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打造农业产业强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1

刍议如何打造农业产业强镇

陈飞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125

摘要:2018年12月4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以及财政部办公厅批准了关于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通知,包括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以及财政部办公厅,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财政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启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工作计划,也是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要求,最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深化农业侧给化改革。会议经过层层决议,批准北京市平谷区谷口镇、天津市出头岭镇等254个乡镇开展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具体措施正文将会详细介绍。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链;联结机制

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不仅可大幅度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的建设是农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力量,有着巨大的带动性。目前面临的困难就是人们对于“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好?”的认识不够,甚至是迷茫。只是简单地效仿其他乡镇的管理和模式。要想农业产业强镇真正的拔地而起,一是需要加强农民对农业相关知识的学习,为农业产业化做足准备。而是需要理智分析对症下药,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农民对所在乡镇有充分了解之后便能走的更远,家家户户的小产业能顺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

一、寻找龙头企业,开拓全新市场

单位里领导具有带头作用,乡镇的龙头企业类似单位领导,同样具有领头作用。换种说法也可以说农民找到了龙头企业就相当于找到了领头人,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开拓新市场,并有能力使新市场在大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使农民的新产业得到了保障,获得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1]。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翻身的机会,对企业本身也是百利而无一害,提高了企业的声望,使企业和农民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为农民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其次还能减少政府对产业的干预,农民的发挥空间更大路子更宽,更能加强企业和农民之间的联系,缩短贫富差距。

二、明确发展方向,创建自主品牌

农业产业建设最先需要做的就是确立发展方向,也就是“想做什么?”把自身乡镇优势发展到最大化,提高农业产品的竞争力。按照国际标准来说,目前农产品的竞争已经不是单项产品或者单个生产厂家的竞争,而上升到了整个产业体系的综合性之间的竞争,产业体系包括农产品的质量、口碑、作用、价值、管理模式等当面。为了扩大农业的开放性,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借鉴新中国改革政策“走出去、引进来”,集思广益,征求大家意见,把农业建设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全面引入到农产品生产加工最后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创建出属于自己的有特色的品牌。确定好方向之后大力联合散在的个体农户,让每家每户都能有人走上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道路,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同时,又能增加邻里之间共事的机会,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2]。

三、建立连接机制,保障农民利益

第二步则要做出详细计划,也就是“怎么做好”。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的前提是于农民利益得到保护,农户实实在在享受到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改变,真实的分享到劳动果实,能直接促进发展的可持续性。首先,建立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将资源发展为资产、资金发展为股金、农民发展为股东等多种方式。使企业和农民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最终带动乡镇的农业产业建设[3]。其次,可以成立农村合作社、农业风光参观、发展农业订单、发展农产品加工营销,推动与农民建立契约型股权型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看到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成果带来的喜悦,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

四、发展主导产业、融合多型产业

要想实现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不仅要大力发展主导产业,还需不断挖掘其他产业,在一产的基础上发展第二产业,争取把乡镇改建成农业、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全产业链,建设一批多主体参与、多生态打造、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个主业强百业兴的乡村生态园,助兴乡村产业的振兴。

结束语

结合中国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分析,实施农业产业强镇的建模式创新的设不仅可以带动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经济,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贫富差距逐渐缩小,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极大的作用。农民经济提高也会加快祖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围绕主导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分享到产业链的增值效益。实现产业链长、生态多样化、产品类型丰富,全力聚焦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积极配合农业产业强镇的建设工作,为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努力切实的让农民过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关键在融合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9(07):1.

[2]周浩.特色农业产业助力强镇之路——以江苏省连云港市黄川镇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9(03):23-25.

[3]杨国强.服务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助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J].新农村,2018(0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