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压疮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糖尿病患者的压疮护理

陈希叶海燕张丽媛

北京市清华大学玉泉医院100040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压疮发生的原因及诱因,总结压疮的防治方法,减少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阅读大量相关资料,联系临床实践,吸取先进经验。结果褥疮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及所患疾病,局部皮肤清洁及创口处理,医疗环境舒适程度,护理质量有极大关系,尤其是护理质量。结论压疮的护理应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未病先防,已病防止恶化,忌单一护理局部褥疮,忌单一护理方法。

关键词:压疮;预防;护理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85岁。主诉患糖尿病10余年,查体:T37℃,P84次/min,BP130/88mmHg,餐后血糖13.3mmol/l,患者呈痴呆状,长期卧床,左髋部有6.5cm×5cm的压疮,创面100%黑色坏死组织,无渗出,伤口周围皮肤发红,但无皮温增高等明显感染迹象。

【压疮护理】

1压疮的预防

(1)防止局部皮肤受压

每1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在骨隆突出处放置软支撑物,以减少局部受压,有条件时可使用气垫床等器具,通过气垫床的充气和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对长期坐轮椅的患者而言,坐骨结节是最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通过使用老人在椅内前倾、后仰、侧斜等达到目的,使用电动轮椅自动调节体位也是可行的。

(2)减少摩擦力和剪力

长期卧床的老人翻身时需要多人合作,避免用力拉拽。再把老人搬离床或轮椅时,不要拖动而应把他们抬起来再移动。要保持椅面和床面平整,没有硬物和多余的东西。用软布等包裹可保护肘、足跟等处不至于擦伤。应避免卧床患者头部长时间抬起超过30°,以免骶尾部、足跟部承受过大压力和剪力。

3注重营养的补充

临床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35d/L或体重减少超过15%,即可认为存在明显的营养不良。加强饮食补充营养可明显减少压疮发生的危险。

2伤口的护理

(1)首次换药

根据伤口情况和患者意愿,采用自溶性清创方法。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由于黑痂较厚,用无菌手术刀片在黑痂上做划痕,选用水凝胶作为内敷料涂抹于创面上,外用水胶体敷料密闭伤口,7d后换药,检测并控制血糖。

(2)1周后换药

揭开敷料,测量创面大小为6.5×5cm,基底100%黄色组织,少量黄色渗出,无臭味,周边皮肤稍浸渍。征得患者同意后,创面实施外科清创,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用无菌剪刀剪除坏死组织,然后用无茵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继续用水凝胶作为内敷料涂抹于创面上,用皮肤保护膜涂抹在周边皮肤上,待干后,外层用水胶体敷料密闭伤口,7d换药。

(3)2周后换药

创面大小为6cm×5cm,75%红色组织,25%黄色组织,中等量渗出液,无臭味,周边皮肤稍浸渍。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选用亲水纤维银作为内敷料覆盖于创面,将皮肤保护膜涂抹在周边皮肤上,待干后,外层用水胶体敷料密闭伤口,7d换药。

(4)3周后换药

创面大小为5.5cm×4.5cm,,100%红色组织,中等量渗出液,无臭味,周边皮肤色素沉着。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选用亲水纤维银作为内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用水胶体敷料密闭伤口,7d换药。

(5)4周后换药

创面大小为5cm×4cm,100%红色组织,中等量渗出液,无臭味,周边皮肤色素沉着。先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继续选用亲水纤维银作为内敷料覆盖于创面,外层用水胶体敷料密闭伤口,7d后换药。

(6)5周后换药

创面大小为4.5cm×3.5cm,基底100%红色组织,近12点处有一个潜行1.5cm深,可触殁骨面,拍X线片证实无骨髓炎,少量渗出液,无臭味,伤口周边皮肤瘢痕、色素沉着。用0.9%氯化钠溶液棉球消毒擦拭创面及周边皮肤,然后用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边皮肤,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水凝胶注入创面潜行内,外层用泡沫敷料覆盖伤口,7d换药。

(7)8周后伤口情况

左髋部压疮伤口愈合。

【小结】

1.重视糖尿病患者具有伤口易感染、不易愈合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组织长期处于高糖环境下,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导致炎症细胞大量黏附于血管壁,从而减弱了局部组织的抗感染能力;局部血液供应减少及静脉血管回流功能下降,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糖尿病创面的低氧分压。以上因素致使糖尿病患者具有伤口易感染、不易愈合的特点。

2.糖尿病患者预防局部组织受压的重要性

因为糖尿病患者具有伤口易感染、不易愈合的特点,所以对于患者来说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尤其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导致肢端感觉迟钝,因此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此患者因对压疮预防知识缺乏,长期卧床造成局部压迫性损伤。所以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进行压疮预防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有预防危险部位压疮的意识和掌握相关技能。

3.糖尿病患者出现组织损伤后要及时接受正确有效地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糖尿病患者出现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是保护疮护理创面,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而此患者出现压疮后已经提示已出现了难以愈合的伤口,在伤口处理措施的选择上没有遵循正确的治疗原则,没有为伤口提供促进愈合的条件和预防伤口感染的措施,导致伤口进一步加重且发生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出现组织损伤后要及时寻求伤口专科人员的帮助,接受正确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韩斌如,王欣然.压疮护理.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

[2]张利岩,管小萍,刘万芳.压疮护理风险管理手册.第一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社,2011.5

[3]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