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施工造价成本的控制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6
/ 2

“营改增”背景下施工造价成本的控制策略

李明杰

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营改增”是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旨在减少重复征税,帮助企业降低税负,而建筑业作为受“营改增”影响最大的行业,在此背景下如何控制施工造价的成本,如何积极应对“营改增”所带来的影响,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从对工程成本的影响和对控制施工工程成本的不同阶段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营改增;施工成本;控制策略

前言:

“营改增”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国家供给侧改革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使得我国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很好的衔接,将建筑业、房地产业等纳入试点,对于该行业的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需要面对改革所带来的税收改变,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人员更加积极的应对,完善工程的成本预估。施工工程的成本在整体工程中投入占比最大,所以,建筑业的企业控制工程成本,进行施工工程成本的管理和纳税制度的科学统筹规划,进而使企业降低税负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营改增”对于施工工程的成本影响

1.1对工程材料的成本的影响

在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以来,建筑业的税率增至9%,不动产被纳入抵扣范围可减少税负虽是一个利好的情况,但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的资金都被压在项目中,资金回流较慢,施工中的建筑也不易进行增值税进项抵扣。且由于建筑工程材料的专门发票的规定有所不同,税目出现了一些差异,导致一些建筑工公司不适应“营改增”背景下的缴税形式,所以这就要求工程的相关财务人员应做好完善税务知识的准备,做好对工程材料报价和专门发票的控制,积极做好施工工程中税目的处理,避免出现重复税目,减低企业负担。要将基本税率控制在16%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体系内,目前,较为常见的材料获取就是甲供材料和施工企业自主采购两种方式。[1]甲供材料是指根据工程施工材料的型号和规格的不同,承包给其他的施工公司,支付建筑材料费用,同时签订合同。并对施工中所涉及的工程材料及费用等进行监控,从而确保工程材料不设专门增值税发票而能在施工企业中进行税务抵扣。施工企业资助采购是指将施工工程中所需要的建筑材料进行整理,由施工企业自行监管和运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对建筑材料进行优化选择,在符合工程验收标准的基础上降低成本,选择最优材料供货商,同时施工公司也要注意控制税目,将税目和成本一并管控,对于企业的工程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1.2对机器设备的成本的影响

建筑行业在一个施工工程中所需要大量的大型机器设备,而机器设备作为工程中的固定资产,需要在增值税发票中扣除进项税额,这就大大增加了建筑企业负债的概率。且在“营改增”政策实施中,购置机器设备难以取得增值税税票的因素,使得其不能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导致企业出现了增值税税目多缴的现象,从这一现象导致企业施工工程成本的增加,既定利润的降低,使建筑企业的负担加重。因此,建筑企业应为从成本角度积极开拓新的财务模式,积极合理的进行税务统筹,将增值税改革的政策切实的融合到施工工程中去,扭转增值税多缴和重复缴税的局面,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增强相关财务人员对于新的政策的理解,优化资产结构,促进“营改增”的政策能实际降低企业缴纳多余税额,使企业在优化机器设备装配的过程中更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1.3对劳务成本影响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力资源成本不断提高,成为了各个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建筑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大。人力需求量大,人力资源成本的提高导致施工工程成本的增加,导致企业负担加重。加之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建筑行业的税率上调,这就使得施工工程企业的负担更重,这就需要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和国家政策,进行合理调配。相关部门更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合理有效的进行人力支出的抵扣。同时,企业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享有形式,提升劳务人员的技术能力,从而达到工程进度的加快,劳务人员的合理调配使用,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得以提升,从而使企业的赋税降低,也促进了建筑公司劳务人员的转型升级。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人力成本上增值税进项得不到抵扣的压力。

2控制施工造价成本的不同阶段的策略分析

2.1工程招标投标阶段的措施

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建筑企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招标和投标的过程中,报价的变化是该政策实施后影响最大的。施工工程企业需要将工程成本进行测算,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测算系统和增值税测算系统,以之前的项目作为参考,使报价更为科学。将成本预算和工程材料、人员费用相结合,制定出符合政策规定的最优合同使企业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建筑企业也要根据营改增的政策,积极进行转型升级,改变经营思路调整经营模式,使建筑企业能够更适应增值税改革,使企业缴税额降到最低。

2.2工程合同签订阶段的措施

施工工程在建造过程中需要签订建造合同,而建造合同分为两种,即固定造价合同和成本加成合同。固定造价合同,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对建筑业收入和毛利有确实的影响。在国家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后,增值税作为价外税,合同收入作为价内税,二者没有实际联系,所以企业不必缴纳合同收入这部分的税目。这便为企业减轻了一定的税务,同时,企业在合同的签订阶段做充分做好工程的成本预算,将工程中所涉及的变动因素积极纳入预算范围,对于工程材料的三大项成本以及劳务人员的成本进行管理控制,从而减少增值税进项税额,降低工程整体成本。成本加成合同是指在合同或其他形式的商定的成本的基础上,与根据该成本的约定比例或者既定费用相加得出建筑工程价款的建造合同。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该合同对建筑业收入有切实的影响。在“营改增”的政策中,工程总收入中的实际成本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抵扣,所以,工程的实际成本被减少,建筑企业在施工工程的建设中,也将大大的降低成本,有利于增加企业的收入及毛利。

2.3工程合同履行过程阶段的措施

在国家全面深化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背景下,国家就是期望通过税目的改革减轻企业的一些税务负担。在政策实行过程中,企业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进入增值税进项税的抵扣流程,这对于企业才工程合同履行的过程中,需要很好的掌握和应对这个政策。基本上对于部分工程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应纳税额处于临界点附近,因此,其可以通过自行选择合适的纳税人身份来保障企业的税收利益,提高企业价值。[2]所以,在工程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企业选择一个适当的纳税人身份是非常必要的。这就对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对于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税务问题有更详细的了解,并对增值税的税目要求有更为精准的把握。只有将合同中所涉及的名目进行精确的报税,才能够使企业不多缴,不重复缴纳税务。同时,企业也应该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形成完善的财务制度和缴税统筹制度,在科学有效的制度下运行,也可以使工程的成本降低,避免重复缴税,从而增加企业获利。

结语

在国家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的大背景下,缴税形式有所改变,要合理的把握和整合缴税的名目,积极响应和配合国家的政策,合理优化纳税策略。施工工程造价成本的降低,主要依附于企业自身的财务制度和缴税形式的完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于施工工程的纳税项目进行优化,改变纳税人的身份,使政策与建筑工程相结合,使缴税更加的科学合理,细化缴税的形式有效地避免重复收税,从而降低工程造价的成本,进而减轻企业负担。也可以根据“营改增”之后的税率调整,将原有税目进行整合和优化,将企业的缴税统筹变成一套完整科学的体系,从而实现施工工程成本的降低,切实让建筑企业在“营改增”的政策中减小影响得到实惠。

参考文献

[1]张贤贵,吴燕霞.“营改增”对施工成本的影响及对策分析[A].研究探讨,2018(2)下:181-182

[2]李海滨.“营改增”对工程施工成本的影响[J].当代会计,2017(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