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悟、创新思维的桥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问、悟、创新思维的桥梁

高小香

高小香

(陕西省铜川市红旗街小学铜川727000)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一激发学生乐问

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使学生“乐问”,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心理基础。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第二自然段人物对话最多,在学生充分读通、读顺的基础上,我问学生:“你读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读出了周瑜阴险狡猾,有的学生说读出了诸葛亮从容镇定。这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这一段写人物对话全是某某说,而不像其他文章中写谁如何如何说。”这个发现令我惊讶,这也是我的教学预设中没有的,它给我带来了教学的灵感。我马上说:“你的发现也让老师感到新奇,那么,你们再读一读这种不加任何修饰的对话,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举手说:“我发现这种谈话气氛很凝重”;“这种谈话让人觉得有些高深莫测”,更有学生说:“这种谈话像两个高人在谈话,都把自己的心思埋得很深。”我也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这种对话给人一种不动声色、滴水不漏的感觉。作者在表达上的高妙之处,可真令人折服。自己揣摩一下,两位高人滴水不漏的内心都在想什么?”此时,学生生命中的潜能在迸发。教学学生高涨的热情中探究,理解在探究中步步深入:周瑜表面客气,暗藏杀机,置人死地而后快;诸葛亮表面糊涂,内心早已觉察,神机妙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性格特点,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课堂上。

二鼓励学生敢问

培养学生提出、释疑、思考问题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敢问”。

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问,以学定教。当然学生中有人提的问题浅显,我马上就请同学及时帮助解决;有的问题比较有针对性,就留待讲读课文时在随机解决。

在课堂中,有的学生怕丢面子,甚至担心遭到同学的冷嘲热讽,老师也会因提出的问题不屑一顾,或不好回答而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因此,即使心中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所以,教师要保护、扶持学生的热情,不要泼冷水,以解除学生思想包袱。课堂上,我注意阻止某些同学对个别学生所提问题的嘲笑,并借助语言、手势、眼神给提问的学生充分肯定和赞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保护他们提问,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

尤其对于后进生提出的问题应给予表扬鼓励。如我在讲《飞夺泸定桥》时,有一个水平不高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漆黑的夜晚,同样是泥泞的山路,为什么红军继续前进,而敌人则不得不休息”。虽然这个问题较简单,但是我马上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思路很好,是从情节和主题的关系上来考虑问题的,像这样有价值的问题,老师都给予较高的评价,既及时激发了后进生质疑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全班同学的质疑主动性。由于教师平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发问,班上质疑风气渐成。

三引导学生善问

“敢问”不错,但要“善问”更重要,也不太容易。这与学生理解教材的深度,知识经验的水平和观察的品质都有密切的关系。古人云:“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课件,只有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才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如我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提问“除了课文中炸暗堡的方法,同学们看还有别的什么方法没有?”但没想到,有个同学提出了,“能不能不牺牲自己,还能完成任务呢?”的问题,当时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立即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各持己见,先后提出了三十多个办法,最后又一一否定。学生觉得在当时条件恶劣、时间紧迫只有此法可行。同时,学生通过讨论,悟出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我当时表扬了这个同学提的问题追求实效,而且这个求异的质疑也促进了全班同学发表不同寻常的见解,激发了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在众多假设中寻求了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这种对现成结论的不迷信,不盲从,敢于反过来思考问题的精神,的却是难能可贵的!

四培养学生思问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变换角度,充分利用学生的旧知,创设思考、讨论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挥个性创造力。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抓住“那歌声真好听”这句话,设计这样的思维训练题:“那歌声真好听,那就放一段鸟叫声(配乐)给你们听听。请闭上眼睛,围绕课文内容和中心,想象鸟儿在唱什么?”一段鸟叫声放完后,孩子们的思维活跃了,纷纷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环境真幽静,晚上睡觉很舒服。”“这榕树又大又茂盛,真好玩!”“这里的农民真好,不许人来捉我们,我们生活得多么快乐!”“我们无忧无虑地在这乐园里活动、栖息,就像在天堂里一样幸福!”??多角度、多层次地解决问题,既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领会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既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创新能力。只是有的学生可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些,有的学生可能在那方面表现突出些。要想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就应在教学过程中,为他们营造一个创新学习的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

一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及手段,都应给予理解和重视,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以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克服那种满堂灌,一切都教师说了算的教学方法。

二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态要和蔼可亲,语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即要有严父般的谆谆教诲,又有慈母般的暖暖爱心,使学生在学习中敢想、敢说、敢做。即使学生说错或做错了,教师也不要讽刺挖苦学生,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是要多鼓励少批评。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学习过程中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善允许补充,不明白允许发问,不同意见允许争论,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环境,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努力把教学活动变成活跃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创新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

总之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讲,就像一朵娇嫩的花,需要教师精心护养、浇灌,当这朵花在学生中开放时,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