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 2

浅谈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王英

吉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体质的整体水平在不断下降,因此各学校都加强了体育教学的强度,然而由于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有一些不合理的因素,因此常会引发体育教学事故。如:教师安全意识不足、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以及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此外,有的学校由于条件不足或是重视不够,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时没有做好积极的防护,导致学生受伤。体育锻炼本意是要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由于防护不当反而引发体育教学安全事故,可以说是得不偿失。因此,各学校要引起足够重视,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的体育活动场地。

1体育教学中的安全事故

1.1运动负荷引发疾病

想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运动,但是运动要适可而止,不要进行超负荷运动,否则易引起一些运动性疾病。

常见的运动性疾病主要的症状有:运动性过敏休克、运动性腹痛、运动性晕厥以及运动性血尿等。运动性过敏休克是人体在运动时全身会出现荨麻疹、喉头障碍等过敏性休克综合症状,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脏骤停;运动性腹痛是运动者在运动前吃喝过多或不当以及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运动后导致内脏功能紊乱;运动性晕厥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全身无力、眼前发黑的休克前驱症状;运动性血尿是运动者在进行了大量运动后出现粉红色血尿的症状。针对这些运动性疾病,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以免处理不当,突发安全事故。

1.2运动过度导致猝死

运动猝死是指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或是在运动后6h(1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大多数运动性猝死是发生在长跑运动中,并且运动者都有心脏方面的疾病。

1.3运动不当意外受伤

运动时由于运动不当会出现意外受伤。有的学生在跑步时会扭伤脚或扭伤关节;在跳高跳远时,容易摔伤;在足球或篮球运动中由于动作激烈,容易被其他学生踢伤或砸伤,甚至旁观的学生也会被飞出来的球砸伤。学生意外受伤,主要与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体育教学器械利用不当也是主要的原因,另外体育课堂教学秩序也是及其重要的一方面。

2引发事故的因素

2.1教学中的教师因素

第一,高校安排的运动场地不合理。例如有的学校把学生跳高或跳远时用的沙地和投掷实心球训练时用的沙地安排在一起,如果几项运动同时在进行,跳高、跳远的学生就容易被投掷实心球的学生砸伤;条件简陋的学校足球场地没有铺设人造草坪,这就很容易造成学生摔伤或者擦伤。第二,教师教学不严谨。由于各高校对体育不够重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比较随意,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动作规范明显强调不够,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够严格,学生运动或使用体育器械的技巧掌握不足,也容易引发事故。例如学生在投掷铅球时,如果要领掌握不好,在投掷时就容易导致方向倾斜,砸伤周围的学生或者砸伤自己;在跳高时也经常会出现学生踢杆砸伤其他学生的情况。第三,教师对各个学生的情况了解不够充分。教师在课前应当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意愿,从而合理安排运动项目。例如在学生情绪不佳时就不应该安排竞技类的锻炼,因为学生之间可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件;学生精神萎靡时,在训练中也往往不集中注意力,这时候就不能安排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

2.2运动中的学生因素

大部分学生是很乐意从事户外体育活动的,因此在体育课上会比较活泼和兴奋,然而当缺乏相对的引导时就容易出现一些事故。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认识不足,而在活动中又偏偏喜欢冒险,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也积极参与,这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学生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参加体育运动,也是引发事故的一方面,例如有的女学生在跑步的时候穿高跟鞋则会扭伤脚;有的学生在活动中穿拖鞋则会出现绊倒摔伤。

2.3教学中的环境因素

学校体育活动的场地要安排合理,经费充足的学校应该在篮球场或足球场围上防护栏,防止足球或篮球砸伤周围锻炼的学生,地面要铺上塑胶,防止学生摔伤、擦伤。陈旧或已损坏的体育器械,学校要及时处理和更换,防止学生使用时发生意外。

除了场地及器材方面的因素,天气也是不容小觑的一方面原因。教师应该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活动项目。夏季运动时,教师要把握好分寸,找通风阴凉的地方进行活动,并且不能过度训练,防止学生中暑;冬季运动时,教师要选择背风处进行锻炼,室内运动就是不错的选择,对于跑步等运动要适量减少,防止学生冻伤及感冒等。

3合理预防安全事故

3.1安全意识要提高

学生在运动时考虑的往往是活动的本身,对自己的人身安全重视不够,因此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出在观念上而不是技术上。

首先,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应加入一些安全内容,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可以让学生学习《学校体育安全管理办法》等,让学生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在平时授课时要时刻体型学生注意安全,让学生谨记安全第一的指导意识。最后,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身体及心理情况,对个别学生的病史也应当了解一些,以做到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3.2体育器械要维护

体育教师传授的是体育知识,关于体育器械的安全性,不可能做到专业化的水平,因此,器械的维修及检查需要专业人士来负责。学校要定时定期的安排有关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进行检查和维修,对损坏了的器材,要及时维修或处理掉,对还未来得及维修的器材要贴上标记,不能和正常的器材放置在一起,以免学生误拿后发生事故。

3.3教学安排要合理

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考虑安全的问题,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气候环境条件下,安排的内容一定要合理。在上课开始的几分钟内教师要让学生先进行热身,夏天时可以慢跑,冬天时可以做健身操,让学生先活动一下筋骨,进入到活动状态中来,以便适于接下来的活动内容,这样做还能防止一些运动疾病的发生。

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往往会安排一段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热情,教师在学生游戏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安全,维护好课堂秩序,当学生情绪过高时要给予降温,在学生精神不振时还要及时调动好学生的热情,防止学生因精神欠佳而发生分心。当学生由于情绪过于热情,导致场面发生混乱时,教师就要终止学生的活动,避免学生在混乱中发生意外。

3.4医务保障要加强

学生在受到意外伤害时,首先为学生处理危险的就是学校的医务室,因此,各学校要加强对校医务室的投资建设,为学生的安全提供保障。学校还要安排学生定期做身体检查,校医务人员应当把学生的检查报告交给体育教师,以便教师能更详细、准确的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4结语

如何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是学校、教师和学生本人共同的问题,学校要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本身也应加强对安全的防护意识。只有三方共同努力、配合才能将安全事故将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陈杰.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安全和安全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13(11):72-73.

[2]王跃波.高中体育教学安全教育的开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2).

[3]詹晓燕.高校体育教学中安全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音体美,2010,20.

[4]殷晓鑫.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事故的预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