,180-184

作者简介:王小彦,女,52岁,大专学历,1983毕业于宝鸡市卫生学校妇幼医士专业,199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30余年。现任陕西省凤翔县医院妇产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